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玻璃窗戶”裏的李紈,是不是會有一些不同的感覺。但是,在《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生活的清朝早期,即康熙末年至乾隆中期(公元1715-1763年)這個時期,玻璃器在中國還是十分稀罕的物品。

彩雲易散琉璃脆 ——談《紅樓夢》裏的玻璃器

張德斌

《紅樓夢》裏的玻璃器


作者簡介:張德斌,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國證券報編委。潛心研讀古典詩詞多年。《紅樓夢》初學者。

玻璃不會說話,卻講述着最動聽的故事。在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裏,玻璃是一把神奇的鑰匙,誰更懂得它,誰就能打開更多的祕密。《紅樓夢》(本文所引用《紅樓夢》,均指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全書120回,提及玻璃26處,涉及玻璃器15種23件。深入探究這些玻璃器的價值及其寓意,對於我們更進一步理解《紅樓夢》這部偉大著作的社會價值與文學價值,無疑是有幫助的。

一、清代早期玻璃器及其價值

在我們當前的社會生活中,玻璃是一種極爲尋常的物品,它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梳妝打扮離不開玻璃鏡子;喫飯有玻璃餐具;住宅有玻璃窗、玻璃門;汽車上有車窗玻璃、風擋玻璃;人們戴的眼鏡,鏡片是玻璃;大家24小時離不開的手機,顯示屏是玻璃……

但是,在《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生活的清朝早期,即康熙末年至乾隆中期(公元1715-1763年)這個時期,玻璃器在中國還是十分稀罕的物品。這要從玻璃的起源和歷史說起。

玻璃作爲人工製造的材料,最早是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於西亞或埃及被髮明出來的。根據考古發掘,到目前爲止,我國最早的玻璃出現在春秋末期(公元前5世紀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上鑲嵌的玻璃塊,河南輝縣琉璃閣發現的吳王夫差劍上鑲嵌的玻璃塊,以及河南固始侯古堆1號墓出土的鑲嵌彩色玻璃珠(也稱“蜻蜓眼”)。這些玻璃製品很可能來自域外。隨後在戰國中晚期,出現了我國本土製造的玻璃製品。

然而,在此後長達2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國玻璃製造技術一直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明代玻璃工藝水平甚至比宋元時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1401年蒙古軍隊攻下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破壞了伊斯蘭玻璃製造中心,代表當時世界玻璃製造業最高水平的伊斯蘭玻璃從此一蹶不振。而且,由於明代爲防止倭寇入侵而實施海禁,使得進口到我國的西方玻璃器的數量明顯下降。這些,都讓高質量的玻璃器身價倍增。據明代張燮《東西洋考》記載,萬曆三十三年(1604年)荷蘭商船爲了打開中國市場,向福建稅監宦官高寀的親信周之範行賄,賄賂的財物中就有玻璃器。

《紅樓夢》裏的玻璃器

清雍正藍色玻璃銅鏤空鳳紋罐 通高39.5cm,口徑13.5cm,底徑17.8cm 故宮博物院藏

進入清代以後,上述情況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歐洲威尼斯玻璃在15-17世紀發展到頂峯,隨着康熙皇帝廢除海禁,越來越多的歐洲玻璃被銷到中國。另一方面,清代以康熙皇帝爲首的統治階級上層人物喜愛玻璃器,集中了博山、廣州製作玻璃的能工巧匠,建立了清宮玻璃廠,在外國傳教士的指導下,不惜工本,生產出一批融合中西藝術的玻璃精品。清代玻璃器現在已經在國外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在世界玻璃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能夠使用或擺設玻璃器具,是一個家族地位顯赫、財富充足的象徵。

瞭解了這樣一個背景,再來看《紅樓夢》裏的玻璃器,就會從字裏行間讀出一些不同的意味。

二、玻璃(上臺下皿)裏見豪奢

首先在《紅樓夢》裏亮相的玻璃器是一個“玻璃(上臺下皿)”,見原書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紅樓夢》裏的玻璃器

清乾隆黃套綠玻璃瓜葉式盒 高4.7cm,口徑7.6cm×6.2cm 故宮博物院藏

當時林黛玉初入賈府,首先拜見了賈府地位最尊的人物——賈母,同時也見到了伺候在賈母身邊的邢夫人、王夫人、李紈,以及迎春、探春、惜春、王熙鳳等內眷;然後林黛玉在邢夫人的帶領下去拜見榮國府名義上的二號人物——賈母的長子、林黛玉的大舅舅賈赦;最後從賈赦處辭了出來,去拜見二舅舅賈政。且看書中怎樣寫來:

