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聽到有人說諸如“勇者無畏”、“狹路相逢勇者勝”之類的話,以爲爲人當勇猛無畏。我以爲,勇猛無畏固然可貴,但無敬畏之心、恃勇逞強的匹夫之勇卻不可取。


曹操:爲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夏侯淵是曹操的最得力戰將之一,作戰十分勇猛,但夏侯淵作戰越是勇猛,曹操就越擔心,故而常戒之曰:“爲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爲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作爲將領,應有膽怯的時候,不能單憑勇猛。將領應當以勇敢爲根本,但在行動時要依靠智慧和計謀;僅依靠勇敢,只能敵得過一名普通人罷了)

早在曹操在陳留起兵時,夏侯淵就開始追隨曹操征戰。官渡之戰,夏侯淵負責糧草運輸,爲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官渡之戰後,夏侯淵幾乎成了曹操的“滅火隊長”,哪裏有“火情”,他就往哪裏撲。昌豨反叛,是夏侯淵和于禁率部前去平定;黃巾軍徐和、司馬俱等部在濟南、樂安作亂,是夏侯淵率兵前去剿滅;廬江雷緒等人反叛,是夏侯淵受命都督諸將其剿滅;太原商曜等佔據大陵反叛,還是由夏侯淵率部前去平定……

建安十六年,曹操決定討伐漢中張魯,命夏侯淵率部出河東與鍾繇會合。馬超、韓遂等因此疑懼,聯合十路關西軍閥反叛。於是,夏侯淵隨曹操征討馬超、韓遂等部。打敗馬超、韓遂等人後,曹操返回鄴城,留夏侯淵統帥朱靈、路招等駐守長安。從此,夏侯淵真正成爲獨當一面的大將。

次年,馬超聯合張魯圍攻涼州翼城,夏侯淵率部前往救援,在援軍距離翼城兩百里處,夏侯淵得到涼州刺史韋康投降的消息,只好撤軍。


曹操:爲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建安十九年,因爲中了楊阜、姜敘、趙衢、尹奉等計謀,馬超丟掉翼城,只好率部還圍祁山,祁山守將姜敘等人因此急向夏侯淵求救。

面對姜敘等人的緊急求援,夏侯淵的部下都認爲,應當聽從曹操的調度,等待曹操的命令。夏侯淵卻認爲:“公在鄴,反覆四千裏,比報,敘等必敗,非攻急也。”(曹操在鄴城,往來有四千裏,路程遙遠,如果非要等收到曹操的指令纔去救援,姜敘等必敗,這不是救急的辦法)於是即刻以張郃爲先鋒,由陳倉小道抄近路進兵,自己督運糧草隨後出發。

正因爲夏侯淵的果決和當機立斷,救援及時,馬超纔不戰而退,涼州諸縣才得以平定。

當時,韓遂駐軍於顯親。夏侯淵在趕跑了馬超後,便轉而去攻打韓遂。韓遂不敵敗走,夏侯淵追擊直略陽城,距離韓遂軍約二十餘里。就在此時,夏侯淵的部將出現了意見分歧,有的人主張繼續攻打韓遂,有的人則主張應當轉攻興國氐。

夏侯淵本人對這兩種意見都不贊同,他主張採取“攻其必救”的策略,去攻打長離的羌部老巢。其理由是:韓遂的部隊還很精銳,興國的城堡也很堅固,曹軍就算勉強進攻也沒法立即攻克,而韓遂軍中有許多長離羌兵。曹軍去攻打長離,韓遂如果放任羌兵自救,就會陷入獨守之境;如果往救長離,則必須出城與曹軍野戰。如此一來,韓遂就可一戰而擒。

後來的事實果然如夏侯淵所料,韓遂軍中的羌兵聽說曹軍準備去攻打長離,紛紛回援各自的部落,韓遂不得已,只好率部出城與夏侯淵對陣。

曹軍的諸部們看到韓遂軍容龐大,都非常頭痛,建議夏侯淵應紮營挖塹做持久戰準備。夏侯淵鼓勵大家說:“我軍轉戰千里,如果紮營挖溝打持久戰,士卒們就會士氣低落,無法堅持作戰,如今敵人雖然軍力龐大,但很容易對付。”於是下令擊鼓進兵,終於大破韓遂軍。


曹操:爲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從緊急救援姜敘和大破韓遂軍這兩件事來看,夏侯淵不僅行事果斷,還頗有見識和智謀。但這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只能算是曇花一現,就總體而言,夏侯淵行軍打仗,還是以勇猛著稱。而在歷史的評價中,以勇猛著稱的另一面,往往是缺乏智謀。因此,夏侯淵越是勇猛,越是打了勝仗,曹操就越擔心他會因爲勇猛而無所畏懼、忽略智謀,從而給他帶來滅頂之災。

所以,曹操纔會一面說夏侯嬰“虎步關右,所向無前”,極力稱讚其勇猛,一面又常戒之曰:“爲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爲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但夏侯嬰似乎只聽進了曹操的稱讚,而忽略了曹操的告誡。

劉備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後,又聽取法正的建議,積極圖謀漢中,夏侯淵於是率部與劉備對峙。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渡過沔水,駐軍定軍山。夏侯淵前來爭奪定軍山,劉備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先派兵去攻打張郃部,等夏侯淵分兵去支援張郃時,突然派黃忠率兵居高臨下向夏侯淵部發動進攻。曹軍大敗,夏侯淵被斬殺。

過柔則靡,至剛易折。爲人當懷敬畏之心,不可恃勇逞強,剛柔並濟,上善若水方是長存之道。夏侯淵被黃忠斬殺,不正印證了這個道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