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描寫離別的詩詞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柳永的《雨霖鈴》,這6首詞膾炙人口,常爲後人所吟誦。

《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

《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寫出了李白與孟浩然離別時依依不捨、無比惆悵的心情。

《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生動地描寫出王維對知己關切、對友情珍惜,對離別的無奈和哀愁。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描繪出李商隱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離別後的思念、寂寞和惆悵。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描寫出蘇軾與友人遠隔千里共賞明月,並借明月寄託相思,祈禱好友安康長壽。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李煜離在鄉背井中的眷戀和離愁。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將柳永與戀人分別時的傷感、剪不斷理還亂的相思描繪得淋漓盡致。

以上是古代歷史流傳下來的著名離別詩詞。在現代有一首描繪離別的詩詞,用情之真切、意境之悽美、用詞之巧妙、水平之高超,可與古代著名詩詞相媲美,這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創作的《賀新郎·別友》。《賀新郎·別友》詞句婉約,意境真切,將詩人與愛人離別之苦和纏綿的兒女情長表達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將青年時代毛澤東獨特的情感世界描繪得淋漓盡致。與古代名詩名詞不同的是,毛澤東詩詞不但描繪離別情愁,而且表達與愛人比翼雙飛,爲革命事業的義無反顧的理想抱負。

毛澤東詩詞《賀新郎·別友》,詞句婉約,意境真切,感人肺腑

《賀新郎·別友》原文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賀新郎·別友》譯文

揮手從此離去。離別前悽然相向,傾訴離苦讓人如何承受。我看你眼角眉梢,強忍熱淚滿是哀怨。知道你對上次的那封書信還有誤會。但是誤會再大也只是過眼即逝的雲霧,在這人世間,能夠稱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有病需要救治,上蒼可知道?

早晨東門路上被霜覆蓋着,橫塘之上還有半天殘月,顯得如此悽清。汽笛聲響令人腸斷,從此天涯孤旅。割斷愁思恨縷,參加到革命中去吧。讓我們像崑崙山的峭壁倒塌,颱風掃蕩寰宇一樣。在將來的鬥爭中相會,讓我們比翼雙飛。

毛澤東詩詞《賀新郎·別友》爲誰所作?一種說法是爲妻子楊開慧所寫,另一種說法是爲才女陶然所作,兩種說法存在爭議。

觀點一:爲妻子楊開慧所作

大部分專家學者認爲詩詞《賀新郎·別友》是毛澤東爲妻子楊開慧所作。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當選爲黨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及中央局祕書,會議結束後他立即回到長沙組織工農運動反對湖南地方軍閥趙恆惕。當年12月黨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轉廣州參加將於1924年1月舉行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時,妻子楊開慧生下兒子毛岸青不足1個月(毛岸青1923年11月出生),正在孃家坐月子。爲了革命失業,毛澤東與楊開慧依依惜別,寫下了《賀新郎·別友》。

觀點二:爲陶然所作

陶毅(1896-1932),字斯詠,生於湖南湘潭富商之家,後隨家遷居長沙,是當時長沙著名才女、美女,當時被譽爲“長江以南第一才女”。陶然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長沙學界的風雲人物,擔任湖南學生聯合會與湖南各界聯合會副會長, 毛澤東當時擔任理事,兩人共同組織開展新民學會活動。

近年以來《恰同學少年》、《建黨偉業》、《中國1921》、《風華正茂》等影劇陸續上映,篇中均有毛澤東和陶然交往的劇情,個別影片甚至描繪“毛譯東英姿煥發的風采和辦事細心果斷的氣質,爲陶然所欽佩和傾慕,密切的交往使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慕之情”,也有極少數的專家學者發表“陶然是毛澤東初戀情人”的觀點。對此,大部分專家學者質疑並提出反對意見。

筆者的觀點

筆者認爲,《賀新郎·別友》是毛澤東爲妻子楊開慧所作,“毛譯東和陶然有過一段戀情”、“陶然是毛澤東初戀情人”的觀點是不尊重歷史、歪曲事實的行爲.依據如下:

一、《賀新郎·別友》收尾的詩句“重比翼,和雲翥”,表達毛澤東與愛人比翼雙飛,爲革命事業的義無反顧的理想抱負。楊開慧是我黨歷史上第二位女共產黨員,在毛澤東的影響下投身革命,成爲毛澤東工作得力助手,兩人相識相知相戀結爲伴侶,志同道合,因此最有資格成爲毛澤東心中“重比翼,和雲翥”的革命伴侶。而陶然出身於富商之家,雖然貌美多才,熱衷新民學會活動,但最終沒有投身於革命運動,且僅在新民學會活動中與毛澤東有短暫的交匯,與毛澤東遠大的革命理想志不同道不合,因此不可能成爲毛澤東心中爲革命事業比翼雙飛的女性。

