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为了维护汉室江山,利用义女貂蝉巧设连环计,激化董卓与吕布之间的矛盾,成功杀了董卓,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物。而在正史中,王允其实一个刚勇有余,智谋不足的人。

王允年轻时经常诵读经传,日夜学习骑马驰射之术,注重大节,有报效国家之志,世人称赞其有“王佐之才”。加之王允所在的家族是官宦世家,世代为州郡官,故而仅在十九岁,王允便得以进入官场,成为一名郡吏。

当时,汉桓帝的小黄门赵津贪横跋扈,是县中大患,王允于是把他收捕杀了。

王允杀赵津,为民除害,固然快意,但他这种刚勇有余,智谋不足,不顾后果的行为,却引来了更大的灾难。

赵津被杀,宦官们兔死狐悲,便在汉桓帝面前诬告王允的上司——太原太守刘质。结果刘质被杀,并引发了东汉朝第一次党锢之祸。

汉灵帝时,在讨伐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王允、皇甫嵩、朱俊发现了权宦张让暗中与黄巾军来往的书信。

皇甫嵩、朱俊装作什么都没发现,不向汉灵帝揭发张让的罪状,因为他们都知道,汉灵帝对张让十分宠信与依赖,向汉灵帝揭发张让,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王允偏偏不信邪,向汉灵帝告发了张让。结果果然如皇甫嵩、朱俊所料,汉灵帝只是斥责了张让一顿,并没有治他的罪。而张让却从此怀恨在心,暗中构陷王允。

不久,王允因为张让诬陷而被捕入狱,恰巧遇到大赦,官复原职,仍为刺史,但仅仅过了十天,王允又因他罪被捕入狱。由此可见,张让是铁了心要整死王允。时任司徒的杨赐也认为王允这次必死无疑,暗中派宾客拿毒药给王允,让王允自杀以免受侮辱。

后来由于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汉灵帝求情,王允才侥幸逃过一劫,被判死缓。这年冬天大赦,王允却不在赦宥之内,三公再次为他求情,但直到第二年,王允才获释。从此,王允改名换姓,流浪在河内、陈留之间。

而导致如此局面的,还是因为王允自己刚勇有余,智谋不足。

汉灵帝逝世,王允回京师奔丧。这时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便让王允任从事中郎,后调任河南尹。

汉献帝继位,董卓专权。此时王允似乎学得圆滑了一些,不再像愣头青一样横冲直撞,而是隐忍不发,虚与委蛇,终于赢得了董卓的信任,官至司徒,而在暗地里,却与黄琬、郑泰、士孙瑞等给董卓挖坑子、使绊子,最后又拉拢吕布,杀了董卓。

这恐怕是王允一生中做得最有智谋的一次,但在除掉董卓之后,王允刚勇有余、智谋不足的本性就又显露无遗了。

董卓被杀时,蔡邕正在王允家中作客,听到这一消息后,为之惊叹。王允勃然大怒,斥责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几乎灭亡了汉朝王室的统治。你是汉朝的大臣,应当同仇敌忾,而你却怀念他的私人恩惠,反为他悲痛,这岂不是与他共同为逆吗!”当时就将蔡邕逮捕,送交廷尉。

蔡邕是当时的大才子、大名人,连董卓这样的乱臣贼子也知道要拉拢他、厚待他。

另一方面,蔡邕被捕后承认自己有罪,许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设法营救他。时任太尉的马日䃅对王允说:“蔡邕是旷世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典章了解很多,应当让他完成史书,这将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杀了他,岂不使天下士人失望!”但王允却坚持要治蔡邕之罪,最终致使蔡邕死在狱中。

王允不能容忍蔡邕,足见其刚勇之有余,智谋之不足。

王允一向把吕布视为一员武将,等他利用完吕布诛杀董卓后,便想一脚把他踢开,不让他干预朝政。吕布劝王允应该斩草除根,把董卓的部曲全部杀掉。王允说:“这些人没有罪,不能处死。”吕布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给朝中大臣及统兵将领,王允又没有答应。

王允过河拆桥,一意孤行,令吕布十分不爽,也让他的部属们很有意见,因此,王允诛杀董卓虽然有大功,但当时的士人其实大多并不拥戴他。

王允之所以得不到士人拥戴,还是因为他刚勇有余、智谋不足。而在如何对待董卓部曲的问题上,王允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也是因为智谋不足。

王允曾与士孙瑞商议,准备特别下诏赦免董卓部曲,但之后他又迟疑不决,认为董卓的部曲只是遵从董卓的命令,本无罪可言。如今要把他们作为恶逆之人予以赦免,恐怕反会招致他们的猜疑,并不是令他们安心的办法,因而没有颁布赦书。

后来,王允又准备全部解散董卓所统率的军队。有人劝王允,凉州人一直害怕袁绍,畏惧关东的大军。如今若是解散军队,打开函谷关,董卓的部下一定会人人自危。可任命皇甫嵩为将军,率领董卓的旧部,并留驻陕县以进行安抚。

王允不听,认为关东的义兵将领与自己是一致的,现在如果再将董卓的大军留驻陕县,扼守险要,虽然安抚了凉州人,却会使关东将领起疑,因此坚持要解散董卓的部队。

王允想要解散董卓部队的消息传了出去,董卓的部下将领果然人人惊恐不安,纷纷控制军队以求自保。后来,李傕与郭汜等听取贾诩的建议,率部攻打长安。

王允知道胡文才、杨整修都是凉州有威望的人物,便召见胡、杨二人,想让他们去见李傕、郭汜,解释误会。

可笑的是,即便到此时,王允仍然死鸭子嘴硬,再次将自己刚勇有余、智谋不足的毛病展示了一遍。

他在面见胡、杨二人时态度倨傲,说:“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住呼之?”结果胡文才和杨整修见到李傕、郭汜等人后,反而劝他们加速行军,攻打长安。

公元192年,李傕、郭汜率部围攻长安,吕布部下叛变,引军入城,吕布败逃。

在吕布败逃前,招呼王允一起逃走。王允慷慨陈词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李傕、郭汜进入长安,杀了王允全家,并像当初王允对待董卓的尸体一样,把王允的尸体丢弃在闹市之中,没人敢去收尸,最终还是王允的旧部属赵戬,放弃官位,将王允的尸体收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