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強化逆週期調節”到“及時預調微調”,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了什麼?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是在不搞‘大水漫灌’的情況下實現的,成果來之不易。”5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19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稱,要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

相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信貸概況,2019年第一季度的表述中僅提到“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 ”,而去年四季度的表述還包括“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

當前,我國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報告》稱,在此背景下,2019年一季度,央行繼續實施了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逆週期調節,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着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季度貨幣政策三大特徵

從一季度的政策發力來看,主要有三方面特徵:

一是,注重預期引導,提振各方面信心,扭轉了銀行、市場和企業風險偏好下降的局面;二是抓準關鍵環節,針對前期一度出現的社會信用收縮問題,發揮銀行作爲貨幣創造中樞的作用,着力緩解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約束,採用市場化的手段鼓勵銀行主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強政策協調,發揮好貨幣、財政、稅收、產業、就業等政策的合力,切實防止處置風險的風險。

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

近兩年來,我國M2保持個位數增長,2017年和2018年增速均爲8.1%,同期名義GDP增速分別爲10.9%和9.7%。2019年以來,M2增速與名義GDP增長率基本匹配,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了高質量發展。

央行表示,穩健貨幣政策力度把握是否合適,主要看貨幣條件是否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即廣義貨幣M2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GDP)名義增速要匹配。

《報告》強調,2018年末我國M2存量爲182.7萬億元,M2/GDP比例在200%左右,M2/GDP持續上升往往意味着債務積累,這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也容易產生金融風險隱患。

下一階段,《報告》稱,要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小微企業貸款明顯多增

2019年以來,央行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效果逐步顯現。一季度,普惠小微貸款新增5529億元,同比多增2900億元,3月末餘額增速爲19.1%,較上年末提高3.9個百分點,高出全部貸款增速5.4個百分點。

但並非所有的民營小微企業都能獲得有效貸款。有觀點認爲,大型民企更受銀行青睞,與之相比,部分小微企業卻待遇懸殊。

一季度,信貸結構繼續優化。小微企業貸款明顯多增,中長期貸款增長有所加快。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比年初增加4.5萬億元,同比多增1.4萬億元。從人民幣貸款期限看,中長期貸款多增。第一季度,新增中長期貸款4.0萬億元,同比多增2096億元。

爲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打通貨幣政策傳導的“最後一公里”。2018年12月,央行宣佈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激勵銀行增加民營、小微企業信貸投放,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總體看,TMLF實現了較好的激勵引導效果,金融機構對民營、小微企業貸款明顯增多。3月末,全國支農再貸款餘額爲2586億元,支小再貸款餘額爲2253億元,扶貧再貸款餘額爲1679億元,再貼現餘額爲3858億元。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對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銀行發放抵押補充貸款共1614億元,3月末餘額爲35410億元。

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

《報告》強調“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這也是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問題。

如何理解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報告》專欄3指出,穩妥推進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重點是要進一步培育市場化貸款定價機制。

2013年10月,我國的貸款基礎利率(LPR)集中報價和發佈機制正式運行,由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佈、由主要商業銀行根據市場供求等因素報出優質客戶貸款利率,並由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負責監督和管理。目前,LPR已成爲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

下一階段,央行將穩妥推進“兩軌合一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此過程中,繼續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基本穩定,爲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創造有利條件。

下一階段工作的幾點重要變化

與2018年四季度報告相比,2019年一季度報告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方面有幾點改變。

貨幣政策方面,“強化逆週期調節”的表述改爲“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將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市場利率水平合理穩定。

供給側改革方面,《報告》提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通過優化供給和增強競爭改善金融服務。一季度的描述由去年四季度的“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改爲“優化供給和增強競爭改善金融服務”。

在匯率政策方面以及風險防範方面,則與2018年四季度表述相同:要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方面的作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