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君先做個小調查,

你身邊有痛風的人麼?

有!

哭,我本人就是!

身患痛風的朋友們常忍受着

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

要如何做好對痛風的治療工作呢?

治痛風,就像治理黃河,不能急,不能躁,既需藥物,也要衣食住行綜合管理。

痛風是個霸道戀人。只要牽過手,這輩子,你便難逃它的掌心。首次發作之後,一半以上的人在一年內復發,只有7%的人長期觀察而無復發。

我院風溼免疫科黃建林主任指出,防止痛風復發,既要拼毅力,更要拼技巧。

痛風防復發,就要降尿酸。黃建林表示,降尿酸無非就是“堵源頭”、“通出口”,即減少尿酸生成,或促進尿酸排泄。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黃建林從飲食、藥物、環境、運動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

【飲食篇】

非藥物方式控制尿酸的原則是“三低一高”,即低嘌呤、低體重、低鹽低脂,以及大量飲水。

怎麼喫?

根據每100克飲食中嘌呤的含量,可以把日常的食物分爲甲、乙、丙三級。

原則是,禁食甲級食物,少量食用乙級食物,可食用各種丙級食物。

甲級(含嘌呤150~1000毫克):動物內臟、肉脯、肉汁、沙丁魚、蠔、蛤;

乙級(含嘌呤50~150毫克):肉、魚、豆、菠菜、豌豆、扁豆類、海味;

丙級(含嘌呤0~15毫克):蔬菜類、果汁類、乳類、蛋類、乳酪類、穀類及其製品。

●肉:要水煮,肉湯不能喝

肉類要少喫,怎樣喫更保險?黃建林推薦一個好辦法:水煮,煮後棄湯,只喫肉;最好連續煮兩遍。

因爲,湯裏的嘌呤比肉裏的還多。“水煮後,肉裏的嘌呤會大量溶到湯中,煮越久,析出的越多。肉湯表面的白色油層裏,就含有大量嘌呤。”

擔心肉的營養丟失在湯裏?這種擔心大可不必。黃建林說:“營養物質在湯裏的溶解度有限,大量的營養物質還保留在肉裏,所以喫肉比喝湯更有營養。”

●蔬菜:有些也含高嘌呤

痛風病人應該多喫蔬菜,有試驗表明,進食大量的蔬菜可鹼化尿液,有利於尿酸排泄,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但是,香菇、萵筍、豌豆、四季豆、菜花等蔬菜,嘌呤含量也高,不宜多食。

●豆製品:比豆類保險

豆類富含嘌呤,大多數痛風患者將豆漿、豆腐、豆腐腦等豆製品列爲禁忌,這其實有矯枉過正的嫌疑。

黃建林說,豆製品在加工、存儲過程中會流失一些嘌呤,因此豆製品比豆類食品更有利於痛風患者。

●調味料:不能過量食用

蠔油、鮑魚汁、海鮮醬、香菇醬、濃縮雞汁等食品調味料嘌呤含量也很高,不能過量食用。

2012年美國風溼病學會痛風指南就明確指出,應限制食鹽,包括醬油和調味肉湯的攝入。

●水果:少喫含糖量高的

含糖量高的水果並不宜多喫。因爲絕大多數水果含有果糖,果糖能加速尿酸合成,還可通過增加胰島素抵抗及循環胰島素水平,間接增加血尿酸水平。

●控制尿酸,應該這樣喫水果:

少喫含糖量高的水果:荔枝、龍眼、橙子、菠蘿、葡萄、水蜜桃、波羅蜜、香蕉、鮮棗;

適當喫含糖量低的水果:蘋果、梨、西瓜、檸檬、杏、李子;

多喫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有助於降尿酸:酸棗、黑加侖、番石榴、獼猴桃。

●糖:痛風患者不宜喫糖

黃建林認爲,痛風病人不宜喫糖,包括蜂蜜。過多攝入糖對代謝性疾病有害無益,這已是醫學界的共識。

●醋:喜歡就可以喫

因爲有酸味,不少痛風病人將醋列爲酸性食物,不敢食用。實際上喫不喫,可全看口味取捨。

黃建林解釋說,醋雖然味酸,但進入體內後會轉化爲鹼性物質,所以對尿酸並無影響。

怎麼喝?

