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关于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起到的作用,在网络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敌后战场究竟牵制了多少日军,对正面战场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这是本文将主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抗战初期日军一路猪突猛进,顾头不顾尾,以中共为领导的敌后武装趁机恢复了大量的国土。这期间虽然八路军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作战,但由于日军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进攻当中,所以谈不上太多的牵制。真正的牵制作用要等到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发现其侧后广大的占领区,由于这些敌后武装的活跃,并不能起到以战养战的作用。这时才想起来从前线抽出部队去维持所谓的后方治安,日军的战略也从快速鲸吞,转变为逐步蚕食。抗战于是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到底牵制了日军多少兵力?

由于不熟悉中共武装的作战特点,日军的作战计划最初收效甚微,敌后根据地的规模反而在日军的各种扫荡下日益扩大。八路军的人数也从抗战伊始的3万发展到了40余万。如此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的是训练与装备的双重缺乏。八路军的总体作战素质,与抗战初期相比大幅下降,但也具备了在敌后发动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时间进入1940年。3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于南京就任伪政府总统,5月,张自忠将军以集团军司令长官之尊率不足两团兵力于宜城南瓜店血战殉国。(当是时也,张自忠左右杂牌诸军或溃或走,为挽救战局,张毅然率孤军渡河反击,血战竞日,最后由于电台讯号被截获,引日军调集重兵围攻,力战而亡。而战区主力汤恩伯所部号称国军精锐,却始终游离于战场边缘,枉顾战区司令李宗仁的命令,坐看张自忠成仁,重复腾县故事。之后汤部调至豫中,3年期间搜刮民财无数,然几乎未向日军放一枪一弹。等到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彼时再也没有杂牌军愿为其垫背,汤多年保持下来的所谓精锐在日军围攻之下,迅速溃散,几乎全灭。)6月,重庆政府派出密使在香港与日本进行暧昧接触。8月,介于整体抗日形势低沉,为振奋全国军民士气,缓解前方战场压力,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分为三个阶段。受制于自身极其低劣的攻坚能力,第一第二阶段,八路军的很多战术目标并没有达成,在第三阶段的反围剿作战中,尤其是在关家垴之战,自身也蒙受了不少损失。但华北日军在被突袭之下依然伤亡惨重,仅从日军自己的战报,1940年9月至12月,日军在华北的伤亡是5801人,华北沦陷区的交通也一度基本被截断。

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到底牵制了日军多少兵力?

百团大战之后,大吃一惊的东京参谋本部被迫临阵换将,派出在前线战绩卓著的冈村宁次去指挥后方的清剿行动。种种高压之下,共军损失惨重,比如晋察冀的一个军分区,51大扫荡中损失达5000余人,其中投降27人。八路军整体牺牲超过十万,随后进入漫长而又残酷的反扫荡作战时期,直到1944年才恢复元气。

被遗留在敌后的杂牌国军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大批部队纷纷曲线救国,其中甚至包括了台儿庄战役中的英雄庞炳勋,随后这批人摇身一变成为了维持轮陷区治安的主力。所幸他们还深念袍泽之谊,表面上与南京汪总裁虚以委蛇,专心剿共建设大东亚共荣圈,暗中则领取重庆蒋总统的曲线救国津贴,绝不向国军放一枪一弹。这期间可以说敌后战场牵制了几乎全部的伪军以及不亚于正面战场的日军兵力。对正面战场的帮助效果显著,日军无力再组织一场十万人以上的大规模的会战。只能集中两到三个师团左右的机动兵力,发动以消灭所面对战区中国军队主力为目的快速战斗。好在我机智前方将帅早已看穿了一切,诸将各显神通,若日军胆敢来犯,必以游而不战为主,尾随出境为辅。只待日军自退,便称为大捷。在此方针之下,各大战区皆满足于后退固守,却无心向前收复国土半寸。

日美开战之后,驻华日军精锐逐渐被投入到太平洋绞肉机,帝国海军的东方快车成为了埋葬陆军马鹿们的急先锋,太平洋暗夜中的波涛浪涌化做无数昭和恶魔的冥府归魂之所。此时的中国战场,无论前方后方,日军的布防都显得捉襟见肘,兵员素质也直线下降。借此机会,后方选择主动出击,大力发展,开始重建丢失的根据地。而前方则完全不为眼前美好景象为意,虽然终于决定对日正式宣战,然而总体上依旧不动如山,以拖字为要,如三次长沙会战,国军尾随部队永远以新墙河为默认界线,虽历次均号称杀敌惨重,然绝不轻易渡河半步。各个战区之间也缺乏配合作战的意愿,就算别的战区战局危急,也多半只是袖手旁观巡梭不前而已。可一旦遇到日军居然偶尔不按套路主动撤退(南昌宜昌常德金华),就只好忍痛放弃防区,且以广阔国土为屏障以进行持久作战了。

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到底牵制了日军多少兵力?

夫战,勇气也。一支永远强调客观困难而采取消极防御的军队是永远无法获得胜利的。

七十余年后,每当读史,我常常被彼时我军的血肉山河所感慨。但是合上书本,我也在想,假如敢于主动进取,所付出牺牲会不会大大减少呢?

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到底牵制了日军多少兵力?

因为就在几年后的朝鲜,曾经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突然蜕变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让西方殖民者在一百多年来东方的海岸架起一门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

所以,对于国军来讲,敌后战场就算牵制再多日军也是徒劳的。因为不论是共军还是美军,都在不同时期内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甚至到了1945年,疲惫的日军不论在湖北的老河口还是湘西的雪峰山,其战斗能力均已不如当面的国军部队。奈何各战区国军部队还是以固守为要,纵遗民亿万,仍无动于衷,寄希望于日军自己投降,否则宁愿致使友邦惊愕也要一退再退。

毕竟以我国幅员之广,山川之险,地形之胜,饱受苦难人民之众,哪里又不可以暂时安逸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