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名将辈出,在历史上数一数二,其中最后打仗的当数两个人,一个人是戚继光,另一个就是李成梁。李成梁老年画像。

明朝名将辈出,在历史上数一数二,其中最后打仗的当数两个人,一个人是戚继光,另一个就是李成梁。

戚继光画像

戚继光镇蓟北,李成梁守辽东,但两个人打仗策略有很大不同。

戚继光打仗喜欢用“黑科技”,发明了鸳鸯阵,也就是用长竹对付倭寇的武士刀,日本的武士刀比我国的箭要长,利用长竹,很好的克制了倭寇的这一优势。戚继光歼灭倭寇以后,使得南方地区不再收到倭寇抢劫骚扰。

鸳鸯阵示意图

在北方利用当时先进的火器,打击蒙古部队,直到明朝灭亡,北方再也没有蒙古的侵犯边境。

李成梁更善于利用各方势力制衡,辽东当时有多个部落,李成梁在打仗的时候,总能联合敌人的敌人,合力去攻打对方。几十年以来,李成梁打了胜仗无数,光是大捷就有十几次之多。

最终李成梁官至太傅,全家人都封了爵位,这在整个明王朝历史上,都无人可比。明史中这样记载:“李成梁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之有也。”

李成梁老年画像

提到李成梁,就不得不说历史上另一个有名的人,清太祖努尔哈赤,两个人之间精彩故事颇多。

努尔哈赤小时候不受后妈待见,在10岁的时候,便到了外公家里所在的古勒城生活。

明万历二年,李成梁率领六万大军征讨努尔哈赤的外公。作为明朝的一代名将,李成梁利用火攻攻打古勒城,最终古勒城破。努尔哈赤的外公逃到了蒙古,不知去向。城破之日,李成梁杀了一千多女真人。

努尔哈赤画像

当时16岁的努尔哈赤也险些被杀,眼见着李成梁对自己动了杀心,于是努尔哈赤跪在李成梁面前,抱着李成梁战马的腿,痛哭流涕。于是李成梁不忍心杀他,还把他收做义子。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怜之,不杀,留账下卵翼如养子。”就这样,努尔哈赤捡回了一条命,如果这时候被杀,还不知道有没有后来的大清朝。

成为李成梁的部下以后,努尔哈赤屡立战功,根据《山中见闻录》对努尔哈赤的记载:“身长八尺,智力过人,隶成梁标下。每战必先登,屡立功,成梁厚待之。”努尔哈赤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不但没有被杀,在李成梁手下还被重用。李成梁对待努尔哈赤,要比他外公好多了。

但是这两个人最终还是没能这样友好相处下去,最终走向了决裂。

李成梁剧照

相传有一天李成梁的一个小妾为他洗脚,看到脚底有三颗痣,很吃惊。李成梁说:“正是有这三颗痣,我才能平步青云,成为如今的封疆大吏。”小妾问他:“如果脚底有七颗痣会怎么样呢。”李成梁回答:“如果是七颗痣,可以青云直上,最终说不定能做皇帝。”小妾于是对李成梁说:“我看你的手下努尔哈赤脚底下就有七颗痣呢。”

李成梁听到以后大惊失色,七颗痣是天子之象,努尔哈赤这小子看来以后要谋反。李成梁心里拿定主义,准备尽快把努尔哈赤除掉。

李成梁

李成梁的小妾看到事情不妙,于是向努尔哈赤通风报信,努尔哈赤连夜逃出城外。

努尔哈赤逃亡路上还有几个这样的故事:

努尔哈赤逃出成后骑着青马,带着一条大黄狗,青马在途中累死了,于是努尔哈赤决定今后如果建国,就以青来命名,于是有了后来的大清。

努尔哈赤逃了一阵,看到后面没有追兵,于是在一处草地睡觉。追兵到了以后把这片草地烧了,努尔哈赤依然昏睡,身边的大黄狗不管怎么去叫也叫不醒。火烧到努尔哈赤身边的时候,大黄狗去旁边的水坑沾满水,回到努尔哈赤身边,打滚灭火,最终大黄狗累死了,保住了努尔哈赤的性命。于是努尔哈赤最终定下了规矩,满族人都不许吃狗肉。

大黄狗救了努尔哈赤

追兵到了昏睡的努尔哈赤身边后,看到一大群乌鸦在努尔哈赤身上,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收兵回府。由于乌鸦救了努尔哈赤的命,于是努尔哈赤要求满族人终生不能打乌鸦。

这几个故事颇有点传说的味道,多半不属实,努尔哈赤逃出李府其实另有隐情。

年轻时候的努尔哈赤样貌很帅,而且史书上也有很多记载,努尔哈赤的身体也非常不错,力大无穷。年纪轻轻的努尔哈赤遇到了同样年轻的李成梁小妾,两人于是干柴烈火,做了一些苟且之事。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努尔哈赤和小妾的事情逐渐暴露,李成梁听到后异常愤怒,这种家丑对于一个普通男人来说尚且是奇耻大辱,何况他这样的封疆大吏、一品大员。于是,李成梁才想要杀死努尔哈赤。

出逃后的努尔哈赤逃出李成梁的底盘以后,没想到这样的死里逃生,不光改变了他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最终努尔哈赤成为了清太祖,建立了一代王朝。

参考文献:《明史》《山中见闻录》《建夷授官始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