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控,601919.SH;01919.HK))公佈了截至2017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扭虧爲盈,經營效益大幅改善,2017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6億元。

其中,中遠海運集運完成貨運量209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3.7%。中遠海運港口2017年的碼頭總吞吐量爲1億標準箱,其中海外地區碼頭總吞吐量爲1884萬標準箱,同比增幅高達38.7%。

良好業績增長源於2017年整個行業的回暖:根據多家航運研究機構的數據,全球集裝箱貨運需求增速連續兩年快於運力增速,供需矛盾有所改善,市場運價觸底回升。2017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全年均值820點,同比增長15.4%。

2016-2017年CCFI變動趨勢

4月3日,中遠海控總經理、執行董事王海民在業績發佈會上分析了目前的供求關係:從運力方面來看,目前全球集裝箱船的訂單佔現有運力的12.9%,是近20年來的最低點。目前市場的新訂單,基本在2020年之後交付,未來的運力增長有限。從需求層面來看,2018—2020年需求增長大於運力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近年來航運業的頻繁併購也使得供求關係進一步穩定,王海民稱:“我們一起見證過去三年來班輪業史無前例的整合。三年來,集運市場從20多家全球性班輪公司減少至目前的11家。全球性班輪公司參與者的減少,也使得市場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前五大班輪公司的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46%提升到2017年67%。”

近三年航運業收購大事記

除了行業趨勢利好,中遠海運港口董事總經理張爲還表示, 2017年,海洋聯盟對中遠海運港口支持的貨量增長達到了41%之多,遠超市場平均增長水平。2016年4月20日,中遠集運、達飛輪船、長榮海運和東方海外就成立“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

在一帶一路方面,數據顯示,中遠海運在26個國家Local進出口箱量同比增幅超 50%,集中在一帶一路和新興市場。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共投入180艘船舶、115萬標準箱運力,佔公司總經營船隊規模62%。“一帶一路”外貿集裝箱運輸貨量同比增長31%, 30個國家貨量增幅超20%。

2017年中遠海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包括:1月20日,中遠海運港口參股青島港國際並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持有青島港國際18.41%股權;5月15日,中遠海運集運收購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公司24.5%股權; 10月31日,中遠海運港口完成收購西班牙Noatum港口公司51%股權;11月5日,中遠海運港口阿布扎比碼頭正式動工;11月30日,中遠海運港口完成增持位於比利時的馬士基澤布呂赫碼頭公司,並全面接管經營。

對於未來的投資策略,張爲表示,中遠海運港口的整體策略就是依託中遠海運集運和海洋聯盟的需求進行全球化佈局,特別是新興市場和區域市場的投資機會。

去年7月9日,中運海運聯合上港集團,以每股港幣78.67元向東方海外全體股東發出附先決條件的自願性全面現金收購要約,並預計將於今年6月30日完成交易。但最新情況是,東方海外有部分資產位於美國,需得到美國方面的批准。而目前中美之間的摩擦可能引發對於中國資本的限制,同時也會對中美航線帶來一定影響。

王海民表示,從第一批清單來看,對於東行航線的貨物影響有限。比如鋼鋁產品佔到2017年中遠海控出口箱量的2%左右。第二批可能加稅涉及到的600億美元商品中,大概會影響到中美間1400多萬TEU貨量的2.5%。對於西行航線,可能會影響到10%左右的貨物。由於西行航線的運價和調運空箱的成本幾乎差不多,因此對中遠海控的影響不太大。他還表示,中遠海控自重組整合以來就在控制在歐美航線上的運力增幅,目前美國航線的貨量比重佔總貨量的15%左右。

2017年10月30日,中遠海運發佈A股非公開發行預案,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或約20.43億股的A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129億元,用於支付已經在建的20艘集裝箱船舶造船款。

截至2017年底,中遠海運擁有自營集裝箱船隊360艘,運力達1819091標準箱,運力同比增加10.3%,運力規模排名全球第四位。截至2017年底,公司在全球35個港口運營及管理集裝箱碼頭泊位合共179個,總年處理能力達102720000標準箱;營運中的散雜貨碼頭泊位合共86個,總年處理能力達262670000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