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德國烏爾姆大學心理系主任Christian Montag教授受邀來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進行了一場名爲《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使用的心理學和神經學基礎——揭祕微信成癮》的心理學講座。他提出,當玩微信、玩手機超過一定時間並影響了生活,就可能形成一種心理成癮症,成爲一種心理疾病。

正在玩手機的你,是否患有手機成癮症?這位德國教授的研究,可千萬不能錯過。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部213報告廳座無虛席,這場關於微信成癮症的講座,吸引了學子們的關注。Christian Montag教授全場用英文演講,同學們聽得十分認真,不停記筆記。

如何判斷是否成癮?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供一套測試題,讓同學們參考這些問題看自己的成癮度是否日趨嚴重。

1、經常發現自己使用微信的時間比預期長?

2、經常因爲多用一會微信而忽略日常瑣事?

3、經常用了很長時間微信而耽誤功課或工作?

4、經常會在別人問起在微信上做什麼時,產生防範心理或變得遮遮掩掩?

5、經常因爲別人打擾你用微信而呵斥、大聲喊叫或做出其他生氣的舉動?

6、經常因爲使用微信久了而失眠?

7、經常會在沒看手機時總想着微信上的事或想象着在使用微信?

8、經常在使用微信時對自己說“再多用幾分鐘”?

9、經常試圖減少使用微信的時間卻以失敗告終?

10、經常嘗試隱瞞實際使用微信的時間?

11、經常花費在微信上的時間比與他人一起外出的時間更多?

12、經常因爲沒看微信而鬱悶、不高興或焦慮,一旦使用微信這些感受就煙消雲散了?

特別提示

以上問題中的微信可以換成其他任意一種手機軟件或社交軟件。如果你符合上述5條以上特徵,請及早預防。 教授答疑

Christian Montag教授表示,社交軟件、數碼設備成癮是從網絡成癮發展而來的,使用者是否患上癮症,主要看是否因爲過於頻繁使用手機而影響了自己的社會能力。

Christian Montag教授對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介紹,是否成癮關鍵看兩點:一是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比如離開手機就焦躁;二是影響社會功能,比如到了買菜做飯時間、5點應該出門接孩子,但因爲使用微信而延遲或乾脆不做這些事……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達到成癮程度。

5點建議助你走出困境

Christian Montag教授稱,目前德國有5%網友患有社交軟件依賴症,並且影響了各自生活。

除了揭祕微信成癮,Christian Montag教授還將講座內容延伸到其他交友軟件和手機軟件上。

手機成癮症是如何產生的?Christian Montag教授從心理學角度舉了一個例子:等公交車時,人們利用閒暇時間看手機,很正常。如果每次等公交車都習慣性掏手機,不看手機就渾身不安——不需要手機時也習慣性玩手機,當這種習慣形成模式後,情況嚴重者就可能患手機成癮症。

如何防止成癮症?Christian Montag教授給出3點建議:1、在生活中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不拿手機當鬧鐘,不拿手機看時間;2、減少在牀上玩手機的時間;3、全神貫注做事時關閉手機email或數據開關;4、把手機拿出你工作的房間或放在隔壁房間;5、如果發現對手機上癮,可以自己挖掘或讓朋友幫自己挖掘其他興趣愛好,用新鮮事物代替手機對自己的刺激,比如踢足球、攀巖等。開發自己其他領域的潛力和愛好,從而達到淡化手機使用的效果。

案例1

頻繁刷新朋友圈在意別人評價

“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的一些現象,我都有。”聽了講座的西南大學心理學專業一年級學生小伍告訴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對她而言,微信除了用來和親友溝通,還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她幾乎每天都會發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小伍說,她還會不停刷新其他朋友的朋友圈,平均5分鐘一次,除了看看有沒人給自己點贊或評論,還要看朋友是否發了新內容。“如果點贊人數太少,我甚至會莫名其妙感到失落。”

對於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的手機軟件成癮,小伍也談了自己的看法:“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朋友圈又發生了什麼大事,其實往往什麼事都沒有,大家只是發點自拍美食或旅遊照片,但還是忍不住花很長時間不停地刷。”

小伍說,朋友圈展示的只是生活中很小一部分內容,而且是有利於別人給出正面評價的生活片段,“我就是想讓別人看到。有虛榮心理的成分,但就是戒不掉。

案例2

不管什麼事第一反應拿手機拍

在講座中,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了手機拍照依賴性問題,讓在座的一年級學生小唐很有感觸。他說:“每當我在生活中看到什麼有趣的、好玩的事,第一個反應,不是去玩,不是去參與,而是馬上拿出手機拍下來,發到網上獲得成就感。”

小唐說,正如Christian Montag教授所說,許多自己拍的照片,拍了之後幾乎不再翻看,但就是要拍,比如和朋友去了什麼好喫的餐廳,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這事記錄下來,和寫日記有些相似。這些圖片在手機裏存儲了上千張,很少重新看。

小唐總結自己這個習慣——把手機拿出來拍照,增加了無意義的拍照時間,增加了使用手機的頻率,玩手機的時間也相應增長,“手機一拿出來,就會忍不住玩,不知不覺又玩了很長時間”。

案例3

去浴室洗澡也要聽歌看視頻

除了普通學子,白領一族也不例外。27歲、家住江北區北濱路、從事新媒體行業的鄭小姐告訴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她使用手機過於頻繁,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我平時一個人住,6點下班,剩下的時間自己安排,通常是下班後就在家裏玩手機,玩到10點洗澡睡覺。”小鄭說,就算晚上鍛鍊身體,她也會帶着手機。跑步時,要帶着手機耳機纔有勁。練瑜伽,要把手機放一旁,一邊看視頻一邊練。就連去浴室洗澡,也總是帶上手機,要麼放歌,要麼放視頻。“之前玩手機,是因爲一個人在家裏無聊,用手機感覺熱鬧,久而久之成了一種戒不掉的習慣。”

記者 郝樹靜 王乙竹 通訊員 唐雨恬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