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傑青作爲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學術榮譽,每年評比都是十分激烈的。由於單年度僅僅有200個名額,其中還有1/4要被科研院所佔據,高校每年入選傑青總數在140人左右。2018年國家傑青評選結果已經出爐,各大高校表現卻各有不同。而由於博士階段是科研出成果的階段,讀博期間的研究方向和所取得的成果與個人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小編對近5年國家傑青的博士校友數進行了統計,下面一起看一下到底哪些高校貢獻了最多的傑青:

通過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到:清華大學近5年國家傑青博士校友數最多,總計高達55人,平均每年國家傑青校友數上雙。尤其是2018年,清華有15個博士校友,是排名第二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第三位的北京大學校友數之和。在國家傑青這類頂級人才培養方面,清華確實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幾年在國家傑青評選上逐漸發力,2016年和2017年博士校友數甚至上雙。中科大雖然本科生規模不大,但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中科大起步非常早,其規模也不比清華、北大小多少。從整體來看,中科大的學生成才率還是很高的,不然也不會被稱爲“科研殿堂”。

排名第三位的北京大學和排名第四位的浙江大學差距並不大,兩校每年的博士校友數據也是非常接近。第五位是南京大學,從近5年的數據來看,南大每年的校友數都穩定在3、4位。上海的兩所高校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博士校友總數相同,這一數據要比本科校友數好了很多。上交和復旦的自身造血能力一直被詬病,雖然生源很好,但這兩校的本科畢業生走科研道路的確實不多。南開大學表現也不錯,雖然整體實力有所下滑,但在這類頂級人才評選上從未掉鏈子。而像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傳統工科強校,在本科校友數排名上都是進入了前10。

​排名最高的非985、211工程大學是北京協和醫學院,這所大學雖然沒有名校的名頭,但實力卻不弱於任何一所重點大學的醫學院。這所被稱爲醫學殿堂的高校,每年傑青評選都會有3、4名的校友,表現相當不錯。211工程高校裏,華中農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表現不錯。尤其是中國地質大學,2018年貢獻了3位博士校友。重點高校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表現都很一般,尤其是北航,連續兩年沒有傑青博士校友,而且從入選數來看也並不理想。這些高校需要加油了,畢竟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才培養指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