一時黛玉進了榮府,下了車。衆嬤嬤引着,便往東轉彎,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一條大甬路,直接出大門的。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着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着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着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蜼彝,一邊是玻璃(上臺下皿)。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着鏨銀的字跡,道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紅樓夢》裏的玻璃器

清乾隆淺黃色玻璃馬蹄式瓶 因其形似雙陸棋子,又被稱爲“雙陸馬瓶” 故宮博物院藏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明確交代了三件事:其一,這裏是“正經正內室”;其二,這裏懸掛着皇帝親筆書寫的匾額;其三,這裏擺着一個玻璃(上臺下皿)。

朱家溍先生在《紅樓夢作者對建築物描寫中的真事和假語》一文中,對榮禧堂大案上的三件陳設專門作過點評。他說,“青綠古銅鼎”是指有綠繡的古銅鼎,這是清代乾隆時期宮中陳設檔上常見的名稱。“金蜼彝”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銅鍍金陳設品,製造設計與景泰藍相類。玻璃(上臺下皿)就是玻璃大海碗,是地道的西洋貨。這種一洋、一近、一古的陳設法,是清代富貴旗人家中的特點。在講究金石書畫的士大夫宅第中,古銅鼎可以陳設,不過左右不擺銅鍍金器和洋貨,因爲這兩種陳設品“極其昂貴”,並且講究金石書畫的士大夫家即使有錢寧願多買古器物,也不要這類陳設。

朱家溍先生的這番話有兩重含義,一是玻璃(上臺下皿)“非常昂貴”,二是賈府並非“講究金石書畫的士大夫家”。如果說皇帝親筆御書的匾額給賈府貼上了地位顯赫的標籤,代表着“貴”,那麼玻璃(上臺下皿)則意味着賈府非同一般的豪奢,彰顯着“富”。“富貴雙全”,正是賈府在《紅樓夢》故事之初給外人留下的突出印象。至於說賈府並非“講究金石書畫的士大夫家”,這與賈府的發家史也是十分吻合的。賈府最早是以軍功起家,後世難免受此影響。賈代化世襲“一等神威將軍”,賈珍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都是武職。在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中,賈赦對賈環的詩作有過一番點評。他是這樣說的:“想來咱們這樣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熒火’,一日蟾宮折桂,方得揚眉吐氣。咱們的子弟都原該讀些書,不過比別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時就跑不了一個官的。何必多費了工夫,反弄出書呆子來。所以我愛他這詩,竟不失咱們侯門的氣概。”還說,“以後就這麼做去,方是咱們的口氣,將來這世襲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襲呢。”這等口吻,確實也與“講究金石書畫的士大夫家”相去甚遠。

三、透過玻璃窗看李紈

在《紅樓夢》整個故事中,李紈是一個比較獨特的人物。她本系“金陵名宦之女”,她父親李守中“曾爲國子監祭酒”,屬於高級知識分子範疇,而且“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但是,“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爲要,因取名爲李紈,字宮裁。”更爲不幸的是,李紈嫁給賈寶玉之兄賈珠不久,即青春喪偶,所以“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一些讀者根據書裏的這些介紹,再結合李紈在賈母、王夫人等長輩面前謹小慎微的表現,就武斷地認爲李紈在賈府的地位不高、處境艱難。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首先從經濟上看,李紈在賈府享受着相當高的待遇。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借王熙鳳的話說得很明白——

……鳳姐兒笑道:“虧你是個大嫂子呢!……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銀子。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又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喫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這會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兩銀子來陪他們頑頑,能幾年的限?他們各人出了閣,難道還要你賠不成?……”

對於王熙鳳算的這筆賬,李紈並未予以否認,但是由於王熙鳳算賬的目的是爲了讓李紈掏錢,所以李紈立刻老實不客氣地予以回敬。從她這番話裏,我們可以看出她一個“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的青年寡婦,在賈府這個大家族中的真實地位——

李紈笑道:“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虧他託生在詩書大宦名門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這樣,他還是這麼着;若是生在貧寒小戶人家,作個小子,還不知怎麼下作貧嘴惡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計了去!……”

