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是這個馬紮,逐步改變了中國人的起居習慣,從席地坐變爲垂足坐了。唐宋時期,隨着馬紮以及交椅的廣泛使用,中國人開始逐漸接受了高坐的習慣,改爲垂足坐了。

曹操行軍打仗的時候竟然要把家裏的牀帶上!

來源丨喜馬拉雅FM精品課《凱叔&馬未都:給孩子聽的中國史》

編輯丨田瀟湘

在唐宋之前,中國人都習慣席地而坐,到了唐代開始逐步高坐起來,宋代以後逐漸從席地坐到垂足坐。

中國人從上古時期,就一直採用席地坐的方式起居。爲什麼中國人會採用席地坐的方式呢?這個原因很複雜,主要是自然氣候、生活環境和習慣養成的。由於一直是席地坐,坐在主位上的人,身份尊貴,所以“主席”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中國人早期使用的傢俱也都很低矮,人們白天的活動場所,晚上鋪上褥子就可以睡覺了。你看,現在的日本、韓國還是這個樣子呢。如果有客人來借宿,就把掛在牆上的“榻”取下來,所以現在外出住酒店,就叫“下榻”。

從席地坐到垂足坐

那麼,爲什麼中國人又從席地坐轉變爲垂足坐了呢?這是受到北方民族的影響,他們常年騎馬遊走,習慣於高坐,遇到部落首領征戰或狩獵途中,需要議事或者休息的時候,他們就會從馬背上,拿下一個兩腿交叉的座椅,坐面用獸皮繃的,後來也有用帆布或麻繩的,這就是馬紮。

曹操行軍打仗的時候竟然要把家裏的牀帶上!

馬紮,你一定知道吧,很多人家裏現在還有呢。正是這個馬紮,逐步改變了中國人的起居習慣,從席地坐變爲垂足坐了。

馬紮從東漢晚期就已經進入中原了,當時稱爲“胡牀”,胡是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這個牀是裝載的意思,和現在的睡覺用的牀,不是一個概念。馬紮作爲一個輕便的座椅,太實用了。

古人的牀是放在牆角的

《三國志》記載,曹操在出行時,都要帶上胡牀。宋人記載“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牀,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說的是,漢靈帝喜歡穿胡服,用胡牀,交椅就是從胡牀改裝而來的。

因爲馬紮都是首領或高官使用,所以就有了身份的象徵,做成交椅之後,也有了“第一把交椅”的權力代表之意。唐宋時期,隨着馬紮以及交椅的廣泛使用,中國人開始逐漸接受了高坐的習慣,改爲垂足坐了。

曹操行軍打仗的時候竟然要把家裏的牀帶上!

之前講過李白的唐詩“牀前明月光”,這個牀就是胡牀。李白還有“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的詩句,你想,過去人們睡覺使用的牀,都是放置在牆角的,怎麼可能繞來繞去呢?這個牀,也是胡牀,即馬紮。

好了,關於中國人起居的故事,今天就說到這兒。後面,觀復貓還會給大家介紹很多傳統傢俱,然後再接着說。大家要搞清楚,中國人緣於什麼用具,從席地坐改變爲垂足坐的!

——end——

曹操行軍打仗的時候竟然要把家裏的牀帶上!

關於主播

《凱叔&馬未都:給孩子聽的中國史》 凱叔遇見馬爺!一個是故事大王凱叔,一個是文化學者馬未都,重磅聯手推出給孩子們定製的中國歷史課,有趣有料!

260個真實歷史故事,260個文物講解小貼士,再加上馬未都爺爺的52堂歷史冷知識課,24集特別節目,這就是《凱叔講歷史》送給孩子的一份大禮。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