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潞安“明星”煤制油項目身陷債務泥潭》等報道的澄清說明

一、潞安集團整體經營情況良好,近年來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潞安集團是山西省屬五大煤炭集團之一,2017年潞安集團資產總額2417.79億元,負債總額1921.91億元,資產負債率79.49%、較同期降低4.7%,全年累計營業收入1607.5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9.30億元、同比增盈10.66倍,在全國同類企業中排名前列。2018年6月末資產總額2433.66億元,負債總額1913.37億元,資產負債率78.62%、較年初降低0.87%,累計營業收入859.92億元、同比增加16.79%,實現利潤總額16.56億元、同比增盈2.53倍,經營情況穩中有升。

潞安集團支付能力正常,至今未發生任何一筆債務違約事件,主體評級AAA級,倍受資本市場好評與追捧,尤其8月3日發行的2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3.90%,創2017年以來山西省煤炭企業發債價格新低,更是代表了本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良好信譽。

二、山西潞安納克碳一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正常,完全具備償債能力

報道中涉及的企業山西潞安納克碳一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潞安納克”)是潞安集團下屬的三級子公司(潞安集團—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潞安納克),主要生產合成基礎油和環保溶劑油,生產經營正常。

報道中提到的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四建設有限公司(簡稱“中化十四建”)承擔潞安納克項目一期和二期建設施工。工程交付三年來,中化十四建累計開具工程發票23960.54萬元。潞安納克累計已支付工程款20513.75萬元,支付率達85.61%。連續三年支付了2億多工程款,充分表明潞安納克的支付能力。

特別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至2018年5月末,中化十四建累計開具工程發票18960.54萬元,而潞安納克根據中化十四建開具發票金額100%支付工程款18960.54萬元。

2018年6月,中化十四建開具工程發票5000萬元,與潞安納克約定每月支付500萬元工程款,至2018年8月20日,潞安納克支付工程款1553.21萬元,完全按照承諾如期付款。

三、潞安納克與中化十四建工程款項支付糾紛產生的原因及實際情況

潞安納克是由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與民營企業上海納克潤滑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納克”)共同出資成立,註冊資金5000萬元,雙方股權比例爲50%:50%。由於潞安納克公司是合資公司,且股比50%:50%,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與上海納克公司有共同承擔債務和分享利潤的權利和義務。合作期間,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就增資擴股以進一步增強支付能力多次與上海納克協商,但上海納克資金緊張,無力增資。目前,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正與上海納克協商,收購上海納克持有的潞安納克股份。

綜上所述,中國能源報及“債市觀察”等媒體將潞安集團下屬三級子公司的債務糾紛和股東增資存在的分歧,誇大爲潞安集團深陷債務危機,進行了有失公允、嚴重失實的報道,誤導了社會輿情,影響了企業形象。

四、全力以赴推動項目效益發展

潞安納克公司產品PAO屬於全球首套以煤爲原料生產的替代進口的全合成基礎油,高粘度PAO達到1萬噸產能;溶劑油產品受到市場和客戶的高度好評,今年能達到2萬噸的設計產能。按照目前產品價格推算,2018年潞安納克公司將完成1.7億元產值,2019年預計達到3~3.5億元產值。

潞安集團在潤滑油領域目前有35萬噸/年的Ⅲ類+基礎油、1萬噸/年的中高粘度PAO基礎油、3000噸/年的mPAO示範裝置以及10萬噸/年的太行潤滑油裝置,隨着以上裝置的相繼投產,潞安納克公司也將實現滿負荷運行。特別是mPAO示範裝置採用潞安集團和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研院聯合開發的茂金屬催化工藝,利用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的資源優勢和烯烴分離提純技術優勢,生產高品質的低粘度mPAO產品。相較傳統PAO有更低的蒸發損失,更高的粘度指數,更低的傾點。潞安集團mPAO示範裝置將填補國內空白,進一步推動中國合成基礎油事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潞安集團

2018年8月25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