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勵士專家吳起是如何激勵士氣的(汪汪)。吳起關於激勵士氣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吳子勵士》裏。

勵士專家吳起是如何激勵士氣的(汪汪)

史上最能激勵士氣的軍事家有哪些?看看吳起

吳起(約公元前440——前381 年)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吳起曾經在魯國爲將軍,在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魯國對齊國的反侵略戰爭中一戰成名,戰後卻因“殺妻求將”的惡名被削掉兵權,跑到魏國,被魏文侯任命爲駐守西河的將軍,專門抗拒秦國和韓國。吳起治軍主張兵不在多而在“治”,曾嚴格考選步兵,創建有戰鬥力極強的常備軍“武卒”。 這一時期他“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均解(平手)”,“闢土四面,拓地千里”。 特別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爲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爲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史上最能激勵士氣的軍事家有哪些?看看吳起

吳起是中國歷史上最能激勵士氣軍事家之一。他激勵士氣的方式主要如下:

一是率先垂範,與士兵同甘共苦。

從古至今,用兵作戰都強調愛兵和勵士。智慧的名將都懂得愛兵和勵士的重要性。身爲大將,吳起卻把自己當作最普通的士兵,不單獨開小竈,不在屁股底下墊老虎皮,也不騎高頭大馬,而是和士兵一樣,坐臥隨意,喫大鍋飯,啃幹饃鏌,喝綠豆湯,行軍時堅持徒步翻山越嶺,並且自帶乾糧,從不享受部級待遇,不搞特殊化。一句話,吳起堅持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部隊雖有職務高低,但只是革命分工不同,大家都是普通一兵,有啥特殊的。

二是愛兵如子,充分激發戰士的忠誠和死力。

雖然吳起自己從不搞特殊,但卻允許士兵搞特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爲士兵吮膿的故事。有一次,他在視察中看到一個士兵身上長了膿瘡,就很特殊地替爬在士兵身上吮去膿液來。按理說,這個士兵的母親聽到消息後應該感激和驕傲吧,可是她卻放聲大哭,不是喜極而泣,而是悲從中來。旁人不解,母親回答:“你有所不知啊,當年吳將軍也替他父親吮膿瘡,可是沒幾天他爹就死在戰場上了,我擔心我這兒子這次也活不長。”——誰說相互理解很難,這位母親不就很明白吳起的良苦用心嗎?正是這種類似吮瘡的行爲,吳起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贏得了戰士的親和力和效死心。戰士們在他的愛撫和感化下,個個都把他當做父親一樣地看待,也都願意爲他賣命,認爲只有以死相搏,才能報答吳將軍的大恩大德。

三是強調紀律和賞罰分明。

吳起強調,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否則嚴懲不貸。有一次,吳起領兵和秦人作戰,兩軍尚未擊鼓交鋒,上級還未下令,就有個士卒充分發揮“主動工作”的精神,勇猛地衝上前去殺了兩個敵人回來,臉上剛泛起得意的笑容,就被吳起下令立即“死拉死拉”斬了。吳某人的理由是:“他雖然很勇敢,但不是按命令行事,觸犯軍紀,必須斬首。”吳起不僅講求重罰,更注重重賞,他將軍功分爲“上功”、“次功”,根據不同的軍功給予不同獎勵,並對其家屬和子女也按此標準予以重賞。總之,一人立功,全家光榮,一人無功,全家丟臉喝西北風。

四是注重宣傳動員工作。

吳起關於激勵士氣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吳子勵士》裏。其文如下:

武侯問曰:“嚴刑明賞,足以勝乎?”

起對曰:“嚴明之事,臣不能悉。雖然,非所恃也。夫發號佈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

對曰:“君舉有功而進拘之,無功而勵之。”

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爲三行餉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減。無功坐後行,看席無重器。餉畢而出,又頒賜有功者父母妻子於廟門外,亦以功爲差。有死事之家,歲遣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

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奮擊之者以萬數。

武侯召吳起而謂曰:“子前日之放行矣。”

起對曰:“臣聞人有短長,氣有盛衰。君試發無功者五萬人,臣請率以當之。脫其不勝,取笑於諸侯,失權於天下矣。今使一死賊伏於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今臣以五萬之,衆,而爲一死賊,率以討之,固難敵矣。”

於是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衆,此勵士之功也。”

先戰一日,吳起令三軍曰:“諸吏士當從受敵。車騎與徒,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故戰之日,其令不煩而威震天下。”

史上最能激勵士氣的軍事家有哪些?看看吳起

《勵士》篇主要講述如何激勵士氣。該篇認爲,國君必須做到:發號施令而人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人樂死。這就是孫武所說的使人民與國君同心同意。而要實現上述目標,就應尊崇有功,論功行賞,優待戰死者的家屬,激勵無功者立功受獎。吳起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第一,重視對全國進行總動員,爲提振士氣營造整體的氛圍。

