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象之爭”已經被西方媒體說了好多年,中國人對這種炒作沒多大興趣,但有些印度人卻對此樂此不疲,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這不,印度《經濟時報》剛又刊發一篇和中國對比的文章,題目是“中國如此害怕印度的五大理由”。怎麼樣,光看這題目確實夠讓人“害怕”的。

印度《經濟時報》報道截圖

文章開頭還算“謙虛”,導語是:“儘管印度在多個領域遠落後於中國,這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正對印度在外商投資、技術和製造方面的進步感到警惕。印度與美國的密切軍事關係是中國的又一個重大關切。中國已經意識到,印度擁有很大潛力,如何能夠充分釋放潛力,印度可以成爲中國的主要威脅。”

文章接下來詳細列舉了這五大理由:

一、外商直接投資

中國外匯儲備正在減少,印度則積極地推動自己成爲外商投資的目的地。2015年,印度首次成爲最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吸引外資630億美元,超過了中國(566億美元)和美國(596億美元)。這在中國敲響了警鐘。

本號點評:

不知道印媒從哪兒得到的數據,環環從中國商務部網站查到的數據是,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3.5億元人民幣(合1262.7億美元),2016年1260億美元。數據無所謂了,環環想強調的一點是: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456.7億美元,已經成了資本淨輸出國。

二、製造

隨着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害怕在製造業領域被印度超過。《環球時報》最近一篇文章寫道,“中國應該對印度日益增長的製造業競爭力多加關注”。最近有分析提到,中國製造業的計時工資是印度的5倍。這篇文章的由頭是今年一月印度對中國的出口大幅增加42%。

本號點評:

感謝印媒如此重視《環球時報》,不過依據德勤發佈的2016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排名:中國第一,印度第十一。

三、人才

美國軟件公司CA Technologies遣散了在中國的300人研發團隊,卻在印度建立了2000人的團隊。這是印度擁有更好技術人才儲備的證明。

本號點評:

在IT領域,中印可謂各有所長。印度一些頂級人才在硅谷佔據要職,印度的軟件外包產業也比較發達。中國在硬件製造、基礎設施、信息產業總量上強於印度,2016年世界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有三家,印度沒有。外國科技公司轉向印度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中國軟件業薪酬是印度的5倍。

四、技術

當印度利用一枚火箭一次性發射104顆衛星,打破俄羅斯“一箭37星”紀錄時,中國媒體輕描淡寫,不過幾天后,他們改變立場,表示中國在太空技術領域可以向印度學習。印度在太空領域的成就足以令中國羨慕,印度領先中國實現了火星探測。

本號點評:

環環的確注意到了印度的“一箭104星”,不過最大的一顆600多公斤,其餘的都是“小不點兒”,加起來一共一噸多點。印度還沒有實現載人航天。當然在太空技術領域,印度確實有一套,擅長“花小錢辦大事”。

五、印度和美國的軍事關係

去年,印度和美國簽訂了後勤補給協議,使雙方軍隊可以使用對方基地進行維修和補充。儘管中國媒體貶低協議的重要性,但它已經成了中國的一個大麻煩。這意味着美國不僅可以控制印度洋,也可以輕易從印度進入南海。

本號點評:

印度可以與美軍籤協議,中國可以與美軍掰手腕。

還是來看看印度網友們的評論吧:

好的分析報道我完全同意並欣賞你的觀點印度可以讓中國感到擔憂,但我們的政治家和地區政黨的做所作爲讓中國感到舒服……中國在太空技術領域落後印度……!!讀不下去了……非常糟糕的文章,印度在以上各個領域都落後中國,但作者仍愚蠢地闡述。非常不成熟和糟糕的文章在中國沒有人在乎印度,更別說害怕印度了。看看他們的媒體,再看看我們的媒體,我們每天都把自己和中國對比,試圖想證明什麼……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做的是與拉美、中東等世界其他地區簽署協議。從國外角度看,是印度害怕中國。中國媒體上沒有或很少有對印度的批評,反觀印度,媒體上天天抨擊中國。印度媒體要往前走,必須放棄這種“圍攻”。諷刺的是,印度媒體對美國越來越積極,而美國媒體近些年比中國媒體對印度更有惡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