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朝末期開始,匈奴勢力逐漸增強,並屢次侵犯中原地區。劉邦建立西漢之後,匈奴問題亟待解決,奈何對方實力太強,最終只好採用和親的方式暫時緩解矛盾。直到漢武帝時期,匈奴才被搞定,其中也湧現出不少英勇大將,包括霍去病、衛青等等。但漢武帝處理匈奴問題只用了武力手段嗎?實際上,漢朝對匈奴還進行了經濟戰、掠奪戰和封鎖戰!

首先要明白一點,匈奴力量真的很強,他們一點不比蒙古、女真弱,而且對於草原民族,十幾萬人是無法傷及根本的。匈奴擅長騎兵作戰,這樣的好處就是移動速度快,往往能製造出其不意的襲擊。據統計,匈奴騎兵數量有40餘萬,而漢朝全部兵力才30多萬,而騎兵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就更不用說戰馬的質量如何了。那麼面對這麼強大的匈奴,漢朝前幾位皇帝都束手無策,爲何漢武帝卻能讓他們徹底消失在亞洲歷史上呢?

第一,養馬

漢朝初年,軍中戰馬數量非常少,甚至劉邦想找幾匹毛色相同的馬用於御駕都找不到,蕭何也只能坐牛車出行。面對這樣的情況,到了文景皇帝時期便開始瘋狂養馬,而且設立了36所官方馬苑,由太僕直接管理。除此之外,朝廷還鼓勵民間養馬,一匹馬可以免除三個人的兵役,這樣的政策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到漢景帝晚期,官府中的馬匹就有40餘萬,市面上的馬價也大大降低。到漢武帝時期,幾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馬,很多馬甚至被用於田間勞作,此時想組成一支十幾萬的騎兵也成了非常容易的事。

第二,經濟戰與掠奪戰

河南之戰中,衛青率軍俘獲匈奴牲畜高達百餘萬頭,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匈奴勢力,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牲畜,結果連本帶利賠個精光。這一戰中,匈奴兵力損失並不大,但經濟卻受到嚴重打擊,而且還是去了肥沃的河套草原。而在漠南之戰中,衛青大軍俘獲牲畜數量近千萬,是河南一戰的十倍!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匈奴歌》

這是匈奴在河西之戰後常唱的一首悲歌,在這一戰中,霍去病收回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草原和牧場。翻譯過來就是:失去祁連山,我們喪失了美好的牧場,牲畜都不能繁殖。失去焉支山,我們無法繼續放牧,婦女們因日子窮苦都沒有好的容顏。

第三,鞏固戰果,徙民屯北

漢武帝派遣平陵侯蘇建徵召民夫修築朔方城和五原城,同時派霍去病建立河西四郡,並從各地遷居數百萬的百姓至此,以民養兵,匈奴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在漢武帝一系列的行動下,匈奴雖然只損失了七分之一的兵力,但其牲畜和草原的損失量高達三分之一,已經無力與漢朝抵抗。

在這之後,匈奴單于便帶領數十萬軍民,離開生存多年的家園,前往漠北苦寒之地。在之後幾代人的努力下,西域諸國也都歸屬漢朝,匈奴最終消失在亞洲歷史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