公元前392年,根據吳起的策劃,魏武侯除下發紅頭文件外,還舉辦了一次聲勢浩大、極其隆重的全國總動員大會。大會當天,魏國軍民手持請柬魚貫入場。根據大會祕書處安排,頭等臣功坐頭排,享受金卡待遇,使用金光閃閃的金、銀、銅等VIP餐具,喫全豬、全牛、全羊等俗稱三牲的美味佳餚,三牲是最高級別的祭禮,相當於魏武侯在對待自己的祖宗八代。二等功臣坐第二排,享受銀卡待遇,不但沒那麼多貴重餐具,伙食也差一點,勉強算是用中等餐具喫中等酒席,相當於魏武侯在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最可憐的就是那些沒有建功立業的了,坐在牆角的最後一排,不用說沒有好餐具好酒肉,估計有一份“麻婆豆腐蓋澆飯”就不錯了,合影時看不到腦袋是幸運的,免得再次丟人現眼。看着有功人員胡喫海喝,弄得無功人員一個個臉紅筋漲、大汗淋漓地坐在一堆,心裏一個勁問候吳起的祖宗三代,盼望這難堪的宴席儘快解散。沒想到吳起同志又請來了士兵的兄弟姐妹、老婆孩子一塊熱鬧,想溜號啊,沒門兒,老婆孩子看着呢。鼓樂喧天后,吳起同志宣佈大會正式開始,並請魏武侯總統發表了重要講話。魏武侯在講話中首先對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以及由此上述到公元一千八百年以來在堅持鬧分裂、搞獨立、保地盤的鬥爭中犧牲的魏國英雄們致以永垂不朽的敬意,對陣亡將士的家屬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軍人家屬對子弟兵的大力支持,並通過他們,對因故未能到場的軍烈屬一併表示親切的慰問。魏武侯還宣讀了 “上功、次功、無功”的政策和政府慰問金的標準,並許諾撫卹金一律從優,年年都會有。當然,軍功章裏有你的一半也有你的老婆孩子的一半,立了功老婆孩子也將給予相應的獎勵。因此,希望大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爲魏國的獨立戰爭做出應有的、更大的貢獻。魏武侯講完話後還走下臺來,一一與功臣們擁抱,與家屬們握手,並當場兌現了勳章、紅包和獎品,弄得所有在場的同志不得不眼含熱淚,對領導的親切關懷錶示萬分的感謝。立過功的指戰員們不用說了,堅決表示一定不辜負領導的栽培和厚望,在今後的工作和戰鬥中再接再勵,再立新功,即使那些無功的同志、民兵預備役成員、以及那些圍觀的入伍適齡青年們也紛紛表示,請領導放心,我們從此將脫胎換骨,堅決做一個勇敢的人,一個堅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總之就是要做一個不要命的人,在戰場上不殺它個慘不忍睹決不回還。自此以後,魏國上下一個個都殺氣騰騰,不論男婦老幼,是個人都恨不得隨時拿起武器上戰場,奮勇殺敵,建功立業。

第二,重視戰場的現場動員,有針對性地激勵參戰人員士氣。

公元前389年,秦國調集五十萬大軍進攻魏國戰略要地陰晉,舉國恐慌,要是諸葛亮生在那個時代,恐怕也要感嘆“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魏武侯就問吳起,雖然三年前我們就搞過全國總動員,但動員來動員去,還是就這點家當,現在全部給你做賭注,看你能玩幾把牌?沒想到吳猛人回答,那些精兵強將俺就不要了,對付秦國,給我五萬還沒立過功的老弱病殘足夠了。“臣請率以當之”, 請領導放心,我還將自己親自率隊打主鋒。魏武侯拍案而起,緊握吳起的雙手,一個勁地表揚,你太牛了,太有才了,爲了表示我對你的信任,再加派戰車五百乘,騎三千做你的監視部隊吧。

在戰前的一天,吳起對“三軍將士”進行了戰前動員,並解釋了爲什麼不要立過功的功臣名將,而專挑五萬沒立過功的戰士的原因。吳起說:本來,魏國的熱血男兒都應該與我上陣殺敵,但是,我很幸運地挑選了你們這些魏國的好漢,你們以前沒機會立功受獎,一直很鬱悶,沒關係,現在機會來了,能不能抓住機遇,乘勢而起,給老婆孩子瞧瞧自己是不是魏國真正的爺們,就看你們今天努不努力了。立功的標準也很簡單,無論車兵,騎兵,還是步兵,如果車兵不能繳獲敵人的戰車,騎兵不能俘獲敵人的騎兵,步兵不能俘獲敵人的步兵,即使打敗了敵人,也不能算有戰功。大家有沒有信心?那還用說!戰場上那些人數雖少,但立功心切,以一當千的魏國士兵,就象闖進珠寶店的劫匪一樣,見馬就搶,見車就奪,見人就殺,秦軍哪見過這種不要命的陣勢,一戰即潰,將五十萬家當輸得精光。如果說淮海戰役六十萬對八十萬是鍋夾生飯的話,那麼五萬對五十萬就不是夾生飯了,根本上就是一鍋被黑心商人摻了無數石子的生米,吳起硬是把它給吞了消化了,簡直就是戰爭的奇蹟!創造奇蹟的吳起相信,只要成功激勵士氣,就會把一隻羊變成一隻狼,進而變成一羣嗷嗷叫的羣狼,是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的羣狼。只要成功激勵士氣,就會充分激發戰士們的潛能,不只是以一當十,也不只是以一當百,而是會以一當千!

別的將士在戰場上能做的,我們同樣能做到,別的將士在戰場上做不到的,我們也能做到——這就是吳起《勵士》告訴我們“士氣可用”的核心價值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