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爲了擴大宣傳效應,鼓舞士氣,獲取情報,上級指示部隊要多抓俘虜。可是呢,仗打起來後,抓俘虜卻不那麼容易。

  越軍搞的是三結合武裝力量體系,以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軍相結合,互相配合作戰。其中防守邊境一線的主要是地方部隊和民軍,富有作戰經驗,且本鄉本土,熟悉地形。戰術上也是我軍沒見過的一套,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跑,跑不了就散,化整爲零,變軍爲民,進林鑽洞,晝伏夜出,集零爲整,伺機偷襲,很不好對付。讓我軍頭疼的,就是越軍太能“溜”,變裝快,軍民難分,不好抓,也不好認。因此,作戰初期我軍在這方面喫了不少虧。

  當然,這麼大的一場戰爭,情況複雜多變,也不是說都那麼難抓俘虜。下面就舉一個比較典型的戰例,我軍尖刀排打垮越軍一個加強排,一次抓了15名俘虜。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東線我廣州軍區第55軍負責向邊境重鎮同登、坂然發起攻擊,牽制諒山方向的越軍步兵第3師,保障軍區主力順利發起高平戰役。第55軍164師位於軍左翼,任務是突破邊境,向坂然發展攻擊,殲滅守敵,爾後控制要點,準備抗擊諒山方向越軍的反衝擊。

  164師以步兵490團擔負正面主攻任務,突破邊境直逼坂然;並以步兵491團3營向坂然穿插,佔領要點,斷敵退路,阻敵增援,配合主力圍殲守敵。

  坂然是個小村莊,從邊境到坂然有一條羊腸小路相通,直線距離只有7公里。然而沿途羣山起伏,溝谷縱橫,草深樹密,荊棘叢生,實際距離要多出不少。步兵491團3營於2月17日拂曉6時40分出境穿插,全體人員跑步前進。但見羊腸小路蜿蜒曲折,時斷時續,一會遇到高山陡坡,一會又遇到寬溝深谷。3營指戰員一刻不停,遇到陡坡就手腳並用攀登而上,遇到山溝就滑溜而下或是抓住藤葛蕩過去,遇到深草密棘就硬鑽過去。路上還碰到一座6米多深的斷崖,旁邊無路可走。爲爭取時間,幹部冒着危險帶頭往下跳,戰士們跟着跳下斷崖,有的人摔傷或扭傷了腳,仍忍痛頑強跟着部隊前進。

  穿插發起半個小時後,沿途遇到小股越軍阻擊。3營並不戀戰,組織一部以火力壓制和勇猛衝擊,堅決將敵人打散,保障營主力繼續穿插。這樣,經過1小時40分鐘長驅猛趕,3營連續翻越7座高山,擊破越軍6次伏擊和阻擊,提前插到指定位置,隨即投入戰鬥。

  3營7連的尖刀排一口氣插到坂然村南側,發現前方公路上停着一輛卡車,車旁邊和公路上有3、40名越軍。看這意思這卡車好像是壞了,正在檢修。尖刀排胡排長當即判斷,這股越軍是想乘車沿公路西逃。真是來得正好!胡排長立即指揮全排散開,搶佔有利地形,準備戰鬥。

  公路上的越軍挺着急的樣子,圍着卡車嘰哩哇啦咋呼着。突然有人發現中國兵殺過來了,頓時炸了窩,有喊的,有跳的,有往車下鑽的,有往旁邊跑的,還有的慌忙趴在地上向尖刀排開槍。胡排長也沒客氣,大喊一聲“打”,全排猛烈開火、投彈,迅速炸燬了汽車,打得公路上的越軍屍橫遍地。趁此時機,胡排長指揮幾個班分路向敵人迂迴,把這股越軍包圍起來。

  胡排長心想,戰前上級指示要多抓俘虜,揚我大國軍威,現在正是好機會。於是,他叫跟隨尖刀排的越語翻譯喊話,發動政治攻勢,敦促敵人投降。不料翻譯剛喊了幾句,越軍就噼噼啪啪向這邊開槍。胡排長心頭火起,命令再給我打!於是戰士們又是一頓機槍手榴彈,公路上的越軍死的死、傷的傷,不敢再頑抗了。這時胡排長又發起政治攻勢,他說一句,讓翻譯照着翻一句,意思就是“你們只有放下武器投降纔有活路,我們中國軍隊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受傷的給予治療,將來還送你們回家。”公路上的越軍進退無路,被打得沒了鬥志,聽到這樣的喊話,便紛紛扔下槍舉起雙手投降。胡排長立即指揮戰士衝上去,連抓帶繳,乾淨利索將這股越軍全殲。

  在這次遭遇戰鬥中,尖刀排組織有力,機智勇猛,打垮了越軍高祿縣獨立營一個加強排,斃敵23人,俘敵15人,打了一個漂亮仗。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坂然進攻戰鬥164師各部共斃傷越軍300多人,俘虜25人。而尖刀排抓的俘虜就佔到全師俘敵總數的60%,因此受到了上級嘉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