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Scope發生 | 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馬蒂斯《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和莫奈《拉瓦古的塞納河》亮相北京

“這些曾爲我和佩吉帶來無比愉悅的藏品將再度與世人分享,呈現在其他熱心藏家的眼前,希望他們能像我倆一樣,從藏品中找到我們過去數十載所獲得的那般快樂與滿足感。”

——大衛·洛克菲勒

從左至右: 佳士得中國董事總經理劉珺;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聯合主席Giovanna Bertazzoni; 佳士得中國區主席蔡金青;佳士得印象派與現代藝術部中國區總監譚波

2018年4月6日,繼香港、倫敦等地巡展後,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的亨利·馬蒂斯的《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和勞德·莫奈《拉瓦古的塞納河》,巡展至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展覽至4月7日。4月10日將巡展至上海。僅有的兩天展期,爲藏家及藝術愛好者提供瞭解這個傳奇家族極其珍貴藏品的難得契機。

亨利·馬蒂斯 《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 1923年創作於尼斯

1923年,在尼斯創作《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時馬蒂斯已經54歲,不管在色彩的判斷和運用,還是繪畫的技巧上,藝術家都處在一個成熟期,而在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城市(此前馬蒂斯一直生活在法國北部的巴黎等地),尼斯的陽光爲馬蒂斯的光色運用帶來了重要的意義和靈感。同時畫中的宮娥,即側臥的女像,也是馬蒂斯最重要的模特之一,她兼具法國和摩洛哥血統,曾爲舞蹈家的身材頗爲姣好,身體線條也極具造型感和雕塑感。畫面中色彩的力量和快感、線條的節奏、畫面的結構佈局等繪畫元素的運用,可謂相當精彩。

同時,在這件作品中我們還能看到一些大師對馬蒂斯的啓發,譬如雷諾阿的色彩(雷諾阿也曾住在尼斯,馬蒂斯曾拜訪過他的畫室和花園),還有塞尚的結構和立體表現,都在這張畫中得到呈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身紡織世家的馬蒂斯,對紡織品的質感處理可謂自成一派,而這種到位的把握在《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作品中的花樣與物件形態渾然天成,被譽爲私人收藏中最頂尖之馬蒂斯名作。

馬蒂斯《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在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展出

該作品一直掛在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位於赫遜松莊園的客廳內

自上世紀50年代購藏這幅畫作,此鉅作一直掛在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位於赫遜松莊園客廳之內,作品的品相可謂達到了一個完美的狀態,畫面的線條、色彩幾乎跟剛創作完成時別無二致。而《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五千至八千萬美元的估價也是拍賣史上估價最高的馬蒂斯作品,或有望刷新藝術家的個人拍賣紀錄。

佳士得印象派與現代藝術部中國區總監譚波爲媒體介紹《拉瓦古的塞納河》

此外,大衛·洛克菲勒收藏的第一幅莫奈作品《拉瓦古的塞納河》,也在展覽中與馬蒂斯同臺展出。《拉瓦古的塞納河》是莫奈剛剛搬到佛特依(音)小鎮時創作,畫面的視角是從他居住的房子看向對岸的塞納河——拉瓦古小村紅瓦白牆的房子佔據了畫面的中位置,將整個畫面劃分爲上下兩部分,上面是藍天白雲,下面是泛着陣陣漣漪的塞納河。從畫面氛圍的來看,這是莫奈在一個盛夏的天氣所作,畫面明媚,賞心悅目。這使觀者難以想象創作這幅畫時,藝術家正處在人生的低谷期,不僅因爲當時印象派太過於前衛而找不到買家,而且當其時他的太太得了重病,就在這幅畫創作完成的幾個月後,就去世了。

