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故鄉】耶路撒冷聖地

“耶路撒冷啊!我們的雙足,已經站立在你的門口。耶路撒冷建築的好似京城,確是內部劃一整齊的京城”。

這是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以色列民,到這聖城的時候的歡呼(詠122:2—3)。是的,他們都知道,耶路撒冷是“集會的城邑”,是“安全的寓所”,是“不動搖的帳幕”(依33:20),因爲她是上主的聖山(詠2:6),是天主的居所(匝8;3),是他特選的聖殿(編下6:6),是他特愛的城池(詠87:2)。因此,耶路撒冷爲他們,是個“聖城”(依52:1;厄下11:1),是永遠不能也下許遺忘的聖地(詠137:5—6)。

這個在舊約時代已經是“聖”的城池,在新約時代 更是一個“聖城”,是一塊“聖地”不但是因爲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曾在那裏行過聖蹟(若5:5—9;9:1—38)或“天天坐在聖殿內施教“(瑪26:55;或19:47),而且特別是因爲在那裏,他—人類的救主—”爲我們把自己交出,獻於天主作爲馨香的祭品“(弗5:2),爲我們“貶抑了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8),把他最後的一滴寶血都流盡(若19:34),給我們掙來了“永遠的救贖”(希是9:12)。

釋名:“耶路撒冷”,解說“平安在望”。在公元前約二千年的埃及文獻中,原稱爲“烏魯撒冷”,解說“撒冷城’或“願撒冷眷護”:“撒冷”是遠古時代敬奉的一個神,或許就是客納罕人所崇拜的“健康神’’吧!因此 ,耶路撒冷的古代名字,也簡稱爲”撒冷”(創14:18;詠76:3)。

在聖經的文字中,耶路撒冷屢屢稱爲“熙雍”(依2:3;詠51;20等),或“熙雍山”(詠74:2;125:1等)多次詩人還用“人位化”或“擬人化”名字,稱她爲“耶路撒冷女郎”(匝9:9;索3:14等)”,“熙雍女郎”(依1:8;耶4:31等)或“熙雍處女”(哀2:13及18)。正爲了這緣故,方濟會神父主辦的思高聖經學會所譯的聖經,常以女性的代名詞“她”來指耶路撒冷或熙雍。

“熙雍”,原指今日耶路撒冷城東南曷費耳山上的“熙雍山堡”(撒下5:7),其後先知及詩人們才用它來指整個的耶路撒冷城。至於“熙雍”這名字解說什麼,已無從稽考。

歷史:今日的耶路撒冷,有“新城”和“舊城”;我們這裏要說的只是 “舊城”,因爲只這“舊城”纔是聖經的歷史的舞臺。按考古家的發掘研究,遠在公元前四千年,在耶路撒冷已有人跡存在。當時的耶路撒冷,位於今日“舊城”東南的曷費耳山丘上。

公元前三千年,客納罕人佔領了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也就成了他們的領域。若蘇厄領以色列民入福地的時候(公元 前1200年),耶路撒冷是耶步斯人的城池(蘇18:16),名叫“耶布斯”(蘇18:28):以色列民雖然擒獲了它的君王(蘇10:23),但卻未能攻破這個城池(蘇15:63;民1:21)。二百多年後,達味才用暗計取了耶步斯人的堡壘(撒下5:8),(撒下5:8),即我們上述的“熙雍山堡”(撒下5:7),把它改名爲“達味城”(撒下5:9),且向西北部大加建築,圍以城牆(編上19:8)。從此,耶路撒冷便成了以色列民的政冶中心。不久,達味把約櫃從巴阿拉遷入耶路撒冷,並起意在那裏給上主建一所聖殿(撒下6及7):那時,耶路撒冷也成了以色列民的宗教中心。

達味起意的,他的兒子撒羅滿(公元前970至930年)便實踐了;他向達味城北部擴展,在那裏建了一所堂皇的聖殿以外(列上5及6),還給自己和自己的妻子築了兩座奢華的宮殿(列上7:1—12),而且還築了城牆(列上9:15),把他新建的工程和達味城圍在一起。可惜這個豪華的城池,隨着猶大國的滅亡(公元前586年),也遭受了浩劫,致使耶肋米亞先知哭吊她說:“怎麼!這個人煙稠密的京都,卻孤坐獨處!從前是萬民的主母,現在好像成了寡婦;往日是諸郡的王后,如今竟然成了奴僕”(哀1:1)!

從巴比倫充軍回來後(公元前538年),以色列民雖重修聖殿( 厄上3)和聖城(厄下3— 6),但是撒羅滿時代的豪華,該等到大黑落德王時代(公元前37—4年)才能復興起來。他除了重建和裝修聖殿和城牆以外,還在聖殿北面,建築了馳名的“安多尼堡壘”。並且,向聖城西面擴展,像在耶裏哥一般,建築了希臘羅馬式的皇宮、壘塔、市場、露天戰場、跑馬場等,實在是不能再體面和壯麗了。新經裏記載的耶路撒冷,就是大黑落德興建的這城池。

【耶穌的故鄉】耶路撒冷聖地

可是,正是對着這豪華的聖城,耶穌哭着說:“日子將臨於你,你的仇敵要在你四周築起壁壘,包圍你,四面窘困你,又要蕩平你及你內的子民,在你內決不留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上……“(路19:43—44)。這個預言果然在公元后七十年的八月間應驗了。在羅馬軍隊的進擊下,聖城和聖殿都遭受了徹底的毀滅,只剩下建築在西北面的幾個壘塔和聖殿西南的一段圍牆;這段圍牆是用巨型的石塊築成的,今日猶存,稱爲“哭吊牆”,因爲猶太人,屢屢到那裏哭悼聖城的毀滅。

今日的耶路撒冷,分“新城”和“舊城”。“新城”是個現代化的大城市,位於舊城以西,興建於1860年,全部是以色列國的領土,也是他們的首都;“舊城”是聖城的舊址,古色古香,面積不達四方公里,這“舊城”的城牆大部分是1542年的建築。舊城裏,聖殿的遺蹟已一掃而空,至於其他聖地,有賴於君士坦王、十字軍和方濟會士六百年來的努力,仍保存下來。這些聖地,我們將在下面繼續給講求讀者們介紹。

形勢:但是,爲使讀者們能更具體地明白下面的文字,並更設身處地去體會耶穌的苦難事蹟,這裏我們得先把耶穌時代聖城的形勢,給讀者們一簡短的介紹。

耶穌時代的耶路撒冷,由兩個山組成。東面的山,跋海740公尺,西面的則跋海770公尺,其間有一深谷,這深谷名叫提洛培安谷,今日已填高了廿多公尺。在東面的山領上,有聖殿和安多尼堡壘,堡壘以北,有貝特匝達池(若5:2)。至於西面的山領,又分爲上城下城,在“上城”北部城牆外,有加爾瓦略山,即哥耳哥達;在上城西部有黑落德宮殿,而在西南則有亞納斯府和晚餐廳;在“下城”,與耶穌傳教生活有關的,有史羅亞池(若9:7—11);這池的西南,便是哈刻達瑪田,變即“血田”(瑪27:8),傳說這就是猶達斯上吊的地方(宗1:18)。

【耶穌的故鄉】耶路撒冷聖地

聖城的四周都有山領圍着(詠125:2),與新經有關的,是東面的阿里瓦山,即橄欖山,革責瑪尼山園就在山園下。全城除了北部與山連在一起以外,四周都是山谷,東有克德龍谷,西有革厄納谷(即古經的本希農谷),這兩谷在聖城南部共匯,直下死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