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聘礼的内容不断改变,大多数地方,已取消了两贴,但仍然从这些传统习俗可以看出:广东及湛江地区,非常注重婚嫁礼仪,男女双方家庭都讲究一个“礼”字,聘礼嫁妆是礼尚往来,看重的是孩子们的幸福。在广东,在湛江,从古至今对于聘礼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但比较注重传统的礼仪和形式,女方家庭一般不会提出过份要求,甚至“倒贴”嫁女,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下粤西湛江的相关民俗。

聘礼,在古时候,本意是指聘请时给的表示敬意的礼物。这个聘请肯定不仅是指夫妻关系了,聘为门客,聘为师傅,聘为手下,都可以的,“招聘”也是这个意思。

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现在,聘礼多用于订婚时,男方家给女方家的财礼,一般为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钱或物。近年来,聘礼这个词在网络上成了热点。

本来现在生活压力就大,农村的光棍就多。而某些地方的女方家庭,狮子大张口,要车要房要几十万的现金,使得男方家庭压力山大,甚至举家借债来给儿子结婚。所以网友讽刺这种行为不是嫁女儿,而是卖女儿。

为什么有人说湛江嫁女儿是“倒贴”?了解下这里的婚嫁习俗吧

其实中国古汉族的聘礼从来都是“意思”一下,讲究的是一种礼尚往来,高额聘礼让男方家庭陷入困境,就失去原来的意义了。因为婚姻本身是让生活过得更好,而不是让亲人们受累。

在广东,在湛江,从古至今对于聘礼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但比较注重传统的礼仪和形式,女方家庭一般不会提出过份要求,甚至“倒贴”嫁女,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下粤西湛江的相关民俗。

在湛江,男女双方合八字后,下一步是择日子和送聘礼。择日子也叫择时辰,即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一般也是请算命先生择日。也有人不找算命先生,而是通过看“通书”(老黄历)定日期,目的都是祈求讨个吉祥日子。

为什么有人说湛江嫁女儿是“倒贴”?了解下这里的婚嫁习俗吧

送聘礼,是男方送聘礼到女家,俗叫“过礼”。过去,湛江人送聘礼也有一定程序,需用红纸写“通名贴”和“礼目贴”各一份。“通名贴”正面写“富金”两字,背面写“姻弟某某某顿首拜”。“礼目贴”则开具礼品目录和礼金数目。这里的姻弟是指未来的亲家爷(外父佬)。

一般聘礼少不了鸡公鸡乸一对、猪腿、槟榔、礼饼等,数目均为双数,意好事成双。聘礼由姻弟派人送到女方家,特别要找些力气壮的男亲戚们,排着长队,挑着担子走到男方家才有气势,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展现女方的实力。所以湛江有将帮人做好事称作“当大叔”的俗语。

女方受礼后,需“回聘”,又叫“回盘”,也开具“通名贴”和“礼目贴”。一般退送男方来礼若干,增添已备礼物,其中红纸包装的米粉制作 “状元糕”不可少,希望今后生下子女能有出息,享受荣华富贵。“礼目贴”,则是日后嫁妆的清单。

为什么有人说湛江嫁女儿是“倒贴”?了解下这里的婚嫁习俗吧

随着社会发展,聘礼的内容不断改变,大多数地方,已取消了两贴,但仍然从这些传统习俗可以看出:广东及湛江地区,非常注重婚嫁礼仪,男女双方家庭都讲究一个“礼”字,聘礼嫁妆是礼尚往来,看重的是孩子们的幸福。女方狮子大张口要天价聘礼,男方举家借债娶媳妇,这样的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聘礼多是钱、布、衣服、糖饼、果品之类;七十年代兴起“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八十年代转为金钱和高级电器,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九十年代起时兴金戒指、金项链等。到现在,除了金饰和电器,也有现金,一般是意思一下,送个吉利数字,比如送“9999”元,希望婚姻天长地久。

为什么有人说湛江嫁女儿是“倒贴”?了解下这里的婚嫁习俗吧

过去聘礼一般留给女方家长,现在这些聘礼,除聘金外,几乎结婚时都随女到男家使用。女家收到聘礼,会把一些礼品,如糖果饼干之类,分赠亲友邻居,告之女儿出嫁在即。

现在,在广东及湛江,有条件的女方家在嫁妆中“倒贴”是常事,送家电、现金、车、房、装修的都有,甚至一起举办婚礼酒席,称为“联姻”。表面上看是亏了,但女儿的地位也因此而巩固了,在男方家族中有地位,说得起话,谁也不敢小看,也是为女儿幸福着想。

加之我国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有的家庭孩子少甚至就一个独生女儿,家庭条件好的女方家庭数量越来越多,“倒贴”嫁女的事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就算家庭条件好,广东女孩大多有着传统的贤淑美德,所以有人说,要娶老婆就娶广东的,不仅温柔贤惠,还没有过份的彩礼要求。

为什么有人说湛江嫁女儿是“倒贴”?了解下这里的婚嫁习俗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