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裕蘇官銀錢局成立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西方列強迫使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經濟上對中國逐步滲透,先後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體開始逐步解體,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爲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素有“天堂”之稱的蘇州,是清代江蘇省會所在地,清政府的江蘇巡撫也設於蘇州。蘇州市各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陸交通便利,金融業也較爲發達,在這樣的條件下,在當地設立官銀錢局是清政府的需要,也是當地地主、工商業者的需要;是調節貨幣流通的需要,更是融通資本的需要。

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二月十三日兩江總督張之洞啓奏“江蘇地方近年制錢異常短絀,錢價日昂,商民交困,大江南北,情形皆同,雖經前督臣劉坤一於上年六月奏準在金陵銀元局增鑄銅元,而民庶用繁銅元一端,仍未足供全省之用。體察情形,唯有行用官錢票,以濟現錢之窮……臣等往復電商辦法,應於江寧、蘇州兩省均放立官銀錢局,同時並舉,力量較厚,補益較多……”[1]。同年五月,江南裕寧、裕蘇兩官銀錢局分別在江寧(南京)、蘇州同時開業。

裕寧官銀錢局由江寧布政司李有芬負責籌辦,隸屬江寧布政司(即藩司),設置於江寧(南京)評事街。

裕蘇官銀錢局由蘇州巡撫衙門領屬,歸藩庫管理,管轄蘇、松、常地區,由蘇州布政司陸元鼎負責籌辦,設置於蘇州東中市德馨裏。由藩庫撥15 萬銀兩作爲資本,光緒二十九年,裕蘇官銀錢局在靖江設分局,三十二年又在上海、鎮江、無錫、平望現屬蘇州市吳江區設四個分局,裕蘇官銀錢局的分支機構除了發行票幣以外,同時經營存款、放款、匯兌等業務。有的分局還經收地方財政款,如無錫縣的田賦,稅款均由裕蘇官銀錢局無錫分局收繳。

從裕蘇官銀錢局的經營範圍來看,裕蘇官銀錢局是清廷政府官方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也經營商業銀行的業務範圍,可以說是以官爲主,由官經商、官商混合的金融實體。這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一種產物。

二 裕蘇官銀錢局發行的鈔票


裕蘇官銀錢局及各分局發行銀錢票的詳細情況未見資料記載。從目前存世的實物資料來看,裕蘇官銀錢局從光緒二十九年起發行過制錢票與銀元票。

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奏摺《寧蘇兩處設官銀錢局發行官錢票》中述道“茲據江寧布政使李有芬,蘇州布政使陸元鼎祥稱,擬各就有省城創設官銀錢局一所。在寧曰裕寧官銀錢局,在蘇曰裕蘇官銀錢局,繕繪官錢票樣,分駐局名,擬請諮由出使日本大臣,轉託日本大藏省印刷局精製票版,印刷票紙,每票一張,作制錢壹千文,準其完納本省關稅,鹽課、厘金及一切公款,與現錢無異。”對上述奏摺硃批是:“著照所請,戶部知道,欽此。”然日本大藏省印刷的裕蘇官票未見實物,是何原因或印刷時間過長?或成本費用過高?尚待資料與實物進一步證實。制錢票,光緒二十九年發行出伍百文、壹千文兩種,均系直式,正面四周印有邊框,框內畫有龍、雲、珠圖案,上端橫書“江南裕蘇官銀錢局”,中間直寫“憑票發足制錢伍佰文(壹仟文)”,其右爲編號,左爲“光緒二十九年月日”,下方爲“江南裕蘇官銀錢局”印章,並均有加蓋“改發銅元”及“照市易銀易洋”印章,伍百文背刊“伏羲氏聚天下之銅”一文,爲上海華聚玉記石印。一千文票背刊官票諭示全文。

清代裕蘇官銀錢局及其發行的紙幣

裕蘇官銀錢局光緒二十九年版一百文、二百文僅見過試樣,未見過流通票。裕蘇官銀錢局還發行過紅色制錢壹串文的試印樣,極爲罕見,正式發行的流通票面額爲壹仟文。

清代裕蘇官銀錢局及其發行的紙幣


銀元票:有光緒三十二年和光緒三十四年兩個年份。

光緒三十二年版:鈔票正面上下對稱二對雙龍戲珠圖,主圖案爲江蘇巡撫陳夔龍像,票上端橫書“江蘇裕蘇官銀錢局通用鈔票”,票內有“江蘇裕蘇官銀錢局”水印。鈔票冠字有“龍圓”與“鷹圓”二種。票背面上端爲“THE YUE SOOIMPERIAL BANK”、“KIANGSUPROVINCE”(江蘇裕蘇官銀錢局行名)中間也爲雙龍戲珠及海浪等紋飾、印章及代表發行數量的阿拉伯數字。由上海藻文局刷印。光緒三十二年版銀元票存世有一元、十元兩種(五元未見)。

清代裕蘇官銀錢局及其發行的紙幣

陳夔龍肖像紙幣存世珍罕。光緒三十四年版:系橫式,邊框式設計,上邊框有雙龍戲珠圖,圖案下橫書“江蘇裕官銀錢局通用鈔票”,票右側有“憑票兌付,此票準納丁槽釐稅一切官項”;左側有“執此爲憑如有私行僞仿照私鑄例治罪”。左右分別直列“大清光緒二十九二月奏辦”、“大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續制”,票背主圖案爲雙龍戲珠,正上方爲顯示行名的英文,下方蓋有顯示流通範圍的朱章印章[2]。

