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薛南溟上海考察時遇上了無錫老鄉周舜卿(周氏家族領頭人),兩人一拍即合。1923年,周舜卿去世時,周氏家族依然是無錫六大財團之一。

中國工商文明的重建是一個百年命題。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數代中國人前赴後繼,一直致力於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晚清著名思想家鄭觀應曾說:“兵戰” 與 “商戰”是中國復興的兩大主題,而後者的主角就是企業家階層,這其中不乏蘇商的身影。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江蘇無錫形成了棉紡織業、繅絲業、糧食加工業等三大支柱產業,並相繼崛起了以楊、周、薛、榮、唐蔡、唐程等六大家族集團爲龍頭的民族工商業羣體到1937年,無錫工業產值居全國第三,列上海、廣州之後,成爲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和全國區域經濟中心之一,工商實業興旺也帶動了城市各領域的繁榮發展,無錫獲得了“小上海”的美譽。

今天,江南大學教授、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莊若江帶我們瞭解無錫楊、周、薛、唐蔡、唐程五大家族的百年興衰,去探知他們身上的蘇商精神。

楊氏家族:開啓近代無錫工商業蓬勃興起序幕

縱觀近代以來無錫的興起,頗具傳奇色彩。 明清時,無錫還是一個小縣城,隸屬於常州府。1895年,楊氏家族的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回鄉創立官督商辦的業勤紗廠,近代工商業從此在無錫興起,楊氏也是無錫第一個創辦企業的工商業家族。從1895年到1937年抗戰爆發,楊氏祖孫三代從事和參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經營,先後創辦了業勤紗廠、無錫電話公司等,李鴻章曾賞識楊氏家族楊宗瀚稱:“楊三捷才,非他人可及”。

1862年,李鴻章率領淮軍東下上海後,楊氏兄弟楊宗濂、楊宗瀚即先後入李鴻章幕府,深得賞識。楊宗濂長期在天津總辦武備學堂,一度也兼督辦順直紡織事務。楊宗瀚則在劉銘傳督理臺灣軍務並任臺灣巡撫時,參與過臺灣南北鐵路的興建。

幾年後,楊氏兄弟相繼辭官回到家鄉無錫,開辦一家紡織廠。兄弟倆將廠名叫“業勤”,就是取古訓“業精於勤荒於嬉”之意。楊家傳至第三代楊宗濂之子楊翰西,辛亥革命後參與管理業勤紗廠,1917年創辦電話公司,無錫的現代通訊工具也是從楊氏家族開始的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楊宗濂之子楊翰西創辦的無錫電話公司)

當年的業勤紗廠是江蘇省內第一家現代化機器生產棉紗的工廠,對奠定和發展無錫民族工業,起了開拓性的帶頭作用。楊氏企業興辦後,然後再有無錫榮家、周家、薛家的麪粉、棉紡、機器、繅絲業的出現。在這一點上,楊氏家族功不可沒,在民族工商業發展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楊氏以民族工商業而興,然而子孫輩卻以研究學問而著稱,儼然成一詩書之家。楊氏家族最有名的乃中國第一名女大學校長楊蔭榆和錢鍾書妻子楊絳。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中國第一名女大學校長楊蔭榆)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楊絳和丈夫錢鍾書)

薛氏家族:創辦無錫老牌絲業工廠永泰絲廠 守成創新走向國際

說起薛氏家族,無錫人都會想到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薛福成。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薛福成,無錫賓雁里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起者。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薛福成故居)

薛南溟是薛福成的大兒子,早年依靠父親的蔭庇進入了李鴻章門下,目睹了晚清官場的黑暗和腐敗,又氣憤洋人橫行不法,於是萌生經商發展民族工商業的想法。做什麼呢?薛南溟上海考察時遇上了無錫老鄉周舜卿(周氏家族領頭人),兩人一拍即合。1896年,永泰絲廠在上海成立。然而這次合作並不成功,很快,永泰絲廠因經營不善而虧損,周氏從永泰絲廠抽資撤股。不得已,薛南溟決定變賣上海的部分房地產以渡過難關。

第一次經商失敗並沒有打擊到薛南溟,重整旗鼓後,他聘用經驗豐富的人員任永泰絲廠經理,相當於現在的“職業經理人”,同時注重加強工人技術培訓、重視產品質量。自此永泰絲廠走上正軌,所產出的“金雙鹿” “銀雙鹿”牌優質白絲,遠銷海外,獲得美國紐約萬國博覽會金象獎,絲廠也開始扭虧爲盈。

1926年,薛南溟將永泰絲廠遷回老家無錫,爲了運輸方便將工廠開在運河邊,從此開啓了永泰絲廠的輝煌時刻。此時,薛南溟已退居幕後,絲廠由他的幼子薛壽萱接替管理。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永泰絲廠廠房舊影)

