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粉絲和我聊天,他說自己只讀了個初中就再沒上學,和一個女孩談了三年的戀愛,眼看就要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可女孩嫌他沒文化沒本事跟一個白領走了。

從那以後他再沒談過女朋友,分手的的第一年他就去學了廚師,隨後開了一家小飯館,沒想到這幾年經營的還不錯,現在已經開了好幾家分店了,一個月差不多能賺個20W左右。

他說,雖然現在自己賺錢了,但他還是挺自卑的,因爲書讀的少,錢都是苦力掙來的,所以總會被人覺得自己賺錢的方式很low。

我驚得下巴都掉下來了,月入20W,這完全就是我的人生終極目標好吧!

我挺愛錢的,在我眼中只要是能掙清清白白的錢的人,都是我值得學習的對象。

可我越來越發現,很多真正賺錢的行業,都是看上灰撲撲的,甚至不受人尊敬,但他們的收入,真的很高。

比如去年的時候,煎餅大媽一句我月三萬還會差你一個雞蛋震驚全國。

又比如,我有個朋友是開養殖場的,每天都是和雞鴨打交道,一工作全身都是土,但就在年前,他在城裏買了一棟小別墅。

他們都超級厲害,真的。

我那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朋友,一個月賺了20W

現在很多人的眼中,賺錢的行業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體制內的看不起體制外的,高新產業看不起傳統產。但人們好像都忘了,不管是從事什麼行業,大家都不過是在求生存罷了。

就像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說,一定要好好讀書,不然你將來只能打工種地。

教育孩子用功讀書當然是對的,但你憑什麼就覺得農民和打工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呢?

他們不偷不搶不違法,每一分錢都是憑本事賺的,怎麼就不光彩了?

你可能會說,這怨不得我,行業鄙視從老祖宗那會就開始了,不然怎麼會有三教九流的說法呢?

的確,中國人幾百年前就“崇官抑商”,從官的看不起經商的,即使現在沒有人堂而皇之的說這些話了,但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裏,賺錢依舊不是什麼體面事。

我那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朋友,一個月賺了20W

PAPI醬曾經在一個採訪中提到她一個同學對自己的看法:“一個堂堂中戲導演系的研究生出來,竟然做了個網紅。”

我那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朋友,一個月賺了20W

網紅這個職業,在很多人眼裏是不光鮮的。人們難以理解,不就寫點雞湯,拍幾個段子嘛?這有什麼了不起的?

所以這個不就是會拍點段子的PAPI醬,在爆紅後把廣告所得的2200萬悉數捐給了母校,而那個說她不就是個網紅的同學,留給母校的估計就只有幾年大學的讀下來的學費了吧。

沒有人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只要是乾乾淨淨賺來的錢,花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的時代。所謂市場經濟,就是有需求才有供應。瞧不起毒雞湯和淘寶款,但如果沒有人喜歡,它又是怎麼火起來的?

俗也好,Low也好,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大衆需求。

朗朗乾坤,誰還不是俗人一個?又憑什麼瞧不起人家呢?

我那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朋友,一個月賺了20W

賺錢這件事,不應該有鄙視鏈,行業之間,更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指不定在你笑人Low逼的時候,人家也笑你窮逼。

傲慢和偏見並不彰顯高貴,反而,暴露了你的狹隘和無知。

更沒有鼓勵大家以賺不賺錢來評價一個行業。

我身邊的好多人都是很不起眼的行業,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一碗一飯都是自己憑本事掙來的,沒什麼好丟人的。誰要是當着我的面笑話他們,我保證一個大耳刮子扇過去。

真正令我反感的,是人們毫無緣由的優越感,以及,被面子拖累的生活觀。

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有個親戚家的孩子,上學的時候不好好學習,考了個三流的大學,在大學混了四年日子,畢業的時候簡歷一片空白。找工作屢屢被拒,家裏人勸他回家做點小生意,但他總覺得一個大學生在鄉下做生意很low,他說丟不起這人,所以到現在還是拿着父母的錢,在外面混日子。

面子重要,但面子不會替你養家餬口,不能讓你光鮮亮麗一輩子。等到父母百年以後,你的面子照樣一文不值。

都是出來討生活的,何必有個高低貴賤呢?

灰燼和塵埃,又有什麼好相互鄙視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