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一:日本土壤污染嚴重 幾乎無地可耕

  明治維新標誌着日本進入全面工業化時代。然而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鐵、銅、鋁、錫、汞等金屬,但當時糟糕的交通嚴重製約了日本的發展,於是明治政府鼓勵國民就地開採、冶煉加工金屬,全國湧現出數以萬計的礦山,小作坊式的生產遍佈全國,遂土壤污染日益嚴重。這種狀況在太平洋戰爭中更爲惡化,大量冶煉廠、軍火零件商、裝配廠隱匿於民房、倉庫、學校、甚至養老院中,產生了大量的污水和廢棄物,重金屬處理液不停地排入城市下水道,流向湖泊、空地、稻田、果林、養殖場和大海。

  因此,隨之而來的是日本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環境危機:

  1931年,鎘污染引發的“痛痛病”開始出現,到上世紀50年代蔓延到全日本。患者喫了污染的水稻,金屬隔沉積在體內,全身骨痛,行動困難,嬰幼兒夭折率奇高,倖存者身材矮小,發育不良,極易骨折。

  1953年汞污染引起的水俁病、1961年四日市石化廢氣的哮喘病事件、1965年新潟縣第二次水俁病。至此,日本纔將環境問題放在重要位置,不過爲時已晚,全國沒有污染的土地屈指可數。

  祕密二:日本對中國食品抽檢率最高

  由於不可逆轉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日本能耕種的土地極少,國內農副產品價格畸高。於是唯有大量進口包括中國、美國及東南亞地區的食品。而中國以蔬菜、水產品、水果爲主;美國以稻穀爲主;東南亞則以水果爲主。

  對待國內食品和國外食品,日本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國內產品通常經過廠檢就可以上市,而進口食品則非常苛刻,僅農藥指標就達到263種,而且重量、產地、等級都有不同程度限制。抽檢率中,中國最高,爲15.7%,美國爲9.7%,法國爲2.8%,澳洲爲2.7%。歧視性的檢驗反而提高了中國產品的質量,如今,日本人最愛喫的牛蒡、大蔥、芋頭100%來自中國,中國蔬菜在日本的市場份額達到60%。

  祕密三:日本食品界醜聞連連

  2007 年,北海道苫小牧一家肉品加工企業以豬肉冒充牛肉;札幌市名糕點企業“石屋”、三重縣伊勢市的老鋪“赤福”、大阪高級料亭吉兆篡改保質期的事件陸續被揭露,就連300年的老企業也竟然生產僞造日期的食品。不久後,日本又曝出東京大學倒賣汞污染大米事件,農林水產省大臣太田誠一因此引咎辭職。

  再往前推,世紀60年代著名的地溝油事件,日本商人將地溝油收集,製成食品賣到臺灣,引起了數場遊行示威。這個事件後,日本政府成立專業公司收購地溝油,提煉後加入蓖麻油,作爲垃圾車燃料。這種油一旦下肚就會引起腹瀉,根本無法食用。

  祕密四:日本吹起“僞造風” 以中國食品冒充國貨

  一直以來,日本民衆認爲國產食品最安全、最優質。然而,在日本市場中,以中國產品冒充日本國貨的情況層出不窮。由於從中國進口的食品價格便宜,日本國產的食品昂貴,再加上日本對國貨監管不嚴,日本商家以中國食品冒充國貨銷售的事件不斷。據《每日新聞》報道,靜岡縣的東明水果會社因在把10噸中國產的竹筍冒充國產竹筍出售而被警方搜查。同一天,東京一家名爲“浜伸”的食品加工會社因把中國產的鰻魚貼上了日本國產的標籤,被東京地方法院起訴。

  此外,還有一種更爲隱蔽和安全的冒充方式,是將外國產品在日本加工,便可稱爲國貨。日本商家每年從中國和美國進口大量葡萄酒原漿,在酒莊勾兌後出售,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爲國貨。

  祕密五:日本的食品並非無重金屬殘留

  日本國內生產的食品並不是絕對安全。日本是四面環海的島國,要面臨高溫高溼、蟲害高發的自然環境。在日本有種植經驗的人,都不會認爲日本的農民在種植蔬菜等作物時不使用農藥,反而要比中國使用的還要多。

  然而,日本政府對於本國產的食品原料大開綠燈,不需要任何的檢驗。例如一家大阪的食品加工企業,在選擇使用國外進口的原料時,需要準備20頁左右的資料。但是如果選擇國內的原料,只需要填寫原料產地、種植農戶等簡單的資料即可。而這些食品原料沒有任何組織來取樣進行監測。

  東京都北區有一塊住宅開發用地,是一家制藥廠拆遷後的舊址,動工建設前夕,經環保部門檢測,結果令人喫驚,這裏的土壤已被嚴重污染,有害物質三氯乙烯濃度超出日本環境標準3萬倍!消息傳開,各地方政府紛紛制定相應措施,像這種案例,並不少見。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土地耕種、居住,需要承受重金屬污染的困擾。

  祕密六:沒有中國的“菜籃子” 日本人將很“頭疼”

  日本誇口的食品安全,完全是建立在審覈外國產品進入國內的制度上,既要面對國內造假、冒充、僞造生產日期的不法行爲,又要面對環境土壤污染的既成事實,所以對用外國原料加工本國產品的做法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進口的食品,日本的“菜籃子”就會出現問題。日本每年都要會遭遇颱風等壞天氣,從中國來的船隻就難以靠岸。此時,日本的蔬菜價格就會飛漲。例如,平日見到的中國大白菜售價是100日元一棵,當颱風肆虐時,日本市場上就只有本土生產的白菜,價格爲每1/4棵白菜賣80日元,很多日本家庭主婦都會爲食品漲價感到頭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