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真正能稱爲千古一帝的只有秦始皇,在小編心中秦始皇絕對是男神級別的人物。他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上的地位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政績就是統一六國,而他爲什麼能統一六國呢?

秦始皇他所面臨的問題都是原創的,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都是原創的。他本人很自信但是又過於自負,自信成就了他,自負毀滅了他。只有像秦始皇這樣經歷的人才能統一六國,但是也只有像他這樣經歷的人才會必然犯錯誤。我們知道在戰國七雄當中各個國家都企圖滅掉對方,完成自己國家的統一,都想在歷史上大書特書一筆,但是呢最後只有秦始皇成功了。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秦始皇能成功的兩個原因是什麼。

第一個就是軍公爵位制。這個制度打破了舊的貴族特權就算是平民百姓只要在戰場上勇猛殺敵建功立業也能加官進爵得到賞賜。這個制度並不是秦國實行的,像齊國、魏國也有類似的制度。在齊國士兵如果取得敵人首級,可以獲得八兩黃金,但是沒有其他賞賜,所以齊國士兵遇到強敵就會逃跑,遇到比較弱的纔開打。在魏國,通過嚴苛的軍事訓練來選拔武卒,而通過武卒選拔的人可以獲得終生免稅的福利,但是這樣卻加重了魏國的經濟負擔。而秦國的軍事制度是最合理最完善的,賞罰分明,其中一條是如果一個隊伍中有一個人戰死,那麼這支隊伍就必須殺一個以上才能獲得賞賜。

如果沒有殺敵則是要獲罪的。這樣一來,士兵想要獲得賞賜,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可是從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團隊的協作能力。軍公爵位制在秦國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在先秦時期中國實行的是分封制度,也叫世卿世祿制,就是子承父業。這樣的話人才不能流動,對於那些出身不好但是的確有才能的人不公平。而軍公爵位制就不同了,不看出身只看才能,這樣一來人才就流動起來了。這個制度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產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

軍隊的機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爲國家不光有君主和百姓,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死士,商鞅變法最重要的措施毫無疑問只有兩點,第一點是:家有兒男不分異者,倍其賦。就是說家裏有兒子的過了結婚的年紀了還不結婚,那麼賦稅就要交兩倍。女孩要是到了年齡不結婚的話就要充軍。當時秦國男孩的起婚年齡是十五歲,女孩是十三歲,這就是變相的促進婚育率。

第二點就是秦王把全國的官位分成二十級,每次作戰中只要殺死一個敵人,那麼就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官升一級,第二個就是一百五十擔糧食,一擔是一百五十斤。也就是說殺一個敵人能獲得兩萬多斤糧食。於是這就造成了秦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所以這就出現了源源不斷的人才,而這些人裏面爲了全家人的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一個人,這些人就被稱爲死士。當時的東方六國根本沒有這種機制,他們在作戰中就沒有這種動力,所以可以看到秦軍在作戰的過程當中,大秦帝國的鐵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讓所有底層的人也有機會通過上陣殺敵翻身。

第三點就是秦國的幾代君主都知人善任審時度勢。秦國傳位幾十代,也有不作爲的君主,但是沒有亡國之君。尤其是隨着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有秦昭襄王這些秦國幾代君主的出現,給秦國蓄積了能讓嬴政統一六國的實力。秦穆公時期就重用百里奚、西乞術、由余等人擊敗晉國滅了梁國等幾個國家,擴展疆土,與晉國交好,這纔有了著名的秦晉之好。

而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勵精圖治,爲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秦惠文王雖然處死了商鞅,但是依然在實行其法令,攻打魏國滅掉了蜀國打敗了楚國,這和惠文王的知人善任審時度勢不無關係。秦昭襄王時期最著名的就是長平之戰,此時秦國已經具備了一統天下的能力。所以說正是因爲秦國幾代國君都大有作爲,雖然有過錯,但是瑕不掩瑜,爲秦始皇滅六國打下來基礎。

看完小編的這篇文章,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評論區下方評論留言,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贊就是對小編的肯定與鼓勵,小編將會繼續爲大家帶來更多好的內容,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小編給你們比心了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