“如果10年前汶川地震後,這臺無人機出動,在黃金72小時內,可以多救多少人吶!”這是近兩個月來,浙江極客橋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創始人胡克飛在推廣新研發的產品——應急照明無人機時,聽到的最觸動他的一句話。

夜間應急搜救,大面積、長時間、高亮度的照明,在國內幾乎是空白,沒有人能提供解決方案。今年3月,這臺誕生於柯橋的國內首款應急照明無人機問世,引起了當地公安、消防、民間救援隊的極大興趣。

“7月份上市,已接到100多個訂單。”銷售總監毛盾說,根據試用反饋意見,我們仍在創新改進,不斷優化產品功能。

60後企業家再創業

在無人機制造領域,“極客橋”算是後輩了。創始人胡克飛是個60後,1992年做遙控器起家,創辦了“杭一電器”。近年來,普通製造行業整體利潤不斷走低,讓他不得不思考:如何應用技術推動公司轉型。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研究了兒子的航拍無人機,便有了靈感:製造遙控器的車間和機器,都可以用來打造無人機模型。再加上傳感技術和一定的物理原理,自己也可以生產無人機。說幹就幹,2015年5月,公司啓動了無人機項目,胡克飛走上了再次創業之路。

在無人機巨頭“大疆”公司幾乎獨佔航拍市場的情況下,如何闖出一條“生路”?胡克飛將目光轉向了另一個細分市場:搜救領域。無人機+應急照明燈、無人機+廣播對講套件、無人機+救援拋投裝置,都是可以開拓的市場。

無人機+應急照明燈,胡克飛花了最多的心思。“兩個模塊組裝一下?可沒有那麼簡單!”胡克飛笑着說,在他研發之前,全世界只有以色列生產過,售價60萬美元/臺,且光線淡、範圍小,整套系統還需要車載。

胡克飛要做的,就是降成本、提功效,研發一款經濟適用的應急照明無人機。

帶頭研發攻克難關

小巧的無人機飛上天空,拖着一根細長的電線,連接地面的電源,機身搭載着4個100瓦的LED燈,在黑夜裏能照亮近3000平方米的區域。昨日,記者在“極客橋”看到了應急照明無人機的測試視頻。胡克飛說,在多次測試中,它都能一次性懸停5小時。

成功測試的背後,有着無數難關要攻克。無人機搭載的物件越重,製造成本越高。市面上功效最大的照明燈——LED燈,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使用的鋁製散熱器過重。比如:100瓦的LED燈,總重量3公斤,散熱器重2.9公斤。

在保證照明亮度的前提下,怎樣儘可能地減輕搭載重量?胡克飛思來想去,決定採用最爲簡單的“風扇式”物理降溫,無人機的螺旋槳每分鐘至少3000轉,產生的氣流能使大功率燈泡及時降溫,有效延長使用壽命。在此基礎上,4個100瓦的LED燈,只需配200多克的鋁片散熱器。

應急照明無人機採用地面送電的形式,若是低壓送電,電量損失會很大。高壓送電,不僅能避免電損,而且輸送相同電量,電流更小,電線更細,50米的線圈才400克。但需要克服的是:高壓電如何低壓輸出?“這個就不能輕易透露了。”胡克飛笑着說,“很多技術難題的解決,說出來很簡單,就看你願不願意思考、嘗試。”

讓裝備攜帶更便捷

一套應急照明無人機裝備,共有電池供電系統、收放線系統、地面控制系統等多個模塊構成,總重量達15公斤左右,其中電池就佔了10公斤。在試用過程中,有客戶提出:電池太重,在汽車開不到的最後幾百米,靠人提着走,會大大影響救援速度。

能不能讓電池自己跑呢?在玩“抖音”小視頻時,胡克飛看到一款電動行李箱,人坐在上面,箱子載着人跑。他靈機一動,不如把它借鑑過來,做一個遙控的電動裝備箱。在“極客橋”的研發車間裏,記者看到了試驗中的半成品——一個帶輪子的遙控平臺,和一個“橫L形”大箱子,能將所有模塊都裝進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