促進尿酸排泄,多喝水是簡便有效的方法。但是,喝什麼水,怎麼喝,也有講究。

●白開水:每天保證2000~3000毫升

黃建林表示,不僅疼痛發作時要喝水,平常也要保證1500~2000毫升的飲水量,相當於每天喝5~6瓶350毫升的小瓶礦泉水。這是最經濟的降尿酸藥物。

●酒:啤酒白酒當戒,葡萄酒可少飲

“當然建議戒酒,特別是啤酒和白酒。啤酒是‘液體面包’,本身就含高嘌呤,白酒度數高,二者均對痛風患者不利,要儘量避免。”黃建林表示。

至於葡萄酒,有研究顯示,其與高尿酸沒有明顯相關性,不增加痛風風險。所以在間歇期可以少量飲用。一些痛風防治指南建議,飲用量應控制在每天200毫升以內。

●奶製品:低脂、脫脂奶製品可降尿酸

多喝低脂、脫脂牛奶對痛風病人有好處。美國風溼病學會痛風指南也鼓勵痛風病人喝低脂、脫脂奶製品。

●含糖飲料、果汁:應避免

無論是含糖飲料,還是果汁,都富含果糖。2012年美國風溼病學會痛風指南推薦,痛風病人應避免攝入高果糖漿甜化的飲料的攝入。

●咖啡:不限制也不推薦

●患上痛風后,需要戒咖啡嗎?

黃建林介紹,有研究表明,咖啡中的咖啡因等物質有助於促進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所以,習慣喝咖啡的痛風病人,不必限制。

而沒有此習慣的人,也不推薦喝咖啡來降尿酸。因爲咖啡的降尿酸作用非常輕微,相反,大量飲用咖啡可導致血鈣丟失及增加骨折風險。

●茶:喜歡就喝

相比於咖啡,茶對尿酸的調節機制比較特殊。

研究顯示,它既有類似咖啡的降尿酸機制,也有升高血尿酸的成分,二者作用相互抵消,飲茶對血尿酸水平無顯著影響。黃建林建議,痛風病人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喝茶。

●胡蘿蔔汁:降尿酸,沒根據

網上流傳一則新聞:一名男子,痛風發作後,喝鮮榨胡蘿蔔汁一週,疼痛緩解,聲稱是胡蘿蔔汁治好了痛風。這靠譜嗎?

“這是偶然事件,只能說他很幸運。”張益明表示,“沒有證據證明胡蘿蔔汁能夠降尿酸,這可能是鹼性食物,但它所帶來的血液鹼化,跟碳酸氫鈉相比,差得太遠了。不推廣,不提倡。”

【藥物篇】

降尿酸,還需藥物助力。

常用的降尿酸藥物有兩類,一類能抑制尿酸生成,代表藥物爲別嘌醇;一類能促進尿酸排泄,代表藥物爲苯溴馬龍。

降尿酸藥物不能在痛風急性期使用,因爲尿酸驟降反而會加重病情。

而當病情進入間歇期,病人通常需要選擇其中一種藥物,且需堅持長期服用。“研究顯示,降尿酸藥物服藥長達七年無復發纔可停藥。有的病人要終身服用。”黃建林說。

降尿酸藥的使用原則是:最小劑量。因爲,任何藥物都存在毒副作用。

黃建林醫生提醒,用藥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別嘌醇:出皮疹要趕緊就醫

別嘌醇的優點是價廉,每片兩毛錢,每天喫半片,就能降尿酸。但是,它有可怕的過敏反應,可導致全身性的剝脫性皮炎,有致死性。而且,這種過敏通常不會馬上出現,而會在服藥後一個月或三個月後纔出現,因此首次使用時,尤其強調小劑量、小處方。

