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最新一款的大疆便攜式無人機即將發佈;日本大阪,極飛科技的無人機正在稻田裏噴灑作業;中國廈門,1589架億航智能的無人機編隊上演着“千機變”視覺盛宴……

上述三家無人機企業均來自廣東。在全球無人機創新的新一輪版圖中,廣東企業正成爲重要引擎,在消費航拍、農業噴灑、編隊表演等領域不斷領跑創新。

以大疆創新爲龍頭企業,輻射深圳周邊地區帶動整個珠三角的無人機產業發展。《經濟日報》8月23日報道,根據深圳海關最新發布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經深圳關區出口的無人機達198.6億元,同比增長38.9%。其中,從深圳出口的民用消費級無人機,已佔全國總量的90%。

持續高研發投入保障創新

北京時間8月23日晚上10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品發佈會在美國紐約舉行,推出的全新便攜式無人機備受業界關注。

作爲全球消費級無人機的領頭羊,根據IDC的數據統計,大疆創新佔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七成以上的份額。近幾年來,大疆創新的銷售額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大疆銷售額爲59.8億元,2016年銷售額爲97.8億元,2017年銷售額達到175.7億元,同比增長80%。

持續引領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與大疆創新對技術創新的高研發投入密不可分。

“目前,研發和工程技術人員佔公司一半,研發投入佔總銷售額15%左右。”大疆創新總裁羅鎮華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投入。今年7月,大疆創新的創始人汪滔和其導師李澤湘教授獲得了2019 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大獎,這一獎項是全球工程技術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爲了挖掘更多工程師人才,大疆創新從2015年開始獨立策劃執行RoboMaster機器人比賽。每一年的比賽,大疆的花費支出大概在8000萬元人民幣。連續4年,大疆已爲此花費3億元。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才能保證企業源源不斷的內在創新動力。”億航智能旗下的億航白鷺傳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航白鷺”)董事長石哲元也這樣表示。

8月9日晚上,億航白鷺以1589架無人機在廈門上演了一場“千機變”的視覺盛宴。1589架無人機——打破了去年其在《財富》全球論壇期間“小蠻腰”上空創造的1180架無人機編隊飛行世界紀錄。

超過1000臺無人機在天空中變幻出各種圖案造型,對於技術的要求極高。爲了提升無人機編隊飛行表演的穩定性,團隊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從傳統的人爲操控到“一人一臺電腦”操控,再到現在實現了雲智能系統操控。

石哲元表示,一般的GPS定位精度在2.5米左右,而億航白鷺使用的釐米級定位技術的誤差橫向不超過2釐米、縱向不超過3釐米,也就意味着飛行定位的誤差範圍不超過一個礦泉水瓶蓋大小。

開拓農業無人機新興市場

在新疆巴州和碩縣田間,種植着一種工業辣椒“鐵皮辣子”。這是口紅的一味重要原料,採摘後將配送給香奈兒、迪奧等化妝品公司。爲這些“鐵皮辣子”噴灑農藥的無人機,正是廣州極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極飛科技”)。

在過去,請工人採收1平方米需要1.5元左右。而用極飛無人機噴灑落葉劑,每畝地可以省下60元左右的成本。如今,巴州辣椒落葉劑噴灑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

去年開始,極飛科技走出國門,進軍國際市場,先後進入日本、美國與澳大利亞市場,開拓農業無人機新興國際市場。

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檟欽向記者表示:“今年年初正式開始在日本銷售,服務範圍已經覆蓋了日本的主要水稻種植區域,如九州、關西、北海道等地區。”

今年6月,日本國際新聞頻道NHK WORLD News專門報道了中國河南農民李建成的“飛手”(無人機操控人員)故事:他在一年時間裏,使用4臺農業無人機,打農藥過萬畝。李建成使用的無人機,正是來自極飛科技。

一臺農業無人機,工作效率是人工的60倍,每小時作業量可達60畝,並且支持夜間作業,極飛科技正改變着傳統農業。

極飛科技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專注於農業科技商用無人機制造企業。截至目前,在日本、澳大利亞等6個國家設有運營機構。龔檟欽告訴記者,目前每天在運營的農業植保無人機超過8000架,日作業面積達60萬畝,服務覆蓋全國。

在廣東,農業無人機不只極飛一家,涉足該領域的還有大疆創新、深圳天鷹等公司。

第三方諮詢公司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爲,廣東無人機在農業植保垂直領域的市場優勢進一步擴大,以極飛科技爲代表的無人機企業正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未來市場可期。

產業鏈助力無人機騰飛

“同樣生產一個無人機制造的模具,在歐美可能需要三個月,而在珠三角只需要三天時間。”這是業內對於珠三角無人機產業的共識。

深圳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認爲,廣東無人機產業之所以能夠引領市場,與珠三角的智能硬件產業鏈完善以及電子信息行業發達密切相關。生產無人機需要用到的碳纖維材料、特種塑料、鋰電池、磁性材料等關鍵材料及配件,基本上都能在珠三角地區採購。

根據研究公司EVTank的市場研究報告,僅深圳一座城市,3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銷售額近200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無人機年銷量將達到29萬架,其中廣東企業至少佔據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份額的70%。

“珠三角成熟的供應配套產業鏈,是大疆創新能夠以最快速度、最合適成本將研究成果轉化爲終端產品的先天優勢。”在羅鎮華看來,大疆創新能有效將無人機多項關鍵技術整合起來,形成產品銷售到全球各地。他進一步指出,物流、零配件、供應鏈等製造業基礎設施是無人機產品量產的重要保障。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張光南則認爲,珠三角地區與製造業產業鏈廣泛聯繫,同時有遍及全球的商貿網絡,還有投向研發創新的全球資本。

民用無人機企業集聚珠三角背後,既有珠三角產業基礎優勢使然,也離不開廣東政府對於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提前佈局。

近年來,借力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促進和規範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政策東風,廣東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着眼和着力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應用,建成了民用無人機應用高地。

億航智能聯合創始人熊逸放表示,創立4年公司快速成長,離不開廣東政府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東擁有十分開放的政策環境,給無人機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和發展空間”。

具體到植保無人機領域,去年由廣東省農業廳、廣東省財政廳、民航廣東安全監督管理局共同印發的《廣東省植保無人飛機購置補貼試點工作方案》對外公佈,廣東選擇植保無人飛機作爲特殊農機新產品開展購置補貼試點。

龔檟欽表示,農業領域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是一項長遠的事業,成效沒有那麼快顯現,政府的扶持對於科技創新企業尤其重要,“我們也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與企業一起制定行業標準和規範,推動無人機植保市場的健康發展”。

廣東無人機產業錯位發展良性競爭

縱觀行業,既有專注於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行業巨頭大疆創新,也有深耕農業植保領域的極飛科技,還有拓展到無人機編隊飛行表演、載人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億航智能,廣東無人機產業創新正形成錯位發展、協同發展的良性競爭格局。

在各自不同的細分領域,廣東無人機企業尋求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並進的雙驅動發展。企業迸發出來的自生動力、產業體系構建的協同效應以及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合力推動無人機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創新。

以大疆創新爲行業龍頭,帶動極飛科技、億航智能等300多家無人機企業競相湧現,助推廣東無人機產業成爲廣東智能製造的一張名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