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齡少男”王蒙的8個故事(非常值得一讀:尷尬也是瀟灑)

王蒙,鐵凝眼中的“高齡少男”,卻自詡爲愛“撒着歡兒”寫作的“隔壁老王”。

我對世界有興趣,有善意。儘管很多事情我不能得出結論,作家不是審判官。雖然有人認爲是世界的審判官。我認爲作家對世界來說,首先是一個感受者,是表達者,是世界的情人。作家有各式各樣的。有的是世界的詛咒者,這是特殊的。從我個人來說,我不希望和詛咒者接觸太多,影響健康和食慾。

有時我覺得用“尷尬風流”可以概括很多東西,比如度過了“尷尬風流”的一天,生活在“尷尬風流”的世界裏。

—— 王蒙

說是雞毛蒜皮,卻又餘味無盡。

道是不知所語,你我熟悉萬分。

不無尷尬狼狽,仍然精彩繽紛。

你道老氣橫秋,其實純粹天真。

兒童最宜閱讀,博士後也與聞。

哲學玄妙遐想,仍宜如廁伴君。

讀罷哈哈大笑,回想癡心傷心。

徹底平頭百姓,隨書飄飄騰雲。

有哭有喜有樂,似禪似道似神!

看不夠的“王氏段子”

《尷尬風流》《笑而不答》

400餘則微型小說、幽默小品

160餘幅漫畫大家插圖

摹寫世情百態、刻畫人心人性

幸與不幸,你的生活從未被糟蹋

主人公老王,你的老鄰居

我們都一樣

天真又圓熟,憨實又銳利

8則他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送給你

插圖繪製:徐鵬飛,人民日報社《諷刺與漫畫》主編、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主任、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常務理事。作品曾獲全國好新聞漫畫一等獎、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以及多項海外大獎。

1. 胖瘦

老王年輕時很瘦,體重經常維持在五十三公斤左右。這幾年——就是說改革開放供應改善以來——他的體重增加很快——目前是七十公斤了。

過去,朋友見到他就說:“啊,你又瘦了。”

老王笑道:“這麼說,我原來還不算太瘦啊。”

現在,朋友們見到老王常說:“你是不是又胖了?”

老王說:“也可能吧,其實也沒有多胖啊。”

再後來,朋友們見到他,有的說他瘦了,有的說他胖了。

他很高興,他說:“這說明我沒胖也沒瘦呀。”

高興完了他才黯然神傷,他想:“這說明,除了胖瘦,我已經提供不出什麼話題來啦。”

傷心了一會兒就不傷心了,沒事兒談談胖瘦,談談減肥、節食、補鈣、加鋅什麼的,上哪兒找這樣的好日子去呀!

2. 驚歎號

老王發現妻子說話當中的驚歎號日益增加,而逗號、分號、破折號與括弧日益減少。

妻子說:“太亂了!”“成了垃圾堆了!”

妻子說:“哎喲,痛死我了!”

妻子說:“今年的冬天太冷啦!”

妻子說:“從前的夏天有多少螢火蟲!”

妻子說:“這個殺蟲劑是假的!”

妻子說:“市上漲工資啦!”

老王希望妻子不要爲日常生活太辛苦,便陪妻子逛公園,妻子說:

“荷葉真綠!”

“門票真貴!”

“現在的年輕人穿得真漂亮!”

“人真多!”

“我們真的老啦!”

老王的眼睛裏沁出了淚花。

3. 養生

近日連續有幾位比老王還年輕一點的朋友去世了,老王去參加追悼吊暗,心裏很不好過。

老王去參加一位比老王年長三十多歲的教授祝壽的活動,見到老人精神奕奕,身兼幾十種社會職務,不免大受鼓舞,覺得一切都是來日方長,大有可爲。

他問老教授:“您的養生之道是什麼?”

教授說:“說來別人不信,我的養生之道的關鍵就是:不養生。我既不喫補養品,也不刻意鍛鍊健身;既不定期檢查身體,也不拒絕病時服藥……”

老王大喜,乃悟:以養生而養生者,養生之末流也;以不養生而養生者,養生之道可道非常道者也。

4. 英俊與瀟灑

老王年輕時過冬最注意戴帽子,他信奉護身先護頭的學說。近年來,由於暖冬,由於自己年歲漸大冬季很少出門,便很少用帽子了。大量帽子放在箱底塵封。

這年冬季,突然大冷起來,老王便從衣箱裏順手找了一頂帽子,戴上它去超市購物、下樓倒垃圾、飯後散步等等。

一位老鄰居見到了他,叫道:“你怎麼戴這樣的帽子,你從前戴那頂藍灰毛絨帽子的樣子是多麼英俊瀟灑啊。”

什麼?我戴過一頂藍灰毛絨帽子,戴上它居然還顯出了英俊瀟灑?

