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食品安全熱點五:醬油比較試驗報告引發信任危機 專家:社會監督不要偏離科學

圖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凱發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相成/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記者吳曉薇 韓肖)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對於多個醬油品牌在抽檢中存在不合格,並引發公衆對醬油產品不信任等情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凱表示,醬油產品的營銷宣傳應當實事求是、有據可循,不應成爲誤導消費者的工具。行業組織應加強自律建設,促進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努力做好行業規則的守護者。消費者組織開展比較試驗也應堅持科學、客觀、全面的原則。

“打醬油”真相引發爭議

10月12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該報告稱其購買的120個醬油樣品經過第三方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其中29個樣品存在不符合相應國家標準情況。報告發布之後,媒體與網站紛紛報道,在某種程度上再度引起消費者對中國醬油類產品的“信任危機”。

中國經濟網輿情研究所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共監測到相關紙媒報道548條,新聞網站文章8143篇,移動端文章數 5858篇,微信公衆號文章3.2萬餘篇,微博原發、轉發2.4萬餘條,論壇發帖1048條。

2018食品安全熱點五:醬油比較試驗報告引發信任危機 專家:社會監督不要偏離科學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從2018年10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起,就引起不小的輿論關注。

2018食品安全熱點五:醬油比較試驗報告引發信任危機 專家:社會監督不要偏離科學

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江蘇、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解讀: 產品宣傳要實事求是、有據可循

鍾凱表示,醬油歷史悠久,是中國家庭廚房必備調味品。本次事件中,部分產品的氨基酸態氮含量涉嫌虛標,且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氨基酸態氮≥0.4g/100mL),應予以重視。

鍾凱認爲,目前市場上存在減鹽醬油、鐵強化醬油、兒童醬油等諸多產品,目前國際上及我國並沒有兒童食品的相關標準,兒童醬油的營銷宣傳無科學依據。其營銷宣傳應當實事求是、有據可循,不應成爲誤導消費者的工具。

他同時指出,消費者組織開展比較試驗是爲了給消費者提供正確的消費信息,因此必須堅持科學、客觀、全面的原則。此次比較試驗在試驗設計、結果判定、結果發佈等方面存在報告發布時相關產品早已過期,無法追溯和複檢;部分結果判定依據並非現行國家標準;結果發佈未經過充分的專家論證等問題。

鍾凱建議,社會監督是食品安全監管的有益補充,但如果偏離科學軌道,不僅會損害企業合法權益,抹殺政府各部門的監管努力,也無益於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最終還將傷害每一個普通消費者。建議開展社會監督時充分聽取專業意見,審慎開展調研、檢測和評價,全面客觀地解讀監督結果,並及時對輿論誤讀進行糾偏。

相關行業組織加強自律建設,主動清除行業內的害羣之馬,促進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努力做好行業規則的守護者。而有關媒體多聽取專業界的意見,避免偏聽偏信一方聲音。此外,希望媒體加強與專業界的交流,積極參與食品科學的傳播,幫助消費者從更多角度瞭解食品和食品行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