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老百姓對房子是愛恨交織,在買不起房時是一種心態,買了房之後馬上又換一種心態,房子還是房子,但是人們對房子所寄託的夢想卻是個高深莫測的無底洞。你可以盡情想象,所以房子承載了無限的可能,房價也是沒有封頂。

在老百姓心中,房子雖然是住的,但似乎炒房投資的興趣更大。而隨着人們的觀念的深入,買房便成了幾乎穩賺不賠的投資方式,愈演愈烈,本身買房沒太大風險,但是卻引發了其他的風險。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才被重新重視起來。這也意味着房地產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

房地產調控變化後,買房的邏輯也在發生變化,人們的觀念也多少受到影響,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雖然買房不能大賺了,但是似乎買房依然是最好的投資渠道,最主要的是不買房還能幹啥?人們還會幹啥?當人們都對投資房產饒有興致的時候,誰還有心思去幹實業?

最近,經濟學家楊偉民發表演講表示,高房價對實體經濟造成擠壓。高房價帶來的問題之一,是資金進一步脫實向虛,辛辛苦苦幹一輩子的製造企業,不如在北上廣深買一套小房子。經濟壓力大是因爲消費下滑,消費下滑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高房價和房貸的壓力。

拉動經濟,還是反噬實體?老百姓當房地產是中國的經濟支柱!

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不是經常聽說買房的都賺錢了嗎?賺了錢還不敢消費?按理說大家通過買房賺錢然後應該刺激消費啊,事實恰恰相反。楊偉民的話恰恰證實了這樣的結論,本身房地產的虹吸效應很強大,把資金和人力物力甚至人們的精力都吸引到房地產上,本來房地產是實體經濟,可是隨着過度金融化慢慢變成了虛擬經濟,而這種循環基本上是死循環、惡性循環。因爲幹別的實業還不如炒房,越是這樣,大量資金越是流入房地產,其他就越不掙錢。越是這樣,人們越是繼續吹大房地產而忽略實體經濟,從而實體經濟越來越受影響。

對於有錢人來講:“一年買一套房都不夠!”這是成功企業家吳曉波說的,他認爲中國的土地最值錢,且土地價格一直處在上升通道中。相信這也代表了富人們的投資取向。

近期,中國人民大學發佈報告明確提到,中國消費者在房地產去庫存中債務率大幅上升,消費基礎受到嚴重削弱。新一輪去庫存將儲蓄存款相對薄弱階層的可利用資金,基本上全部投入到了房地產市場。報告認爲,目前居民財富基本上被房地產掏空,廣大中產和中下收入階層被房地產套牢。而消費的核心支撐力不是高收入階層,而是中等及中下收入階層。

就像我們的未來更需要年輕一代一樣,可偏偏這些人在被高房價所奴役,他們的精力不是在工作上,而是在如何還房貸上,買得起的買不起的都被高房價的壓力所衝擊。

最近人民網表示,高房價極大地提高了產業發展的要素成本,並且讓發展實業變得“不划算”,樓市不能成爲“麻煩製造者”。有多少人坐擁千萬房產,卻過着乞丐般的生活。一個日本人這樣評價中國人,住在300萬的房子裏,每天卻只花10塊錢喫飯,如果在飯店裏點高級的酒、昂貴的菜,則多半是公費。很真實的寫照。雖然誇張,卻很形象,與千萬富翁形成巨大反差。

如果說因爲壓力壓縮了自己的開支不對別人造成影響的話倒也無可厚非,可實際上,被高房價壓力帶來的價值觀扭曲更可怕,6個錢包還不夠的,則希望通過第7個不合法的錢包來爲高房價買單。在這樣的價值唆使下,誰還會有精力去爲實業的繁盛去努力?

拉動經濟,還是反噬實體?老百姓當房地產是中國的經濟支柱!

北師大教授董藩說,“房地產是最大的實體經濟,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難道經濟只能靠房地產來拯救?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峯明確的表示了這樣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誤導羣衆的。雖說房地產對經濟發展作用不可忽視,但最終還是要依靠實業,實業才能興邦。因爲房價太高,老百姓都把錢花在房子上了,哪有錢來消費,內需拉不動,發展自然受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