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十》發行兩期後,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生施存統(後改名施復亮)、俞秀松、傅彬然等人蔘加合作,共計有28人。一師風潮的結局,經亨頤校長被免職,陳望道、夏丏尊等新派教授被勒令離開學校,施存統和幾位參與辦刊的同學則被逐出杭州。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一篇

《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文/老張在路上

1919年10月,浙江省立第一中學學生查猛濟、阮毅成等與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學生沈乃熙(即沈端先,後筆名夏衍)、蔡經銘等合辦了一個以提倡新文學、鼓吹新思想爲主旨的半月刊(鉛印八開),刊名《雙十》。

《雙十》發行兩期後,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生施存統(後改名施復亮)、俞秀松、傅彬然等人蔘加合作,共計有28人。《雙十》改名爲《浙江新潮》,鉛印四開報,改爲週刊。

《浙江新潮》,第一期創刊於1919年11月。緊接着又出刊了第二期,這一期雜誌剛剛面市,就引起軒然大波,引發了震驚全國的“一師風潮”。

這一切,都源於一篇文章和一個人,他就是施存統,文章名爲《非孝》。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01

1905年,也就是光緒三十一年,時至浙江巡撫的張曾敭奏請創辦全浙師範學堂。1906年,奏請獲得批准,校名正式定爲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

1908年,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在浙江貢院舊址上建成。1912年更名爲浙江省立兩級師範學校。

1913年5月,浙江省立兩級師範學校優級部停辦,初級部在原址改設第一師範學校。

早在1909年,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就爆發過著名的“木瓜之役”,帶頭人是剛剛從日本回國不久的周樹人。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這年8月,周樹人歸國,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的校長原是沈鈞儒。周樹人去那裏任教,就是經許壽裳推薦而由他聘請的。周樹人進校不久,沈鈞儒因擔任浙江省諮議局副議長而辭去校長職務,由當時任浙江教育總會會長的夏震武接任。

夏震武,做過京師大學堂的教習。這個人爲人古板,思想守舊,愛擺架子,對一些新現象看不慣,而且以衛道者自居。夏震武平日木頭木腦,大家都叫他夏木瓜。

夏震武當校長,向浙江巡撫提出條件,要求巡撫支持他對學堂進行整頓,而且不要爲輿論所動,“教員反抗則辭教員,學生反抗則黜學生”。

結果上任第一天就鬧出了大亂子,兩星期後就被迫離職。

1909年12月22日夏震武到浙江師範學堂上任。第二天,《申報》“杭州專電”就對他上任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師範新監督夏震武今日帶各府代表到堂接辦,勒令教員、職員、學生赴禮堂謁見,全體大憤,一律停課。”

教員的強烈反感,主要在於“奴視教員”,也就是對教員不尊重。夏震武上任那天並不是召集老師開會聽他訓話,而是要求人們都來陪他拜孔子。周樹人、許壽裳等教員拒絕了一起拜孔的要求,理由是開學時已經拜過孔子,所以不能奉陪。

夏震武又讓許壽裳通知全體教員按品級穿禮服去禮堂開會。結果,教員們來了,卻是三三兩兩,隨隨便便,有的穿西裝,有的穿便服,而且大都沒有辮子,相互之間嘻嘻哈哈,見了校長毫無敬意,一看就是來挑戰的。這讓夏震武實在無法容忍,便開口訓斥,並且說學堂名譽太壞,理應調查整頓。這就激怒了教員,大家怒目相向,紛紛質疑,使夏震武狼狽不堪,最後在隨從的保護下奪門而去。

夏震武大概是被氣壞了,一怒之下開除了許壽裳。然而,教員的大多數卻擁護許壽裳,願意與他共進退,所以集體辭職,並且浩浩蕩蕩搬出學校,住到賓館去了。

夏震武一面寫信給浙江巡撫請求支持他的“誰反抗就辭了誰”的強硬手段;一方面又指使在校同鄉師生,爲他奔走,勸誘教員們復課,但沒收到什麼效果。最後夏震武採取提前放假的辦法遣散學生,企圖藉此使教員們屈服,但因此引起杭州各校教員的反對,風潮有逐漸擴大之勢。

這次風潮,堅持了兩個星期,浙江巡撫增韞眼看教師心齊力堅,復課無望,只好叫夏震武辭職。周樹人因此而得了一個綽號:“拼命三郎”。多年後,又名爲魯迅的周樹人,還津津有味地回憶初入教壇時的壯舉。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風波平息後,就在離開賓館那一天,許壽裳、周樹人等25位同事合影留念。留念應該有個名目,一次反抗鬥爭,而且成功地驅逐了校長,當時的報紙上已有“逐夏風潮”之說,但他們不滿意,最後是張宗祥在照片上寫了:“木瓜之役”。

五四運動前後,省立一師是浙江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此時的校長經亨頤,他是廖承志的岳父。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經亨頤)