薛壽萱早年曾留學海外學經濟管理,又娶了榮宗敬的小女兒爲妻子,巨頭強強聯合。薛壽萱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富二代”,在守成的基礎上精於創新,他的目標是將永泰絲廠的產品銷往國際上去。

接過永泰絲廠後,他運用在美國學到的經營方式,全面改革絲廠,廣納人才、投資創建“華新制絲養成所”,培訓工人掌握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薛壽萱還十分注重設備的更新換代,他購買西洋新式機器,並聘請專家自主設計製作出我國第一臺立繅車。此外,薛壽萱還懂得從源頭上控制產品質量,在無錫多地開辦多個蠶種製造場,生產“永”字牌改良蠶種。銷售上,薛壽萱也有一套,他委託他人在美國成立永泰公司,並在倫敦、巴黎、墨爾本等地聘用銷售代理人,直接外銷生絲,此舉直接讓永泰絲廠的生絲出口量佔到上海出口總量的一半。

正當薛壽萱準備在繅絲工業上大展身手時,抗戰爆發,隨着日軍入侵,絲廠、機器遭到摧毀,永泰企業更是遭受滅頂之災,一代絲業傳奇就此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圖爲無錫南長街永泰絲廠後來改建成的中國絲業博物館)

周氏家族:掌舵人隻身獨闖上海 40年佈局全國創下龐大“商業帝國”

19世紀後半期,一16歲無錫少年獨闖上海,40年的時間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業跨五金、紡紗、繅絲、銀行業,遍上海、無錫、蘇州,資本過百萬,成爲傳奇鉅富。締造這段傳奇的主人公名爲周舜卿——周氏家族的掌舵人。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周舜卿的傳奇故事要從1867年說起。那年,16歲的周舜卿來到上海南市利昌鐵號當學徒。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周舜卿敏感地意識到“華洋互市,首重通譯”,於是僅粗通文墨的他毅然決定補習英語。他每天做完工作就只幹一件事——上補習班學英文,情願餓肚子,也要把工錢省出來作爲補習費。風雨無阻,堅持3年,他終於可以與洋人溝通。

周舜卿的發跡,主要得益於誠信,頗有些傳奇色彩。在利昌鐵號,他當上接洽外商的辦事員。有一次,他拾到一張英國商人帥初英文簽發的面額1000元的支票。這可是一筆橫財,1000元大洋足夠在上海買幢石庫門洋房。然而,周舜卿迅速物歸原主,把支票還給帥初。後來,帥初出資白銀5000兩,讓周舜卿開設升昌五金煤鐵號。周舜卿精明能幹,待人謙和,恪守誠信,生意興隆,利潤可觀。他始終守住底線,不拿份外之金。帥初愈加倚重這位中國朋友。時隔三年,帥初在英國去世,其子來上海結賬,按父親生前遺囑,取回利潤3萬兩白銀後,將商號所有資產贈與周舜卿。似乎一夜之間,上海灘冒出了一個“煤鐵大王”周舜卿。

1903年,周舜卿結交商部尚書奕劻之子載振。後隨載振考察日本憲政,意識到民富國強必須要有完備的銀行組織。回國後,周舜卿上奏商部,建議以日本銀行爲藍本,建立儲蓄銀行。1906年9月,周舜卿在上海建立全國第一家商業儲蓄銀行,取名信成銀行,後又在北京、無錫、天津、南京、蘇州、鎮江開設分行。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周舜卿創辦的信成銀行發行的紙幣)

信成銀行開儲蓄之先河,每年都以官利7釐加紅利5釐的標準分紅,高於其他各商業銀行,各種存款最多時達700餘萬。無錫榮氏兄弟的振新紗廠、茂新麪粉廠曾全部抵押給信成以借貸,無錫、上海各地的新式工商業都曾得到其融資支持。

從一個小學徒到一個響徹海內外的企業家,周舜卿成功了。他靠商業起家,成爲“煤鐵大王”;又靠工業發家,成爲“繅絲大王”;又善於資本經營,成爲“銀行大亨”。

成功不忘造福桑梓,成爲很多蘇商積德行善之舉的一種常用路徑,周舜卿也不例外,他購地近百畝,在故鄉無錫東絳(土字旁)鎮,另闢街道,重建市屋,新造橋樑,開設店鋪。幾年辛苦營造後,一座水陸平行、河街相依的“十字形”江南小鎮躍然眼前,改名周新鎮。如今周新鎮還有他當年建鎮時留下的界石。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周舜卿一手締造的周新鎮)

然後,清政府的倒臺讓周舜卿所有的政治資本化爲“負資產”。信成銀行發行鈔票的特權被取消,鈔票上載振的頭像給他帶來更大的麻煩,各地儲戶紛紛提兌鈔票。1912年,信成銀行難以應付,宣告破產。但周舜卿信守承諾,終於在1914年全部清償債務,周氏家族元氣大傷。

