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民辦幼兒園上市、全國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發佈、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貫穿全年、狠抓師德師風建設……2018年,我國教育領域熱點不斷,多個“重磅”文件出臺——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學生減負到教師隊伍管理,教育改革繼續推向縱深,多個領域“升級更新”。

規範學前教育:禁止民辦幼兒園上市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關於學前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對新時代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做出了重大決策部署。”12月28日,在教育部發佈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對《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如是評價。

今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確立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明確了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和到2035年的中長期目標,針對有效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就優化佈局與辦園結構、拓寬途徑擴大資源供給、健全經費投入長效機制、規範發展民辦園、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等作了具體部署。

《意見》中,“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爲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等嚴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我們的學前教育是重要的公益事業,不能把它作爲逐利的一個市場,不能允許有過度的逐利的行爲存在。”11月28日,在教育部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如此表示。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姜瑾則期望,通過抑制非理性的、快速擴張的衝動以後,能夠有利於更多的有教育情懷,有教育理想的人,來投資學前教育,踏踏實實、腳踏實地地辦學前教育,辦優質的學前教育。

中小學減負: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貫穿全年

抬頭班、佔坑班、瘋狂的海淀黃莊、焦慮的家長、喘不過氣的孩子……爲中小學學生“減負”,是2018年教育部門工作的重點之一。

針對近年來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開展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和素質教育要求的“應試”培訓,增加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加重家庭經濟負擔等問題,今年2月份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印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等,推動開展爲期1年半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8月,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

根據文件要求,2018年底前所有培訓機構整改工作必須完成。從下半年開始,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整改推進和督查督辦力度。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逼近年末,治理工作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從11月開始,教育部幾乎每隔半個月就會發一次進程公告。截至12月12日,全國已整改24.8萬所校外培訓機構,整改完成率達到90%。

與此同時 ,各類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也被進一步規範。

近年來,一些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了諸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競賽活動,有的違反規定擅自組織進行,有的存在嚴重“應試”傾向,有的與招生入學掛鉤,有的名爲發展教育實爲謀取利益,造成了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

今年2月,教育部發出《關於規範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錶彰等活動的公告》,查處了一批違規競賽活動;9月印發了《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對競賽的申報、認定、舉辦和日常監管作出詳細規定,強調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爲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在競賽產生的文件、證書、獎章顯著位置,要標註教育部批准文號以及“不作爲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等字樣。

與學生負擔重相關聯的結果之一,是中國學生近視率的節節攀升。

“很多人認爲,視力不良不是病,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很多人,包括家長、學校,寧願犧牲孩子的健康和視力,也不要讓他們在分數上落後半分。”在今年11月的一次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峯曾表示,要治“近視”先改“短視”,要徹底改變青少年體質健康下滑,包括視力不良的問題,就必須採取全社會、全方位的行動,來改變生活方式。

此前的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學生、政府相關部門應採取的防控措施,明確了各部門防控近視的職責和任務。《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

提升高教質量:打造“金課”,擠幹“水課”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2018年,關於提升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政策文件密集出臺。

2018年一開年,教育部就發佈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教育部介紹,這是向全國、全世界發佈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與全世界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發展潮流相一致,對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國標》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明確了各專業類的內涵、學科基礎、人才培養方向等。

有了國標,本科教育如何建設?如何進一步推動人才培養?如何加快建設“雙一流”?

9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等文件,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按照意見要求,全國高校將開展“集體行動”,嚴把畢業出口關,加強過程考覈,取消“清考”制度,並對教師評價等“指揮棒”進行調整。同時,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對當前高校落實“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和實施辦法提出了具體指導。

“一部分學生天天打遊戲、睡大覺、談戀愛,一部分教師(不是極少數)‘認認真真培養自己、馬馬虎虎培養學生’,一部分學校對本科教育‘領導精力投入不足、教師精力投入不足、學生精力投入不足、資源配置不足’的所謂‘好日子’應該也必須一去不復返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強調。

狠抓師德師風:出臺教師職業行爲準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教師隊伍質量高低成爲影響我國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因素。”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曾如此指出。

爲推動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據教育部介紹,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

緊接着,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質量水平的戰略性舉措,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的關鍵一招。

《計劃》針對當前教師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師德教育、培養規格層次、教師資源供給、教師教育模式、師範院校作用五個維度,提出五項重點任務,將主要措施明確爲十大行動,力求振興教師教育,從源頭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除此之外,爲鼓勵更多人加入到教師隊伍,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還轉發教育部等部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這是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決策部署的一項改革舉措,是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的一項關鍵制度。

《辦法》確立了師範生公費教育制度,從選拔錄取、履約任教、激勵措施、條件保障等方面對部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做了系統全面的規定,自印發施行之日起,標誌着我國師範生“免費教育”升級爲新時代“公費教育”。

鼓勵之外還有一系列嚴管。

今年11月,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爲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爲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爲十項準則》。配合準則出臺,還制定了《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爲處理的指導意見》《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爲處理辦法》,修訂了《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爲處理辦法》,建立起違規懲處和責任追究機制。其中強調,“不得與學生髮生任何不正當關係,嚴禁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爲”,“不得歧視、侮辱幼兒,嚴禁猥褻、虐待、傷害幼兒”等。

聚焦教育扶貧:關注教育資源均衡問題

2018年,“屏幕改變命運”等話題再度引發人們對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公平的思考。

爲打破貧困的代際傳播,實現資源的均衡佈局,今年1月,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了《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文件指出,將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教育扶貧,用3年時間打好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戰。其中,以“三區三州”爲重點,以補齊教育短板爲突破口,以解決瓶頸制約爲方向,推動教育新增資金、新增項目、新增舉措向“三區三州”傾斜。力爭到2020年,“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教育部介紹,兩類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好兩類學校,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爲此,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

《意見》針對兩類學校發展滯後問題,提出了統籌佈局規劃、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建設、強化經費保障、提高辦學水平五個方面解決措施,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補齊兩類學校短板,進一步振興鄉村教育,基本實現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爲鄉村學生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教育部在今年年初確定了11項攻堅行動,其中有一項就是要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既包括提升教室、實驗室、器材的配備,也包括軟件方面的支持,如農村教師素質的提升等。”今年12月28日,針對教育資源均衡問題,續梅表示,“教育信息化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重要的方面,這項工作近幾年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是還在路上,還需要繼續下更大的力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