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在尼日利亚拍摄了两个杰出的纪实系列《鬣狗与人》(HyenaMen,2007)与《瑙莱坞》(Nollywood,2010),前者描绘了一个动物剧团的成员和他们的鬣狗、蛇与猴子。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同样是超越纪实的作品,雨果的照片在执导的场景中拍摄,这样的作品中最让人不安的是,它展现了非洲人自己表演了西方社会对他们国家的刻板印象,并且这些刻板印象和角色还来自非洲本土的电影。

彼得·雨果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被称为天生的生命纪录者,镜头尖锐敏感,摄人心魄。他在尼日利亚拍摄了两个杰出的纪实系列《鬣狗与人》(HyenaMen,2007)与《瑙莱坞》(Nollywood,2010),前者描绘了一个动物剧团的成员和他们的鬣狗、蛇与猴子。

《鬣狗与人》

这些照片没有拍摄他们在街头表演的场景,而是在更为安静、内省的瞬间拍摄。照片告诉我们这些人和动物的名字,暗示了拍摄对象和摄影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认同。

《鬣狗与人》

一些照片中,表演者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其中一人用手掰开了鬣狗的嘴,但也有一些照片展示了温存,比如在一幅肖像中,被链子拴着的猴子将手掌搁在年轻主人的膝上。拍摄的环境常常是在城市中间,他们一贫如洗,仅能勉强维生。

这些人从事着让人轻微不安但极具异域情调的娱乐行业,在富足的西方面前,他们的照片被快速消费。我们被其题材的新颖性深深吸引,惊讶于这样原始而野性的娱乐形式竟然真的在上演。

彼得·雨果第一次通过朋友的邮件看到街上的鬣狗

照片中的人用铁链牵着生性凶残的非洲鬣狗,他们在街头卖艺为生。这里是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几周之后彼得·雨果就带着相机到达这片土地。

《鬣狗与人》

这些鬣狗操控者被称作“Gadawan Kura”,他们生活在城市边缘的贫民窟。除了在街头进行令人惊讶的表演外,他们还出售一些传统的土方药。“Gadawan Kura”在尼日利亚的各个城市巡游,以博得观众眼球维持生计。彼得·雨果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怪异和荒诞:城市和野性的交融以及人与动物复杂的关系。

《瑙莱坞》

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尼日利亚有瑙莱坞,这里是世界第三大电影产业,几乎代表了整个非洲的电影业。《瑙莱坞》项目从尼日利亚小成本本土电影中汲取灵感。雨果与一位化妆师合作,使他得以执导来源于电影的场景,创造出一出由僵尸、吸血鬼和恶魔构成的恐怖怪诞大戏。

《瑙莱坞》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同样是超越纪实的作品,雨果的照片在执导的场景中拍摄,这样的作品中最让人不安的是,它展现了非洲人自己表演了西方社会对他们国家的刻板印象,并且这些刻板印象和角色还来自非洲本土的电影。

《瑙莱坞》

然而,尼日利亚电影制作人奥利弗·姆巴玛拉(Oliver O. Mba- mara)在一封给尼日利亚信息部部长的公开信中谴责了摄影师,认为将瑙莱坞描绘成“野蛮的、恶魔般的、黑暗的”是对瑙莱坞电影的严重误读。雨果则辩论道,他的照片所引发的气愤反映出“集体的西方罪责感 ”。

  • 这或许没有错,但这一论述并未对姆巴玛拉因雨果照片扭曲了尼日利亚电影产业而产生的义愤做出回应。虽然雨果从本土的大众文化形式中汲取了图像,但依然无法逃脱关于这种呈现的准确性的问题——而这类问题对纪实摄影来说至关重要。

《瑙莱坞》

鬣狗与人

Hyena Men,2007

通过一位记者朋友,我最终探访到一位尼日利亚记者,Abiola,他说他知道那个就是“Gadawan Kura”,也就是鬣狗处理者或者叫鬣狗向导。
几个星期后,我又坐飞机去了拉各斯。Abiola在机场接我,而后我们一同搭乘大巴到了贝宁城,在那里“鬣狗人”同意与我碰面。然而,当我们到达时,他们已经出发前往Abuja了。在Abuja,我们找到了他们位于城市边缘地区临时搭建的棚屋,那里住着一群男人、一个小女孩、三只鬣狗、四只猴子还有一些蟒蛇。他们似乎是一些流浪艺人,利用动物和小丑进行表演并贩卖一些传统药材。这些驯兽师彼此紧密相联,并且把这些传统以及技能代代相传。我花了8天时间参与到他们的旅行中。

我意识到我其实是被他们那种城市化与野蛮本性的混合所吸引,还有驯兽师与动物之间那种矛盾关系也同样让我感到好奇,他们之间有时宠溺亲热,有时却粗鲁残酷。我开始寻找适合的角度,以凸显这些强烈对比的元素。最终我决定聚焦于人物肖像。我开始跟着其中一名表演者走过街市,当机缘巧合这些瞬间出现我就拍下。我们走过一座又一座城市,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则是小巴。

两年后,我决定重回尼日利亚。因为我总觉得这个项目尚未完成,并且我已经准备好再次与这群人为伍了。我重新翻看当时做的笔记,我发现经常出现的几个词是“主宰”、“相互依赖”以及“服从”。这些照片似乎不仅仅描述了西非的一个外来的流浪卖艺群体,始终盘旋的主题似乎是令人担忧的我们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我们与动物、大自然的关系。


照片引起了人们不同的反应:好奇、难以置信以及反感。人们被照片中的他们深深吸引,正如我当初看到那张手机拍摄的照片一样。美国一家大型保安公司的负责人甚至联系我,询问如何能联系到“鬣狗群体”。他看到了某些潜在的商机,因为他断定这些男人能与鬣狗、狒狒、狗和蛇为伍,一定用了什么药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他想到也许保安、士兵,当然包括他自己的“小金库”,或许能通过这个药材有所收益吧。

许多动物保护主义组织也联系我,希望对此行为进行干涉(然而,那些动物的拥有者已经得到了尼日利亚政府的许可)当我问当地的尼日利亚人如何看待他们那种对待动物的方式时,我发现问题本身难住了他们。他们的回答往往涉及有关经济援助的问题,却很少有人会对这些动物的生存状况表现强烈关心。

而欧洲人则无不对这些动物的境况表示关心,但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没有问到点上。也许,作为替代,我们可以问问为什么这些表演者要捕捉野生动物来进行谋生。或者为什么他们如此缺乏经济援助,仿佛被忽视的一群人?又或者为什么尼日利亚作为世界第六大石油输出国,却陷入如此的混乱境地?

瑙莱坞

Nollywood

影艺家微刊是杂志《影艺家》的延伸

由成都影像艺术中心(CDPC)主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