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的一天下午,活跃在山西的八路军三八六旅的团以上干部,正在间敞亮的房子里举行作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 是根据一二九师首长指示, 制定伏击从潞城出动的一支敌人援兵的作战方案。在明确了作战意图之后,会议很快转到了伏击地点的选择上.指挥员们围着一张国民党地图察看分析,视线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一个叫“神头岭”的地方。从地图上看, 这个地段有一条深沟, 公路正从沟底通过, 两旁山势陡险,部队既便于隐蔽,又便于出击,是个理想的伏击战场。

地图上此处很适合打伏击,实地一看却呆住,他却说:还在这里打!

“神头岭的地形谁看过?”正在大家为找到了理想的伏击地点而高兴的时候,旅长陈赓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

陈赓的话音刚落,会场立刻出现了沉默,原因是这个地方大家谁也没去看过。

“这不是纸上谈兵吗?刘师长常讲:‘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靠国民党的老地图吃饭,要饿肚子啊!我看,会暂时开到这里,先去看看地形好不好?”

地图上此处很适合打伏击,实地一看却呆住,他却说:还在这里打!

于是,大家跟着旅长,骑马很快赶到了神头岭。到达一看,指挥员们不禁大吃一惊: 实际地形和地图完全是两回事。公路不是在山沟里,而是铺在条几公里长的光秃秃的山梁上;路两边,地势虽比公路略高,但没有任何隐蔽物,只在紧贴着路边有一些过去国民党部队修的工事;山梁的北侧,是一条大山沟。显然,这样的地形是不适合打伏击的,因为部队既不好隐蔽,也难于展开;北面又是深沟,预备队运动不便,搞不好,还可能使自已陷于困境。

地图上此处很适合打伏击,实地一看却呆住,他却说:还在这里打!

陈赓边仔细地察看地形,边指着公路对大家说:“怎么样,这一趟算没有白跑吧? 粗枝大叶要害死人哪!”随后,他见指挥员们气愤地埋怨那张国民党地图,情绪有些低落,便笑呵呵地说:“走,回去讨论好啦,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吃肉,还怕找不到个杀猪的地方么?”

晚饭后,会议又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指挥员们根据下午实地看过的地形,各抒己见, 有的主张把伏击地点放在这个地方,有的主张放在那个地方,可就是没有人再提那个神头岭的鬼地方。轮到旅长拍板了:“我看这一仗还是在神头岭打好。”

“神头岭?”大家惊疑、茫然地直视着陈赓。

地图上此处很适合打伏击,实地一看却呆住,他却说:还在这里打!

“是的, 神头岭。”陈赓提着手杖走近地图,开始解释起选择神头岭这个伏击地点的理由:“一般讲,神头岭打伏击,的确不太理想。但是, 现在却正是我们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的好地方。正因为地势不险要,敌人必然麻痹,而且那些工事离公路最远的不过百来米,最近的只有20来米, 敌人早已司空见惯,如果我们把部队隐蔽到工事里,隐蔽到敌人鼻子底下,切实伪装好,敌人是很难发现的;山梁狭窄,兵力确实不易展开,但敌人更难展开。”说到这里, 他把手杖架在两张桌子上,问大家:“独木桥上打架, 对谁有利呢?”

地图上此处很适合打伏击,实地一看却呆住,他却说:还在这里打!

“这样是不是有点冒险?”有人问。

有的险冒不得,有的险却非冒不可。诸葛亮的空城计,不也是冒险吗?如果一点险也不敢冒,他只好当司马懿的俘虏,还有什么戏好看。”此时,大家都被旅长的几句诙谐话语逗乐了。

接着,指挥员们又对旅长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充分讨论,当大家的思想统一之后,陈赓当即作了周密的战斗部署。结果, 部队按计划进人神头岭伏击地点隐蔽后,从潞城出来的约1500名日军,虽沿途不断派出骑兵搜索,但他们果真如陈赓所料,只注意了远处,对于他们脚下那些见惯了的旧工事,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地图上此处很适合打伏击,实地一看却呆住,他却说:还在这里打!

当其全部进入伏击圈后, 被英勇的八路军将士打了个猝不及防,挣扎中兵力又展不开,除走在前面的骑兵逃掉100余名外,其余1300多名全部被歼。还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陈赓还用缴获的相机照了几张相。半个月过后,从缴获的敌人文件中得知, 日寇提到神头战斗,无不余悸犹存,谈虎色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