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纸板拼创意 变成高大上建筑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作品《水帘洞》。

用硬纸板拼创意 变成高大上建筑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作品《倒带》。

用硬纸板拼创意 变成高大上建筑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作品《月半藏圆》。

用硬纸板拼创意 变成高大上建筑

■金门大学作品《初终》。

用硬纸板拼创意 变成高大上建筑

■厦门理工学院作品《叠影》。

《水帘洞》别有洞天

昨天下午,现场评出了赛事的最高奖——特等奖。该奖项被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的曾晓彬小组收入囊中。今年是农历猴年,作品也显得很应景。

《水帘洞》的设计者之一、华侨大学大二学生蔡悦鹏介绍,《水帘洞》的想法是在创作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希望空间给人一种流动感,设计之后,感觉墙体的每一面看起来都像是水纹,这让他们想起了花果山的水帘洞,作品也由此得名。”

在用料上,《水帘洞》走的是“简约”派,各部件裁剪完毕,几乎没有什么边角料。在整体呈现上,《水帘洞》还根据空间的层次感,设计了“成人路线”和只有儿童身高才能通过的“儿童路线”。

废旧的瓦楞纸,经过大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动手操作,变成了“水帘洞”,变成了“月廊”,令人眼界大开。昨天下午,“特房杯”厦门市第六届大学生实体建构竞赛暨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竞赛总决赛在SM城市广场二期新生活广场举行,经13位建筑界专家、学者现场评选,来自华侨大学的作品《水帘洞》摘得大赛特等奖。

文/图 记者 王东城

通讯员 马宗远

【赛事升级】

首邀台湾大学生参赛 成两岸学子创意盛会

本届竞赛由厦门市科协、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联合主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承办,金门大学建筑学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厦门工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协办。本届大赛首次邀请台湾地区的高校学子参赛,从区域性赛事提升为海峡两岸竞赛活动。

为了保证竞赛活动公平,竞赛设决赛评委会及复赛评委会。决赛评委会由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推选的厦门市十佳建筑师和相关单位的知名专家组成。台湾地区的福建金门马祖建筑师公会也推荐一名专家担任复赛、决赛评委。台湾地区福建金门马祖地区建筑师公会、台湾逢甲大学嘉宾还应邀前来观摩本届赛事活动。

今年的竞赛主题是“记忆场所·生态营造”,要求实体建筑可以作为校园的活动空间。围绕这个主题,两岸共有1700多人次参与其中,从初赛到复赛,到昨天的决赛,学生们尽情发挥想象力,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原汁原味用废旧纸板搭建成型。

厦门市科协介绍,举办建构竞赛活动让两岸青年大学生从环保节能的角度,通过建筑构思创意、设计再到实体搭建实践,可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技能环保意识。经过多年培育,这项赛事已经形成极具特色的传递美丽厦门的建筑科技创意活动。

【各出奇招】

作品起名注重情感

突出主题先声夺人

《曲折》、《重生》、《拾忆》、甚至连周杰伦歌曲的名字《倒带》、《手写的从前》也成了作品名字,昨天下午决赛现场,不少选手们针对竞赛主题有“记忆”的关键词,想出了在情感上做文章,让作品“先声夺人”,加深作品的印象分。

不少作品雕刻精美,局部拼接工艺繁杂,在视觉效果上眼花缭乱。比如有的作品看起来像树荫,有的则营造了叠影的效果,有的看起来就像半月,也有的让建筑的墙面变成了无数个“水滴”。参赛选手的作品各具特色,而且搭建难度也很大,不少队员在搭建过程中还弄伤了手指。

台湾地区的参赛选手也很吸人眼球。与厦门地区的建筑学子不同,台湾带队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在课堂上就鼓励学生们天马行空去创造,首先要有创意元素在里面,结构的稳定性是其次。这次他们参赛队伍展示的作品很注重人文精神。比如金门大学大一新生姜海萍和同伴一起带来的作品《初终》,结构其实不复杂,看起来像一个半封闭的圆形,但是她的作品要展示人的一生,这个圆形的“初”,也就是人的婴儿期,墙很低,之后缓慢长高,意思是人到了成年期,到了最后,墙又急速降低,说的是人老之后,身体迅速衰弱,到了“终点”。

【链接】

评选不仅仅看“颜值”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评委评学生们的作品,可不仅仅看建筑物的“颜值”。现场,评委们敲、撞、坐、摇,一连串动作,只为验证建筑物是否稳当。

据介绍,建筑物的审美性和人文意涵仅是考察的一部分,评委们更看重参赛学生对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把握能力,同时,作品还必须节能环保,如果选手用的瓦楞纸数量少则可获得额外的加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