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明读诗 | 一朝春醒 万物清明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承继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这个清明节假期,无论你是把酒释别愁,还是赏花且忘忧,这些诗词,必须读一读。

青岛广电新闻中心青岛新闻广播FM107.6清明节特别策划《清明读诗》,今天主播王奔为您读诗。

清明

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苏轼悼念亡妻的这首词凄婉哀伤、感情真挚。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词人的感情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情感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

清明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清明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据孟棨《本事诗》记载: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在当时流传甚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