清代裕蘇官銀錢局及其發行的紙幣

江蘇裕蘇官銀錢局光緒三十四年發行了壹、伍、拾元三種面額,有加蓋“鷹圓”“龍圓”二種,均由上海蔚文公司印刷。“鷹圓”地紋爲綠色,“龍圓”地紋爲紅色,“龍圓”五元未見過實物。

清代裕蘇官銀錢局及其發行的紙幣

三 裕蘇官銀錢局鈔票的特點

(一)印製有水平

裕蘇官銀錢局的制錢票爲上海華聚玉記石印, 光緒三十二年陳夔龍版爲上海藻文局石印,光緒三十四年版則由上海蔚文公司石印。其中光緒三十二年版的鈔票印製,可以說代表了當時中國石印印刷的最高水平,整個票面設計風格獨特、大氣磅礴,主圖案上雙龍搶珠栩栩如生,江蘇巡撫陳夔龍的人物肖像也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尤其是鈔內橫書的“江蘇裕蘇官銀錢局”八個水印大字清晰可見,在同時代的印鈔工藝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裕蘇官銀錢局三十二、三十四年版銀元票上還有“鷹圓”與“龍圓”之分,票式相當,只是在票面上印着“鷹圓”與“龍圓”的不同字樣,其中三十二年版“龍圓”爲裕字,有蘇局、浦局印章;“鷹圓”爲蘇字,有滬局、鎮局印章。這也是裕蘇官銀錢局銀元票的特點之一。

光緒三十二年版銀元票左右二側分列“大清光緒貳拾玖年二月奏辦”“光緒叄拾貳年陸月續印”,三十四年版銀元票左右二側分列“大清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奏辦”“大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續制”,這把裕蘇官銀錢局開辦時間與本券的印製時間同時交待清楚,說明本券的印製與發行是相當嚴謹認真的;另外,官銀錢局銀元票正面有“奏辦”“續制”二個年份,在當時的省官銀錢局的銀元票中也是非常罕見的。紀年中“貳拾玖年二月”變成“二十九年二月”,“叄拾貳年陸月”變成“三十四年九月”也可認爲是紀年寫法的簡便與進步。

(二)流通有特色

裕蘇官銀錢局的制錢票有伍佰文、壹千文、1 元、5 元、10 元五種面額。制錢票正面蓋有“照市易銀易洋”圖章,表明制錢票可按市價兌換成銀兩或銀元;“改發銅元”的長方戳,表明也可兌換等值銅元,以供市場週轉,因爲當時銅元大量參與流通。

制錢票背面印有總督和巡撫的告示“查江蘇官商軍民需用制錢之處甚多。雖經鑄造銅元與制錢相輔而行,然錢價甚屬昂貴,各省皆然,欲補救錢法之窮,莫如行用官錢票,俾資週轉,現經開發每票壹仟文與制錢銅元一律行使,流佈民間,官銀錢局內已經寧蘇兩藩司籌撥鉅款,增鑄銅元,作爲官本,每票壹張或取銅錢壹仟文,或取當十銅元一百個,悉聽民便,並準繳納本省公款及關稅鹽課厘金,票到即兌……此項官票鈐用藩司信印及官銀錢局關防,實與現銀無異,既便取攜,毫無阻滯,通行既久,錢價自平,民困自紓,……如有私刻假票,詐騙商民者,照私鑄例治罪……”,裕蘇官銀錢局光緒三十二年版正面印有“此票準納一切官項”,光緒三十四年版也在正面顯著位置印有“此票準納丁漕釐稅一切官項”。

從背文中可以清晰看出,江南地區光緒末年是制錢、銅元、銀幣、紙鈔混用作爲指定貨幣,紙鈔的發行爲解決錢荒,促進流通,便商利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加之銀元票,制錢票信用良好,發行量適度,並能遵照部令,每年收回二成, 在江蘇蘇州一帶流通良好。值得一提的是,裕寧官銀錢局與光緒二十九年與裕蘇官銀錢局同時開設,並在蘇州設有裕寧官銀錢局分局、兩局之發鈔、存款、放款、匯兌業務互不影響。

四 裕蘇官銀錢局的回收與歇業


辛亥革命期間,許多官銀錢號及金融機構被破壞倒閉,裕蘇官銀錢局也逃不過同樣的命運。據《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記載,從宣統二年(1910 年)起已逐步收回裕蘇官銀錢局發行的鈔票,至辛亥革命時,在流通界的數額已不多,辛亥革命時期南京、蘇州兩地金融業資金週轉不靈,金融形勢嚴峻。辛亥年十月四日,蘇州光復後,蘇州總商會向省議會提出意見“蘇省裕寧、裕蘇兩局鈔票行用各埠甚廣,鄂變以後,金融恐慌,各商家共體時難,照常收用。省城光復,兩局即已停付,各埠商民擱存此項鈔票不少……應迅妥定結束辦法,不使商民受虧。”

註釋:

[1] 姜宏業主編:《中國地方銀行史》,湖南出版社。1991 年,76 頁。

[2] 馬傳德等編著:《老上海貨幣》,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年1 月,32 頁。

(本文刊於《中國錢幣》2017年1期)

來源:中國錢幣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