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玉,已經是她的第七個孩子。不管你想法有多良好,生孩子一定會讓你生活質量下滑。

01

乍看,挺感人的。

一個某手主播,在網絡上直播自己家的“溫馨生活”,吸引了大批點贊。

一張很稚嫩的臉,幾乎讓我覺得她未成年。

一居室,深圳,20歲不到就生倆娃,這是真愛吧?

再一看,正如她自述的,不到20歲。

倆娃。

在深圳的一處偏僻所在,租了一個房間。一家四口吃住在裏面。

視頻裏,因爲要搬家,所以沒時間做飯了,改善生活,叫了外賣——炒粉。

搬家了。

搬進了有一個小廳的略大的屋子。

底下一片唏噓。爭執激烈。

掃了一眼,正反兩面,支持方是說,人家雖然窮,可是能夠夫妻互相扶持着過日子,又有兩個孩子,很幸福了好吧?以後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反對方則是說:這麼年輕就生了2個孩子,住在這樣的地方,那麼苦,哪裏還有未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一定要給這個溫馨生活加上標題,它可以叫“底層夫妻的相濡以沫”。也可以叫:“貧賤夫妻百事哀。”

幸福不幸福,說到底是個人的感受。

什麼時候最幸福?

矇昧中最幸福。

人類在不知道自己還有其他選擇時,是最幸福的。

我看過非洲割禮的資料。

讓我們難以置信的一個細節:割禮,是小女孩們從小就聽說的一種儀式。爲了讓女孩子們能夠接受,風俗習慣裏,所有的女性長輩,都帶着神祕和神聖的口氣來描述它。

以至於,小女孩們會雀躍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啊?

直到那破舊、污穢的蚌殼(對,是用蚌殼碎片執行對女孩私處的割禮)被拿上來之前,她們稚嫩的臉上還都充滿了憧憬。

視頻裏的女主角,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營銷號也把它當作都市裏的小確幸在賣溫馨牌的流量。

我也覺得,這樣就挺好。

但我不希望更多的女孩透過她的視頻,就因此相信,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

因爲,這樣的幸福,不堪一擊。

一居室,深圳,20歲不到就生倆娃,這是真愛吧?

比一個肥皂泡還脆弱,一個手指,一個最小的意外,一陣風,它就破碎。

而我,恰好親身經歷、參與了這樣的一個肥皂泡家庭的生活。

02

2017年的冬天。

我的摯友譚曉光,她是當地兒童醫院的義工。

那個冰渣一樣冷冽的清晨,

她本來是要去勸說一個即將放棄治療的早產兒家庭,堅持給孩子治療。

卻意外地從鬼門關撿回來一個孩子。

真正的鬼門關。

——新生兒破傷風。

別的不說,先說說破傷風有多痛苦。它引發的肌肉痙攣,可能把骨頭都弄斷。而一個新生兒之所以能得這樣的急病,全因爲,她的母親,在自己又髒又亂的小屋裏生下她,用一個碗茬子割斷了臍帶。

你沒看錯。

自己在家分娩。

自己接生。

打碎一隻碗,用碗碴子割斷臍帶。好吧,割完了,開始第一天第二天還沒啥問題,第三天,還是開始抽搐,高燒,漸漸陷入昏迷。

破傷風。

這是穿越劇嗎?

不是。這是2017。

這是在貧困省份的大山裏嗎?

不是。這是在繁華鼎盛、燈紅酒綠的都市。

都市給了這個小新生兒最後的機會,如果是在大山裏,她此刻已經化爲飛灰。

她的父母抱着孩子來到醫院。

嗯,不會寫漢字,也不認識漢字,溝通極其費力。

確認了一件事:沒有錢。

新生兒的破傷風只需要一二萬就能挽救,但是,沒有錢。

父母就和視頻裏那對夫妻一樣的,年輕,還挺好看。

醫生不忍。

叫來了義工譚曉光:“能幫幫他們、幫幫這個孩子嗎?”

一二萬。

幫!

當然幫!

曉光在微信羣裏說完情況,我們就開動起來。

轉了一萬過去,孩子住進了ICU。開始搶救。

03

一居室,深圳,20歲不到就生倆娃,這是真愛吧?

馬玉。這是個小姑娘。

在現代醫學面前,破傷風不算什麼,幾萬元花進去,她活

了。

而隨着救助深入,馬玉小朋友家展現出來的貧困足以讓多數人震驚——我還好,我見慣了。但另一件事讓我震驚。

就是,馬玉的媽媽,才24歲。

馬玉,已經是她的第七個孩子。

沒錯,第七個孩子!

第!

七!

個!