二、楊開慧和毛澤東感情深厚,志同道合。楊開慧是毛澤東的第一位妻子,也是毛澤東一生最愛的女性。1930年10月楊開慧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敵人誘導她只要在報上發表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係的啓事,就立即釋放她,否則就處以死刑。面對敵人的屠刀,楊開慧大義凜然地說:“讓我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係,除非海枯石爛!”。另外,楊開慧犧牲52年後,文物部門修繕她的故居時,在臥室泥磚縫中發現她寫給毛澤東的信件(信件沒有寄出),書信部分內容爲“五十天上午收到貴重的信。一個月一個月,半年一年以至三年……,沒有你的音信,以前的事一幕一幕在腦海中翻騰,以後的事我也假定,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淚也要纏住你的屍體……你是幸運的,能得到我的愛,我真是非常愛你的喲!不至丟棄我吧,你不來信也許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會有這種情感,父愛是一個謎,你難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嗎?是悲事,也是好事,因爲我可以做一個獨立的人了”。 信件字句熱熾,感情真摯、哀婉、悽楚,催人淚下,可見楊開慧對毛澤東用情之深、至死不渝。1957年5月11日毛澤東創作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中的“驕楊”指的就是楊開慧,偉人作《蝶戀花·答李淑一》,抒發了對妻子楊開慧無限深情和深切悼念,可見毛澤東對對楊開慧的愛已到達刻骨銘心的地步。因此,只有爲了摯愛的人,才能寫出《賀新郎·別友》如此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詩詞。

三、毛澤東一生只爲楊開慧寫過情詩。除了存在爭議的《賀新郎·別友》外,毛澤東還爲楊開慧寫了一首名爲《虞美人·枕上》的詩詞,全文爲“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此詩詞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其對楊開慧發自肺腑懷念之情,以及在新婚初期就離開愛妻的依依不捨、寂寞無奈的心情。以此推斷,《賀新郎·別友》一詞爲毛澤東寫給楊開慧才合常理。

四、據史料和專家考證,毛澤東創作《賀新郎·別友》的時間是1923年底至1924年之初,而此時陶然早已與沈仲九結婚,並一起到第一師範任教,有1923年長沙《大公報》刊登的新聞《一師聘請一對夫婦 沈仲九與陶斯詠》爲證,新聞內容爲“沈仲九上海新與已離婚的湘潭陶斯詠結婚,已志本報。兩夫婦都被第一師範聘請,昨天來省,同住該校了”。以毛澤東的崇高人格及對楊開慧刻骨銘心的感情,不可能爲陶然寫《賀新郎·別友》這樣的詩詞。

五、針對“陶然是毛澤東初愛情人”的觀點,毛新宇在毛澤東主席逝世34週年做客強國論壇上回應網友提問:“這並非是真實的歷史事實。因爲經過我對黨史的研究,包括對我爺爺個人生平的瞭解,毛澤東在建黨前後,除了在第一師範求學,甚至包括他1918年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經楊昌濟推薦,到李大釗手上工作,一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我認爲毛澤東最愛的伴侶和妻子始終是我的奶奶楊開慧,這僅是從我爺爺個人的思想感情上面來說。另外,給網友們闡述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那就是在1920年12月,我的爺爺毛澤東和奶奶楊開慧在我說的長沙第一師範附小主事室(校長室)結爲夫妻。由於這個基本歷史事實,所以我的奶奶楊開慧是建黨以後第一批女共產黨員(楊開慧是1921年加入共產黨的),既然說我的爺爺奶奶是1920年12月結婚的,我們共產黨成立是1921年7月,所以,在這個歷史時期,我爺爺所愛的,而且他的合法妻子只可能是楊開慧一人,而不會是其他人”。

綜上所述,“毛澤東和才女陶然有過一段戀情況”、 “陶然是毛澤東初戀情人”等觀點,是影視編劇爲了吸引觀衆眼球,提高上視率而做出的無職業操守、無道德底線的行爲,也是極個別專家學者不尊重歷史而發出的所謂研究成果。此類不尊重歷史、胡作非爲的做法,嚴重損害毛主席偉大光輝的形象,對此我們必強烈譴責並抵制。

(學習欣賞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藝術涵養,請繼續關注“寒楓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