老王很開心,這一輩子,他從沒有聽到別人講到他的時候用“英俊瀟灑”這樣的字眼兒形容。老而得英,老而彌俊,老而益瀟,老而終灑,不是很酷的嗎?

老王換了一頂鴨舌帽戴,老鄰居見了,搖搖頭,說不是這頂,這頂太不合適了。

老王又找出一頂仿狐狸皮的三片瓦帽子,老鄰居說,更不像了,你又不是北大荒人。

老王翻箱倒櫃,找出一頂類似聖誕老人戴的尖頭毛線帽子。老鄰居說:“對不起,您可別生氣,您這麼一戴,像馬戲團的小丑兒!”

老王掘地三尺,找出來春夏秋冬各類老帽子,都不行。老王一上火,又到街對過的百貨公司買了幾頂新式帽子,價格不菲,但都沒有得到人民的認可。

老王想,我當年英俊瀟灑的時候,戴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帽子呢?

5. 符號

老王的妻子說要做香酥雞,她查了許多烹調書,做了許多準備,搞得天翻地覆,最後,做出了所謂的香酥雞。

老王喫了一口,幾乎吐了出來,腥臭苦辣噁心,諸惡俱全。

老王不好意思說不好,他知道他的妻子的性格,愈是這個時候愈是不可以講任何批評的意見。但他又實在是覺得難以忍受,他含淚大叫道:“我的上帝!真是太好喫了呀!”(他實際上想說的是:“真是太惡劣了呀!”)“香甜脆美,舉世無雙!”(實爲:“五毒七邪,豬狗不食!”)

“啊啊,你是烹調的大師,你是食文化的代表,你是心靈手巧的巨匠……”(實爲:“你是天字第一號的笨嫂,你是白癡,你是不可救藥的傻瓜!”)……

老王發泄得很痛快,王妻也聽得很受用。老王想,輕輕地把符號頗倒一下,世間的多少爭執都可以消除了啊!

6. 合作

老王的妻子很注意保持好心情,遇有親友來訪,她熱情地出去歡迎,但當親友離去時,她根本不相送,以免送行時自己傷感。這樣老王便專門送客,有時送到機場,有時送到火車站,有時送到公共汽車站,至少也送到門口。

慢慢養成習慣,客人一到他就計劃着怎樣送走。他發現,送行也是很愉快的。許多親友很有節制,告辭得很及時,令他依依不捨,深感人際關係美好,人不可以離羣索居。

有的客人特別是已退休者比較黏糊,嘴裏說着告辭,一坐又是一個小時;最後由他送行,人有一種解脫感、輕鬆感。

還有外地生活的老友,好不容易來一趟,卻受時間限制,不能暢談盡興,送別時他心情正在濃醒處。

所有去他們家做過客的人都覺得他倆合作得很好。

7. 意志

老了老了,老王忽發奇想,認爲應該鍛鍊自己的意志。

他試驗着命令自己明明想說話的時候偏偏不說,明明不想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說;想喫飯的時候硬是不喫,不想喫飯的時候反而勉強着喫;高興的時候要打蔫,難過的時候要興高采烈;見了好朋友不表示熱情,見了平素最討厭的人,一定要笑容滿面直至熱烈擁抱,等等。

這樣鍛鍊了幾天,他有點迷糊了:想說話的時候不說,這不就變成不想說話了嗎?而按照他的土政策,不想說話的時候他不是更應該說話了嗎?如果他判斷是自己更應該說話,那不就意味着他十分想說話因此更應該不說話了嗎?那麼,他到底是說才證明意志堅強,還是不說才證明意志堅強呢?

還有,到底什麼叫意志堅強呢?

想說話就說話,不想說話就不說話,想說好話就說好話,想說壞話就說壞話,是這樣意志堅強呢?還是想東偏偏西,想狗偏偏雞,想哭偏偏笑,想喜偏偏泣,是意志堅強呢?也就是說,是努力鍛鍊意志屬於意志堅強,還是聽其自然更堅強呢?爲什麼要意志堅強呢?爲什麼要操心自己的意志是否堅強呢?不操心又說明什麼呢?

老了老了,還堅強個什麼勁呢?

他愈來愈糊塗啦。

8. 死亡

老王在一個場合對人談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他說:

“我二十歲的時候最怕死;

三十歲的時候忘記了死;

四十歲的時候感到了死的臨近,悲哀得很;

五十歲的時候拼命進補藥和練氣功;

六十歲的時候想起死亡來輕輕噓一口氣;

七十歲時想到個體的這個下場覺得可笑……一百歲以後,我肯定什麼也不會想了。”

老王的一個素以智慧著名的朋友老丁說:“全是廢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