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接生的。

整個寨子裏,很多孩子也都是這樣出生的。

染上破傷風,也不是馬玉這一個。只是那些小孩就默默無聲地去了。(救完沒多久,一年多以後另一個他們家親戚的新生兒同樣的疾病被送進同一家醫院)

我炸了。

怎麼可以這樣?

你爲什麼要生這麼多?

兩個原因,一是因爲前面的孩子都是女孩,想生男孩。二是,也不知道怎麼避孕。有了就生了。

不到16歲,馬玉的媽媽就被說親,嫁給了同樣很年輕的馬玉的爸爸。

生下孩子都留在山裏養活。

一居室,深圳,20歲不到就生倆娃,這是真愛吧?

媽媽跟着爸爸在福州的郊區找了一份苦力。兩人一年可以掙4萬。

他們自己對此很滿意。

打工期間,媽媽的肚子又鼓起來了,就在工廠給的小屋子裏,生下了小孩。

馬玉出院了。

跟着父母回到了小屋。

如果此刻有人來拍直播,會覺得,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也挺溫馨。

可愛的小嬰兒在地上玩泥巴,父母蹲在煤氣爐子上煮掛麪,打進去一個雞蛋。

數據是殘忍的。

孩子營養不良。

隨後,福州的志願者不間斷地送去奶粉、米粉及各種嬰兒食品,並試着給他們介紹收入更高一些的工作。

再隨後,我們去了苗寨,看到了另外的6個孩子。

她們,每一個都營養不良。最大的已經10歲。如果無人干預,在當地,15、6歲就會有人來說親,她會很快重複她母親的生活。

而她母親,一個20來歲的人,被生育和生活,早早地壓榨得枯乾憔悴。

一居室,深圳,20歲不到就生倆娃,這是真愛吧?

抱着馬玉去醫院,因爲沒有錢,她準備放棄時,她眼裏是沒有痛苦的,只有麻木。

而當一位天使出現,孩子被接下來,進了ICU,有了生的希望,她臉上才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她的眼淚,才流了出來。

04

這事必須有個結束。

當地政府介入後,生了七個孩子的媽媽自願做了絕育。而七個一直沒有戶籍的孩子,也上了戶口。

“讀書,讀書,一定要把孩子送去讀書好不好?”

志願者這樣反覆地對她們說。

送奶粉去時說一句。

送衣服去再說一句。

馬玉媽媽一個字也不認識。

她孃家裏,唯一一個接受了一點教育的是她弟弟。也就是馬玉的舅舅。在醫院裏給孩子簽字的就是他。

他們人很好,很淳樸,拼命點頭。

他們也履行了承諾,儘可能地把幾個學齡中的孩子都送去了學校。

只是,大約是學習氛圍及學校教育資源的問題,幾個孩子學習都不太好,大的更是不怎麼的讀得進書,勉強上在二年級。

能把自己名字寫全乎了,也是進步吧。

第二個叮囑,那就是,哪怕把孩子們接出來,多接觸接觸城市文明,打工,也不要再象媽媽那樣15、6歲結婚,生七八個了好不好?

好好好。

至少,目前除了在家上學的五個孩子。

馬玉和她姐姐,都被父母接到了身邊。

一居室,深圳,20歲不到就生倆娃,這是真愛吧?

倆小傢伙養的胖乎乎的。

我們唯一的祈願,就是馬玉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能夠換來她父母的覺悟,儘可能地不讓孩子,重複他們的人生。

但悲劇沒終結,隨後,馬玉家的一個親戚,新生兒也得了破傷風——同樣的感染原因——在家分娩用碗碴子割臍帶。

那個新生兒被送進同一家醫院搶救。

我聽說消息時都暴怒,無奈。

怎麼可以這樣?

有完沒完?

在衆多愛心人士力撐下,幾萬元善款,把孩子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然鵝,寶寶救治成功,爸爸媽媽帶回了貴州老家,才7個月。

一場感冒,因爲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身體虛弱的他,高燒不退。

孩子已經快不行了,才找到曾經幫助他們的譚曉光。

曉光一看視頻,覺得情況不對,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讓立即送最近的醫院搶救。

並給他們出了路費。

路上,高燒昏迷的孩子,就走了。

這事對我打擊很大。逆天改命,太難了。救了他一次,沒能救他第二次。

同樣的情況,擱在一個富足、有文化有知識的家庭,一個醫療資源發達的城市,這個孩子完全不會死。

我們對抗的不是疾病。而是貧窮。

那是一個巨型的惡魔。它由愚昧、無知和頑強的生育衝動組成。

一居室,深圳,20歲不到就生倆娃,這是真愛吧?