02

經亨頤(1877年—1938年),字子淵,號石禪,晚號頤淵,浙江上虞人。中國近代教育家、書畫家。

經亨頤先生的經歷太豐富了,他1902年東渡日本攻讀師範,學成歸國後先後擔任浙江兩級師範學校、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校長。1920年1月,在上虞創辦春暉中學,並出任首任校長,1923年8月兼任浙江省立第四中學校長,春暉中學校務由代理校長主持。北伐戰爭時期代理廣州中山大學校長,並曾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長、浙江省教育會長。1931年後任全國教育委員會委員長。1938年9月15日病逝於上海。

經亨頤30多年教育工作中,主張“與時俱進”“適應新潮流”的辦學方針,提出了“反對舊勢力,建立新學風”的教學主張。他所創辦的春暉中學蜚聲海內外,贏得了“北有南開,南有春暉”的美譽。

經亨頤一生,以得天正英才而教育之爲己任,培養了劉質平、俞秀松、魏金枝、施存統宣中華、柔石、楊賢江、陳建功、豐子愷、潘天壽、曹聚仁等一批優秀人才。

一師風潮的主角是經亨頤,除了經校長外,還有另一個引發風潮的人,他就是施存統。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施存統給錢玄同的信)

施存統,1899年出生於浙江金華。原名施存統、後名復亮。

施存統的侄子施根葉曾經講述一段施存統青年時的故事。

那時施存統才十七八歲,父親讓他去池塘邊洗刷泡菜罈子,他不小心打碎了罈子。施存統從小害怕父親,犯錯後不敢回家,沿着小路一直走,在10裏外一個叫洞店的地方,躺在涼亭裏過了一夜。

施存統跑到60裏外的金華,去了舅舅家,並要求留下。舅舅答應了,並資助他考取了位於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那是1917年。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施存統的母親是個知書達理的女性,父親則是個愛財又性格暴躁的農民,時有虐待母親。

母親患了眼疾,施存統借錢寄回家,讓母親看病,但父親捨不得花這錢,最終導致施的母親雙目失明。

1919年9月,施存統在學校接到母親病危通知,回家得知,父親不給母親治病,理由是給快死的人看病是浪費,甚至還打了一頓在病牀上的母親。

施存統事後曾回憶說,自己在回校的路上哭了一場,“哭醒了十多年來做‘孝子’的好夢。”

回校不久,施存統寫了《非孝》,發表在《浙江新潮》上。在文章中,施存統認爲一味盡孝是不合理的,要以父母、子女間平等的愛代替不平等的“孝”。

事後,他分析了自己的寫作心境,“我要救社會,我要救社會上和我母親一樣的人!……人類應當自由的,應當平等的,應該博愛的,應當互助的;孝的道德與此不合,所以我們應當反對孝。”

《非孝》發表後不久,施存統母親去世。施存統沒有想到的是,對於他來說,暴風驟雨的日子纔剛剛開始。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上左爲施存統右爲張太雷)

03

《非孝》讓施存統一舉成名。

在反對派眼裏,《非孝》和《浙江新潮》成了洪水猛獸,是大逆不道的歪理邪說。

省議會里一片喧嚷,議員們要找出一個“罪魁禍首”來,他們以爲宣傳邪說的是一師學生,一師教員中又有提倡新文學反對舊禮教的當時被稱爲“四大金剛”的陳望道、夏丐尊、劉大白、李次九等,這些離經叛道之事,肯定得到了一師校長經亨頤的支持,於是攻擊目標就集中到經校長身上。

這些人一面在省議會里醞釀着對經校長的所謂“彈劾案”,一面由省政府查封報社,並將正在排印的第三期底稿全部搜去,已排好的版子也勒令拆毀,並責令印刷公司具結不準再印。

當時浙江的浙江督軍是楊善德,省長是齊耀珊,教育廳長是夏敬觀,省會警察廳長是夏超。 杭州不讓再印《浙江新潮》,編輯部就把第三期稿件送到上海去,向在上海主編《星期評論》的沈玄廬(定一)、戴季陶請求幫助解決印刷問題,結果,第三期的《浙江新潮》就由上海《星期評論》社替代印。印好後,帶回杭州來發行。

事情越鬧越大,北京的北洋軍閥政府發出了“查禁浙江新潮”的電報,加此刊罪名爲“主張家庭革命,以勞動爲神聖,以忠孝爲罪惡。”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北京陳獨秀在第七卷第二號《新青年》上寫了一篇題名爲《<浙江新潮><少年>》的隨感錄。陳獨秀對《浙江新潮》的評價很高,說《浙江新潮》的議論更徹底,“非孝和攻擊杭州四個報——之江日報、全浙公報、浙江民報和杭州學生聯合會週刊——那兩篇文章,天真爛漫,十分可愛,斷斷不是鄉愿派的紳士說得出來的。”他還說“我禱告這班可愛可敬的小兄弟,就是報社封了,也要從別的方面發揚《少年》、《浙江新潮》的精神,永續和窮困及黑暗奮鬥(重點是原來就加的),萬萬不可中途挫折。”