黃建林介紹,有報告顯示,別嘌呤過敏的概率爲千分之三。患者使用後,要注意觀察身上有無出現皮疹。若有,應立即停藥併到醫院就診,避免更嚴重的過敏反應。

●苯溴馬龍:注意鹼化尿液

苯溴馬龍是強力促尿酸排泄藥。據介紹,病人尿酸排出較少,即常規飲食,24小時尿酸排泄低於800毫克,或限制嘌呤飲食時尿酸排泄低於600毫克,且腎功能正常者,可用它治療。

但是,使用苯溴馬龍後,尿酸會進入尿道,易加重痛風性腎病和尿酸鹽腎結石。因此,同時還要注意鹼化尿液、多飲水。

●利尿藥:要慎用

痛風者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如利尿藥等。一些痛風病人合併冠心病、高血壓,需服用利尿藥。此時,該如何取捨?

“利尿劑在高尿酸水平的病人身上,需要十分謹慎,應儘量避免。但是,臨牀上還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如果病人這時出現心衰、肺氣腫,這是危及生命的,那麼就應該使用利尿藥。但不建議高尿酸的患者服用含利尿劑的抗高血壓藥物。”

●阿司匹林:可放心

每天一片阿司匹林防中風的理念,已貫徹到許多中老年人的生活中。不過。阿司匹林會抑制尿酸排泄,痛風病人能服用嗎?

黃建林表示,這種顧慮大可不必。“過去之所以提出阿司匹林對尿酸有影響,是因爲那時阿司匹林主要用來治療關節痛,劑量非常大,一天約1克,長期使用纔會造成影響。現在阿司匹林已退出止痛舞臺,主要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服用量爲每天100毫克,劑量小,對尿酸影響不大。”

●“降酸茶”“痛風靈”:都是假藥

市面上出現了“降酸茶”,一類可“降低尿酸,控制痛風”的中藥保健茶。

對此,黃建林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中藥能降尿酸,國家也有規定,任何藥品、保健品的名稱上不能出現療效提示性文字,所以此類產品都是“假藥”,不要購買。

常有病人拿着“痛風靈”“痛風寧”一類的進口中成藥來諮詢,黃建林發現,這些藥物多含有類固醇激素,能緩解一時之痛,卻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不建議使用。

【保暖篇】

寒冷是痛風的誘因之一,所以痛風病人應注意保暖。

黃建林解釋說:“加熱會增加尿酸溶解度,相反,冷卻,尿酸就會析出,形成結晶,引起疼痛。白天不疼痛,就是因爲手腳溫暖,到夜裏,手腳涼下來,或者睡覺時腳伸出被子外,那麼,尿酸溶解度就會改變,尿酸析出,形成尿酸鹽結晶,就會引起劇烈疼痛。”

冬季天氣寒冷,痛風的風險更大,更需做好保暖工作。

【運動篇】

黃建林建議,痛風病人多做散步、太極拳、廣場舞等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對代謝性疾病來說,包括高尿酸血癥,是一種有益的輔助治療方式。”

但是,痛風病人不宜劇烈運動。高尿酸患者常常合併其他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劇烈運動會導致心肌缺血,血壓升高,帶來健康的風險。

此外,部分痛風病人,因骨骼被尿酸嚴重腐蝕,運動反倒可能造成應力性骨折,當量力而行。

本文指導專家

風溼免疫科 黃建林主任

大內科主任,內科教研室主任,風溼免疫科主任,學科帶頭人,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3年7月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臨牀醫學系(六年制本科),並留校工作,完成內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後,從1998年起,從事風溼病專科的臨牀、教學和科研工作。多年的風溼專科醫師工作,不但積累了豐富的風溼性疾病診治經驗,也與經治的風溼病病友建立了真摯的醫患情感。

出診時間:週一、週四下午,週三上午,週六上午;週二上午(名優門診)

文章來源於家庭醫生雜誌

作者/謝曉

圖片來源於銳景創意圖庫、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