在過去,環境好,得生。環境不好,更得生,生生生,總有攤上概率,活下來而且活得好的。它是以母親的健康、死亡和辛勞爲代價的。

但時代已經變了,數量不再重要,優生優育才是主打方向。

馬玉媽媽因爲漢語不好,算不明白賬目。

但是,經過反覆地講,也會逐漸地明白一些事。

如果幾個孩子都能認字,哪怕就是小學畢業的水平吧,能識字,識數,寫自己名字,能算一些基本的賬目,到了年齡就算不讀書了,出來打工。

飯店裏服務員,一個月她們能掙2000。時間久了,3000。

做家政服務,一個月能有3000,時間久了,4000。

她們可以在城市裏學到更多的發展的技藝。

再差再差,去送快遞,一年也有好幾萬是不是。

以她們的喫苦耐勞,18歲出來打工,好好地工作個8年,至少可以自己攢下二十萬。無論是想進修,還是想在家鄉開個小店,都有希望。

而且外出務工見了世面,下一代,至少會過得更好一點。

馬玉和她的姐姐,就因爲一場生死劫數,改善了生活。活得比幾個姐姐都要好。

05

那位在某手上播出自己家“幸福生活”的女孩,冷暖自知吧。

她的幸福何等脆弱。

幾乎無法抗擊任何風險。

他們夫妻二人和倆個孩子,完全不能有任何意外。其中任何一個有了較大的疾病,恐怕馬上這點兒小幸福就保不住。

如果他們再一下子拎不清,生個三胎懷個孕啥的,更是無法想象。

我們看到的是畫面裏的“貧窮但溫馨”的幾分鐘,而真實的一天24小時裏,是什麼感受?

洗不完的衣服,做不完的飯,收拾不完的孩子。

而且,一家四口,兩個孩子,媽媽無法工作,就靠父親一個人找飯轍。他一旦有任何問題,這家就完了。

媽媽如果出去工作,倆孩子的安全都成問題。

再接下來,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長安居,大不易”,如今的北上廣深,哪一處的居住養育很容易?

一堂英語培訓課,不低於200有沒有?

一節芭蕾舞課,不低於300有沒有?

鋼琴私教,不低於240有沒有?

當然,你可以說,我的孩子不需要這些!我們只需要最基本的教育!

那,上學讀書,幼兒園,怎麼解決。

幼兒園,倆孩子最差一個月得3000。錢從哪來?

小學讀書,九年制義務教育,得有戶籍或其他社保證明。從哪來?教育費用從哪來?九年制義務教育確實不需要太多的錢,可是兩個孩子在城市裏生活,喫喝拉撒,衣服文具玩具,每個月也得上千的開支。

不要自欺欺人說,他們自己有機會脫穎而出。

這個社會的上升通道,後代每往上走一步,都需要昂貴的代價。

梅琳達.蓋茨,她和丈夫比爾蓋茨擁有近1000億的資產,但他們只有3個孩子。

而比爾蓋茨在家一樣要負責接送孩子,給孩子去開家長會,給家人做飯,輔導孩子作業。

梅琳達蓋茨主持着一個旨在幫助全球消滅貧困的基金會。

一居室,深圳,20歲不到就生倆娃,這是真愛吧?

“是什麼讓女性陸陸續續走入職場?就是避孕的出現。當女性可以選擇生孩子的時間和空間時,我們通過偉大的研究發現,家人變得更健康,兒童獲得了更好的教育,家庭也變得更爲富有。”她說。

而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懷孕生育——是影響着女性職場及財富和生活狀態最直接的負面因素。

不管你想法有多良好,生孩子一定會讓你生活質量下滑。

生兩個孩子,一定讓你疲於奔命。

生三個孩子,如果沒有奇蹟出現,一定是讓你今後餘生,生活質量降低到節衣縮食的貧困水準。而這一切,通常都是由母親最終買單。

就像那位直播“我家貧困幸福生活”的年輕媽媽,無數的男子在底下狂點贊。

也有不少的女人心嚮往之——她們本來對生活要求就不高,有的人甚至過得比這個還慘——不幸地生了倆孩子了,男人卻跑了,她們連這樣的生活,都求之不得。

而如果一開始,她們沒有那麼輕率地生下孩子呢?

那位年輕媽媽,關上鏡頭以後,每天要做的家務,每天要打理的孩子,都是在用她的精力、健康和時間爲代價的。

短暫的“鏡頭幸福”秀完以後,她要做飯、擦地、收拾房間,撿起玩具,驅趕蟑螂,哄睡孩子,狼吞虎嚥地把粗劣的食物塞進嘴裏,再去清洗衣服,整理散亂的傢俱。

我猜,最後她連自己洗個澡的力氣都沒有了。

然後,有人管這個叫,幸福。

讓她,再生一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