周舜卿退出金融界,轉投與人們衣食起居相關的棉紡、繅絲輕工業,儘管時局動盪,仍得以維持。1923年,周舜卿去世時,周氏家族依然是無錫六大財團之一。但周舜卿去世後,一生苦心經營的所有家業步步衰落。身故十年,一度榮耀的周氏一下子銷聲匿跡了。

唐氏家族:名揚海內外 後人家族企業做到超強 “盛產”大學教授

在無錫,說起近代的唐氏家族,許多老人都津津樂道。唐家人才輩出,曾走出唐保謙、唐星海父子和唐驤廷、唐君遠父子等商界奇才,唐氏家族也因此成爲我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者之一。唐氏家族企業曾佔到整個無錫工業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多,可以說是近代僅次於榮氏集團的經營最成功的工商企業集團

以創始人命名,唐氏集團包括唐(保謙)蔡(緘三)、唐(驤廷)程(敬堂)兩大系統。這兩個系統或者說兩個集團出自同一個唐氏家族,而又集結了無錫地區其他一些工商實業家;兩個集團各自獨立、自成系統,而又相互關聯、互爲支撐;加上其經營有方、發展迅速,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並且代有傳人,成功經營一直延續至今。

從唐保謙的祖父唐懋勳那一代起,唐家世代經商。唐懋勳在無錫嚴家橋開設“春源布莊”,數年便獲厚利。他又抓住太平天國戰亂後無錫人口銳減、地價大跌的機會,大量購進土地,沒有多久,唐家就發跡成了無錫東北部的首富。

1904年,唐懋勳的孫子唐保謙與蔡緘三合作經營永源生米行。蔡緘三先世業儒,因祖上在無錫北塘西街擁有大量房產,故有“蔡半塘”之稱。唐保謙和蔡緘三合辦的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企業,是無錫慶豐紗廠。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唐保謙)

1926年,唐保謙之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紡織企業管理碩士唐星海回國負責此廠。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唐星海)

唐星海決定對管理制度進行改革,積極推進工程師負責制。經過改革,工廠終於創出“雙魚吉慶”牌棉紗等名牌產品,成爲滬寧線上的暢銷貨,慶豐紗廠也成爲無錫紗廠後起之秀,使唐蔡集團在當時無錫棉紡行業中所佔比重與榮氏集團基本接近。再加上在其他行業的投資,唐蔡集團在1922年時的總資本額在無錫工業資本中所佔比重達到17%左右,成爲一個橫跨棉紡、繅絲、麪粉三大支柱產業的資本集團。

無錫淪陷後,慶豐廠被日商侵佔;1939年4月,唐星海在上海租界創辦保豐紡織廠;1948年底,抽調慶豐厂部分資金和設備到香港九龍荃灣,集資創辦南海紗廠。建國後,唐星海在香港定居,他所經營的上海“保豐”、無錫“慶豐”兩紡織廠也進行了公私合營。

無錫唐姓的大資本家有兩支,一支是上面所講的唐蔡資本集團(唐保謙、蔡緘三),另一支則是唐保謙的堂弟唐驤庭家(唐驤庭、程敬堂、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兩支唐姓家族中,唐驤庭一族在無錫六大家族資本集團中聲名更爲顯赫。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唐驤庭,20歲開始繼承父業,經營土布莊和夏布皮貨行,無錫以前著名的老字號布店“世泰盛”就是他的產業。他又在無錫北大街開設九餘綢布莊,由於其處事嚴謹,管理細密,幾年以後,九餘綢布莊獲利甚多。1922年,唐驤庭與程敬堂等集資30萬元,建立麗新染織廠。唐驤庭特地召回在蘇州大學讀書的次子唐君遠到麗新工作。唐君遠到麗新後,以高薪聘請專業人才和培訓技術人員,改革技術,加強市場競爭,使得麗新廠成爲無錫染織業資本最雄厚、設備最完備的企業。至抗日戰爭前夕,麗新廠已發展成爲紡、織、印染和具有自發電能力的全能工廠。

可惜抗戰開始,無錫隨之淪陷,廠房被日軍佔據,唐驤庭父子和程敬堂在抗戰後避居上海。解放後,唐氏家族重點選擇在香港發展,曾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的唐英年,即唐君遠之孫。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唐英年)

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打破美國棉壟斷提供的局面,成爲首位使用內地棉的香港廠商,無錫的中萃公司、太平針織、佳福大廈等合資方中都有唐氏家族的身影。


【史話蘇商】無錫六大家族百年興衰竟然影響了一座城?


(唐翔千)

回顧無錫六大家族創業守業傳奇故事,我們不難看出,長久以來蘇商所具有的“愛國尚德、穩健務實,開拓創新、敢爲人先,開放包容、睿智敏行,誠信經營、祟文惠民”的精神特質在他們身上得到很好的詮釋,或許這也是我們今天的企業家應該去學習和效仿的。

來源:我蘇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