這番話雖然是“笑”着說的,但是其口氣之居高臨下、用詞之猛烈鋒利,絕非賈府其他同輩女眷可比。而素來不肯讓人的王熙鳳,受了李紈這通笑罵之後,卻只有陪笑自嘲的份兒。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爲“賈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紈賢惠,且年輕守節,令人敬伏”(第四十九回),更爲重要的則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長子長媳的地位是不可侵犯的。正如後來賈赦家產已被抄沒,賈赦本人被處以流刑,賈赦之妻邢夫人不得已寄居在賈政的宅子裏,但是在辦理賈母喪事的問題上,還是邢夫人說了算,“況且老太太的事原是長房作主,賈赦雖不在家,賈政又是拘泥的人,有件事便說請大奶奶的主意。”(第一百十回)而由於邢夫人“死拿住不放鬆”,原本八面玲瓏的鳳姐,簡直毫無辦法可想,用李紈的話說就是“可憐鳳丫頭鬧了幾年,不想在老太太的事上,只怕保不住臉了。”後來王熙鳳果然被邢夫人制得口吐鮮血,最終一病而亡。封建宗法制度下長子長媳的力量之可怕,由此可見一斑。

其實,李紈作爲賈政長媳的特殊地位,作者早在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中就已經向讀者作過明示,文中寫道: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兒勞叨了一會,便往鳳姐兒處來。穿夾道從李紈後窗下過,隔着玻璃窗戶,見李紈在炕上歪着睡覺呢……

據筆者統計,《紅樓夢》全書提及“窗”字計181處,其中寫明“玻璃窗”的只有兩處,一處就是上述李紈的住處,另一處則是賈寶玉的住處:

到了次日一早,寶玉因心裏記掛着這事,一夜沒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來。掀開帳子一看,雖門窗尚掩,只見窗上光輝奪目,心內早躊躇起來,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來揭起窗屜,從玻璃窗內往外一看,原來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將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綿扯絮一般。(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羶”)

當時玻璃窗多不多,普及不普及?《紅樓夢》文本自身給出了答案。

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着窗紙。(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葫蘆廟的窗戶上沒有玻璃。

說着,引人步入茆堂,裏面紙窗木榻,富貴氣像一洗皆盡。(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爲元妃省親而新修建的大觀園茆堂,窗戶上也沒有玻璃。

(黛玉)正要朦朧睡去,聽得竹枝上不知有多少家雀兒的聲兒,啾啾唧唧,叫個不住。那窗上的紙,隔着屜子,漸漸的透進清光來。……紫鵑道:“姑娘,你還沒睡着麼?又咳嗽起來了,想是着了風了。這會兒窗戶紙發清了,也待好亮起來了。歇歇兒罷,養養神,別盡着想長想短的了。”(第八十二回“老學究講義警頑心 病瀟湘癡魂驚惡夢”)黛玉看了,不勝傷感。……正說着,忽聽得唿喇喇一片風聲,吹了好些落葉,打在窗紙上。(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撫琴悲往事 坐禪寂走火入邪魔”)

《紅樓夢》“女一號”林黛玉的住處,窗戶上也沒有玻璃。

話說薛蝌正在狐疑……只聽見窗紙上微微一響。……聽見窗紙微響,細看時,又無動靜,自己反倒疑心起來,掩了懷,坐在燈前,呆呆的細想;又把那果子拿了一塊,翻來覆去的細看。猛回頭,看見窗上紙溼了一塊,走過來覷着眼看時,冷不防外面往裏一吹,把薛蝌唬了一大跳。(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 佈疑陣寶玉妄談禪”)

就連號稱“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窗戶上也沒有玻璃。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玻璃窗戶”裏的李紈,是不是會有一些不同的感覺?

當然了,玻璃雖珍貴,卻是易碎品。早在曹雪芹出生之前約1000年,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曾在《簡簡吟》中寫道:“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玻璃在唐代也稱“琉璃”,白居易這兩句詩表達了人們對於美好事物難以持久的深深感慨。這不正是《紅樓夢》故事的最真切寫照嗎?

注:

1、文中3張圖片均來自《沈從文說文物·器物篇》(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5月第1版)。

2、(上臺下皿),字庫裏沒有,特附上該字圖片——

《紅樓夢》裏的玻璃器

參考文獻:

1、安家瑤《玻璃器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2、沈從文《沈從文說文物·器物篇》,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5月第1版。

3、朱家溍《故宮退食錄》,故宮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4、張燮《東西洋考》,中華書局,2000年1月第1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