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汪俊用心拍出的大剧,就这么扑了?别急。

话不多说,先来几张剧照。

都是修图修出来的?我不同意,照我看,更像是这些精美制作——藏得深。

不是一开场就把最烧钱的制作拿出来,而是让你慢慢品出来,大到皇庭深宫,小一桌一凳一盘一盏,每一处美术、道具、打光都极为精致。

光是精致就够了?还要入戏。

用导演汪俊的话说,剧集的服饰,妆容,礼仪,道具,场景背后,其实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宫廷生活,清朝美学的整体,剧集只是一斑,但窥一斑可见全豹。

用心看,每一位妃子的室内布置都截然不同,暗喻了她们的地位和处境。

人物不同的命运转折,就在光影的阴翳明暗变幻之间。

剧集的服化道没有刻意华丽,却更给人一种真实生活化的精致感。

讲究几乎渗透到这部剧的每一份技术工种。从美术到台词,从台词到摄影。用造型指导陈同勋的话说,“《如懿传》希望把清朝300年的服饰文化,浓缩在荧幕中的60年里。”

这野心,不够巨?

但影像视觉只是表,真正关键的,还是剧集的——里。

汪俊骨子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个曾经以《苍穹之昂》拍出一个王朝落日余晖的导演,真的只满足于宫斗,就完了?

我的理解,汪俊真正要拍的,是深宫内院里的——深宫人性史诗。

《延禧攻略》第一集在干嘛?打怪,升级。

《如懿传》呢?一开场,就埋针。

看前几集如懿还是青樱的时候,虽然嫔妃们都已经一一亮相,但宫斗开始了吗?没有,反倒在一片表面上的其乐融融。

主要矛盾不过是上一辈的恩怨,如何静悄悄改变这一辈的命运。

故事真这么安静?其实内里是波涛暗涌。

两位“太后”斗得至死方休,而青樱也从那个少年时代和与弘历青梅竹马的少女变成了最终犯下了“忤逆截发大不孝”的废后如懿。

这场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不就是陈冲饰演的姑母,逼着如懿看着她死开始?

残忍吗?残忍,因为“你要亲眼看着我死”。

恨吗?“你连恨都不要怨恨”,因为“你要当皇后”。

说白了,《延禧攻略》讲的是一个底层小女子如何打怪过关完成命运逆袭。

《如懿传》却在貌似后宫争斗中,从皇城深宫的人性困境入手,完成了一出善良人性败于命运的史诗。

这样的剧,人物注定被塑造得更加复杂。何况《如懿传》里埋着的,是数十个性格命运各异的人物和命运,汪俊说:《如懿传》更多是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探讨人性的各种可能。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善与恶来评价,还有更多复杂的东西。

但这样的复杂,还是不是观众的心头好?

欢迎关注我,O(∩_∩)O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