此時,當局準備撤換經亨頤。一師師生展開了一場抗議政府撤換經亨頤的鬥爭。當局派出大批軍警包圍學校,企圖用武力驅散學生,封閉學校,更引起了全省教育界的憤怒。杭州各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在杭州學生聯合會的領導下,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請願遊行。當遊行隊伍到達梅花碑省長公署時,爲守衛軍警所阻,就與軍警發生衝突,某校一同學爲刺刀所傷,造成五四以來第一次流血案。

一師風潮的結局,經亨頤校長被免職,陳望道、夏丏尊等新派教授被勒令離開學校,施存統和幾位參與辦刊的同學則被逐出杭州。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施存統和夫人鍾復光)

04

1920年3月27日,施存統和俞秀松一起來到上海。經李大釗介紹,他們在《星期評論》雜誌社工作,認識了陳獨秀、戴季陶等人。

1920年4月,魏金斯基受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分局外國處的派遣,第一次來到中國,魏金斯基抵達上海後,同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其成員有陳獨秀、施存統、俞秀松、楊明齋、戴季陶、李漢俊、沈玄廬、陳望道共8人,還由戴季陶負責起草了黨綱,施存統、俞秀松、沈玄廬參與了黨綱的討論和修改。

1920年6月,陳獨秀、施存統、俞秀松、李漢俊、陳公培5人在上海老漁陽裏2號陳獨秀寓所開會,決定成立共產黨,這5個人就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的5個黨員。

1920年6月20日,在戴季陶的資助下,施存統從上海乘船到日本學習和養病。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中共一大召開前,李達、李漢俊來函,要求旅日共產黨組織派代表參加中共一大。當時旅日共產黨組織只有施存統和周佛海兩個人,施存統是負責人,他考慮到周佛海已多年沒有回國,便放棄了這次機會,讓周佛海回國出席中共一大,施存統和中共一大代表失之交臂。

中共“一大”後,旅日共產主義小組發展很快,成員發展到10多個人,這其中包括後來成爲“農民王”的彭湃,組長依然是施存統。1922年1月,施存統被日本驅逐出境,遣送回國。

施存統回國後,受共產黨中央的委派,開始着手恢復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代表有湖南省的劉少奇、易禮容,北京的鄧中夏,廣東的是譚平山、陳公博,太原的賀昌、高君宇。張太雷、蔡和森也參加了會議,大會上還決定了團的綱領,選舉俞秀松、蔡和森、張太雷等爲團中央委員,施存統當選爲團中央書記。

施存統成爲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歷史上真正的第一任書記。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施復亮夫妻和兒子施光南

05

1923年8月,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施存統患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在會上他辭去團中央的一切職務。

施存統離開團中央後,1923年秋,來到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任教。1924年10月,瞿秋白被反動當局通緝離校,社會學系主任一職就由施存統繼任。

在上海大學,施存統的講課受到學生的歡迎,也贏得了女學生鍾復光的芳心。當時的施存統剛經歷婚變,施存統和鍾復光兩人由相識到相戀。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左一爲鍾復光)

鍾復光,四川江津人。她出生的日子陰曆四月八日(陽曆5月4日),傳說這一天是成佛日,故她起名佛光。參加革命後,改名復光。她是黃埔軍校的第一代女兵。1927年,她任軍校女生隊的教導員。抗日英雄趙一曼就是她的學生。

認識鍾復光之後,鍾復光與他探討“如何創造自己、如何有益社會”時,施存統專門雕刻了一枚“復光復亮”的圖章,爲了表達情意,他改名“施復亮”,並作了一首打油詩:“復光復亮,宗旨一樣,攜手並肩,還怕哪樁?”

1926年春天,兩人結爲夫妻,從此相伴終身。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集團相繼叛變革命,白色恐怖籠罩全國,施復亮覺得共產黨前途無望,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施復亮寫了《悲痛的自白》刊登在1927年8月30日的《中央日報》副刊上,公開聲明脫離共產黨。

“九一八事變”的炮聲讓已經回到書齋裏的施復亮再次開始關心政治,他在北平公開演講,撰寫文章宣傳抗日救國,因爲思想激進,施復亮曾經是國民黨北平市黨部欲逮捕五大教授之一,因爲學生提前報信,施復亮才得以逃脫。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1940年8月22日,施復亮兒子在重慶市南岸出生,他就是後來的“人民音樂家”施光南。施光南上頭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分別於1926年和1927年出生,大他十三四歲。晚來得子,施復亮夫婦極爲欣喜。

施光南出生後,環境太艱難惡劣,母親鍾復光奶水不夠,便用米粉煮米糊喂孩子。施光南在母親的懷抱裏,在不時蹲防空洞的敵機空襲和飢餓中,開始了艱苦的人生旅程。

抗戰勝利後,施復亮積極參加民主運動,參與民主建國會的籌建,成爲在國統區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的民主鬥士。

新中國成立後,施復亮擔任了國家勞動部副部長職務,曾當選爲民建中央常委和副主席。是第二和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

施存統到施復亮:團中央第一任書記,《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前排施光南和姐姐及母親)

1970年11月29日,施復亮病逝北京。

施復亮去世時,沒有給家庭留下一分錢。

(本文圖片爲網絡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