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 13 日

紅光與藍光波段的鉛筆星雲

影像提供與版權:José Joaquín Perez

說明:這道激波以每小時超過500,000公里的速度犁過星際空間。在這幅美麗清晰細緻的彩色組合影的像中央附近,向上移動的纖細明亮辮狀波紋,其實幾乎側向着我們的一團層狀宇宙輝光雲氣上的漣漪。這團編錄號爲NGC 2736的星雲,因爲擁有細長的外貌而獲得鉛筆星雲的雅號。鉛筆星雲離我們約800光年遠,長約5光年左右,是船帆座超新星遺蹟的一小部份。船帆座超新星遺蹟本身的直徑則在100光年左右,是人類在11,000年前所見的一個恆星爆炸事件,所留下的擴張恆星碎片雲。最起初,爆炸激波的速度高達每小時數百萬公里,但隨着它掃集周遭的星際雲氣,速度已大幅降低。在這幅窄波段廣角影像裏,紅及藍色澤分別標示了來自電離氫原子和氧原子的特徵輻射。

2018 年 8 月 14 日

室女座星系團中心的M86

影像提供與版權:Mark Hanson, Stan Watson Obs.

說明:這二個大星系之間有氣體橋相連嗎?很可能有,但非常難確認。這張跨幅與滿月相當的影像左上角的M86,是一個在鄰近室女座星系團中心附近的龐大橢圓星系。而我們的銀河系,正在掉向大約5千萬光年之外的室女座星系團。M86的右下方,則座落着不尋常的螺旋星系NGC 4438,它和鄰近的星系NGC 4435合稱爲雙眼星系(亦名爲Arp 120)。作爲此區域較長曝光影像之一的這幅主題照片,顯示環拱在M86周圍的泛紅輝光氣體,看似也連結它與NGC 4438。 我們星系的捲雲,恰好也位在室女座星系團的前方。針對這團氣體的觀測顯示,它的低移動速率與銀河捲雲的假說較吻合。然而,還有待未來的研究提供明確的答案,同時或許也能解答NGC 4435向外伸展的泛藍螺旋臂是如何產生的。

2018 年 8 月 15 日

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

影像提供與版權:John Kraus

說明:何時是紦探測器往太陽發射的最佳時候? 這並非是句搞笑的話。因爲在上個週末的發射之後,這個開創歷史的答案是“黑夜”。 在此例裏,黑夜之所以重要,除了美國航太總署帕克太陽探測器(PSP)規畫軌道的發射窗是在夜晚之外,在太陽附近時,太多數的PSP儀器得在遮罩產生的影子裏運轉,等同於它得產生自已的恆夜。 不過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帕克太陽探測器 得旋過金星 7次,在拋棄夠多的軌道能量後,才能完成靠近太陽的旅程。 帕克太陽探測器 的最終目標,是以不到9倍地球半徑的危險間距掠過太陽。 在這個距離時,帕克太陽探測器太陽遮罩 的向陽面,溫度 會高達攝氏1,400度,熱到許多種玻璃都會熔化。 不過,遮罩影子裏的溫度會在室溫左右。 帕克太陽探測器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讓人類得以深入瞭解會衝擊地球人造衛星和電力系統的太陽爆發。 上面這幅影像,是帕克太陽探測器由聯合發射聯盟的三角洲四型重載火箭推送,在星期天清晨進行夜間發射 的景象。(Parker Solar Probe 帕克太陽探測器)

2018 年 8 月 16 日

帕克探測器與英仙座流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 Derek Demeter (Emil Buehler Planetarium)

說明:在這幅攝於星期日清晨、今年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附近的組合影像裏,有一顆明亮的英仙座流星掠過右上角。英仙座流星的速率不慢,這些來自史威福-塔託週期彗星的塵埃微粒,以大約每秒60公里(時速216,000公里)的高速穿過地球高層大氣,然後發生汽化發光。當時攝影者位在離卡那維爾角空軍基地第37號太空發射設施約3公里之處,影像同時也記錄了三角洲四型重載火箭,推送帕克太陽探測器進入清晨天空中,爲時長達4分鐘的明亮煙痕。正在前往金星,以進行7次重力協航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在7年任務期裏,將漸次減少它和太陽的最近距離。終極的目標是降到6百10萬公里,大約是水星和太陽間距的1/8,近在太陽稀薄的外層大氣─日冕層之內。屆時,它的移動速率大約爲每秒190公里(時速688,000公里),成爲來自地球的最高速太空船。

2018 年 8 月 17 日

英仙座火流星與久現流星遺蹟

影像提供與版權: Petr Horálek

說明:在8月12日當地子夜之前,這顆極端明亮的英仙座流星,閃現在地球.斯洛伐克.波隆尼黑暗天空公園的上空。 這顆從夏季銀河旁邊掠過 的流星,剛開始的色澤,可能是源自這羣流星雨流星特有的高運動速率。 以大約每秒60公里高速移動的英仙座流星,在通過地球高層大氣時,會激發出氧原子的綠光輻射。 另一個明亮流星的特徵是:這顆英仙座流星留下了名爲“久現流星遺蹟”的流星痕,在高空大氣中飄流。 影像這些保留原始影像尺度、拍攝時間相隔1分鐘的嵌圖,呈現了它的演化過程。 相較於流星短暫的亮閃,這些幽靈般的流星遺蹟真的是綿延許久。 過了一小時,這個暗淡的流星遺蹟依然可辨,而且已擴張成涵蓋超過80度天空的龐然巨物。

2018 年 8 月 18 日

看見土衛六

影像提供:VIMS Team, U. Arizona, ESA, NASA

說明:包覆著厚重大氣的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非常難以窺見其真貌。 土衛六高層大氣的懸浮微粒,形成幾乎 無法透視的霧霾,更會強烈散射可見光,因此讓可見光波段的觀測難以見到其表面特徵。 不過紅外光受到的散射較弱,大氣吸收也較少,能夠取得較佳的土衛六表面影像。 環拱在中心可見光影像周圍的紅外光土衛六照片,即是這顆迷人的衛星截自目前最清晰的紅外光影像。 這6張 和卡西尼號可見光影像形成強烈對比的假色照片,提交自卡西尼號太空船上的可見光及紅外光成像光譜儀(VIMS),在13年期間拍攝的影像數據。

2018 年 8 月 19 日

新西蘭上空的糙面雲

影像提供與版權:Witta Priester

說明:這是什麼型態的雲種呢? 目前這種具有不尋常結構的雲種,其成因不明,而且雖然外觀頗爲兇惡,但並不像是惡劣天氣的前兆。 近在去年才被確定爲新雲種的糙面雲 ,外觀頗爲懾人,出現的時機不明,相對少被研究。 相較於大多數雲種的底部是平的,糙面雲的底部有明顯的垂直結構。 因此專家推測糙面雲可能與某些雲種相關,像是形成於山區附近的莢狀雲、與雷暴系統有關的乳狀雲、或焚風--一種出現在背山面,沿着山坡往下吹的乾熱風。 發生在新西蘭南島東岸的焚風 ,則名爲西北雲弧 。 這張2005年攝於新西蘭.坎特伯雷.漢默泉的主題影像,這團波狀雲由於陽光側照,所以得以見到許多雲團的細微結構。(Asperitas Clouds 糙面雲)

由星友空間網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鏡像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獲取更多天文和天象信息,請關注微博及微信公衆號天文在線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