莫奈《拉瓦古的塞納河》在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展出

在壓抑、悲痛、苦悶的狀態下,畫面傳達出來的卻是對大自然的讚美和謳歌,而且莫奈還在大自然和藝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脫離都市的現代生活,把創作的重心放在大自然,捕捉不同的天氣下光和色的交互變化。從《拉瓦古的塞納河》開始,莫奈就初步開始採用在他藝術生涯後期非常重要的創作方法——系列創作,同角度的系列風景作品莫奈後來又創作了大概六七件,下雨的、濃霧的、落日的等等,現都收藏在各大美術館裏,而這件《拉瓦古的塞納河》是這個系列在私人藏家手裏僅有的兩件中的一件,且是最好的一件。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曆史上擁有特殊地位,在藝術收藏、貿易與慈善事業方面亦有豐厚遺產。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涵蓋印象派、現代藝術、美國藝術、亞洲藝術、英國及歐洲裝飾藝術,以及中國、日本、韓國與歐洲瓷器等多個範疇的頂級藝術珍品。該珍藏將成爲歷史最大規模的慈善拍賣。

繼全球巡展後,拍賣將於2018年5月7日至11日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槌,屆時拍賣所得將爲數項慈善及公益事業籌款。

關於佩吉·洛克菲勒及大衛·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曆史上擁有特殊地位,在藝術收藏、貿易與慈善事業方面亦有豐厚遺產。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涵蓋印象派、現代藝術、美國藝術、亞洲藝術、英國及歐洲裝飾藝術,以及中國、日本、韓國與歐洲瓷器等多個範疇的頂級藝術珍品。該珍藏也預料將成爲歷來最大規模的慈善拍賣。繼全球巡展後,精心策劃的拍賣將於2018年5月7日至11日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槌。屆時拍賣所得將爲數項慈善及公益事業籌款。是次拍賣將秉承大衛·洛克菲勒先生之一生宏願,即將其生前的大多數財富用來爲其夫婦所長期支持的文化、教育、醫療以及環境事業做出貢獻。

大衛·洛克菲勒(1915-2017)是美國深具影響的公民社會領袖。上世紀50至60年代,其領導了華爾街的重建與復興,並逐漸使華爾街成爲世界經濟中心。隨後,他又與紐約市政府建立緊密聯繫並促進了私人企業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大衛·洛克菲勒領導摩根大通曼哈頓銀行十餘年並使其迅速發展,令其業務拓展到了一百多個國家。作爲一名慈善家,他爲各種社會公共組織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併發揮了其極富遠見的領導能力。他曾作爲主席領導過洛克菲勒大學,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美洲學會以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衛·洛克菲勒生前是約翰·洛克菲勒的最後在世的孫子。約翰·洛克菲勒作爲美國傑出的實業家,對美國石油產業的整合完善功不可沒,並在19世紀創立了標準石油公司。之後,約翰不斷累積財富,使自身成爲了美國最早一批億萬富翁之一,同時也使其家族成爲了美國曆史上最富有、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佩吉·洛克菲勒(1915-1996)是一位堅定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她同時也是華盛頓美國農場信託基金會(AmericanFarmland Trust)的董事會成員,以及緬因州海岸遺產信託基金(Maine CoastHeritage Trust in Topsham)的創辦人。大衛和佩吉於1940年結婚,在兩人超過半個世紀的婚姻中一直相互扶持,爲其家族、公共慈善及藝術事業共同出力。

佩吉和大衛的收藏充分體現了兩人對藝術和世界的認知及對話。他們的收藏數量龐大,且跨越地理、歷史和媒介的限制,在現代歷史中無可匹敵,數千件藏品分散存放在他們於美國曼哈頓、紐約州波卡蒂科山、哈德遜河谷、緬因州以及其他各地的宅邸中。這些珍藏也向外界展示了夫婦二人的學養、熱情與不凡藝術品味。

大衛·洛克菲勒曾榮獲總統自由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安德魯·卡內基慈善獎章及其它衆多榮譽和獎項。其堅信憑藉社會每個個體和團隊的力量定會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亦是其祖父人生哲學“給予的藝術的一種延續。大衛在2010年簽署了《捐贈承諾》,他決定進一步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並將個人的絕大多數財富用於慈善事業。在簽署“捐贈承諾”時大衛說道:“我們家族一直秉持一個共同的信念,國家經濟的最大受益者有責任以自身財富回饋社會和公共事業。”

北京站巡展

時間:2018年4月6日-4月7日

地點: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金寶街82號)

上海站巡展

時間:2018年4月10日-4月11日

地點: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圓明園路97號)

- end -

ISSUE02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