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權術,以權爭鬥,以術馭人。明爭暗鬥,不及權利壓人。年羹堯取死之道。雍正王朝中兩人“五問五答提三事”的劇情,可謂精彩絕倫,處處短劍,心機至深。一問原文雍正曰:亮工!(年羹堯)西北是否還需十萬兵?能減些否?年羹堯曰:不能減,外患未定。匪患未除恐裁減生變。解讀:其實這段話,雍正問了年羹堯兩個問題。年羹堯也回答啦二次。第一個,西北是否還有萬兵?記住是否?他問這話的意思就是你手底下到底有多少兵?你要告訴我明確數目。因爲此時的雍正已經開始不再信任年羹堯。第二個,就直接提要求,我不管你有多少,但是,我要你裁軍。

年羹堯的回答更經典也是二段!第一,直接拒絕之後回答不能減少。其實內心肯定想的是,我現在叫擁兵自保,兵員被裁減了,我還怎麼生存。第二,西北還未平定,裁減我的兵力,西北會再添動亂,這個意思是隱晦告訴雍正,我就是動亂之源,你動我的兵。我就會讓動亂繼續發生。第一回合交鋒,不分勝負。二問原文雍正:每月一百五十萬兩軍需開支能不能再減些?年羹堯:回皇上,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的額度。解讀,這段話是談判第一次交鋒。試探底線。雍正問年羹堯,一個月萬兩軍費能否減少?就是要告訴你,我知道你有多少兵,你用這麼多錢花去哪了?如果你不告訴我這些錢怎麼花的,我就把它收回。年羹堯回答更經典,誰說我用的錢多,這點錢都不夠養兵,這個時候你不應該說減少,而是該增加。你不增加軍隊就有可能發生兵變。(刺裸裸的威脅)

第二回合年羹堯勝利。三問原文雍正曰:這一百五十萬兩能否在西北四省自行集結?不要再另外籌款。年羹堯:西北四省太窮,無法承擔大軍開支。解讀:這段話就更是暗藏殺機,當雍正問年羹堯,你是否可以自行籌集款項的時候,就是在試探年羹堯,如果給你這個權利,你是否會做割據一方的諸侯?年羹堯的回答還算聰明,他斷然拒絕了自行籌款,也就是說,放棄了西北四省財政權。一個只有兵權沒有財權的軍隊,無法成爲軍閥。

第三回合,雍正勝。四問原文雍正:朕欲在西北“火耗歸公”,你看如何?

年羹堯:西北窮苦,叛亂剛定,不宜如此。解讀:其實雍正問的不是火耗歸公的問題,火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俸祿之外的一些稅賦,被官員徵收時候貪墨時的私人收入。如火耗歸公,地方官就沒油水可撈,他問年羹堯貨號能不能歸公,就是說我要掌控地方,你這個錢不能再私下發給官員。在古代拿錢的就會形成一股勢力,雍正的意思就是讓他只管做好自己的軍務就可以別管政治。年羹堯的回答可謂自取死路,他居然說,火耗不能歸公。相當於明白的告訴雍正,我要用這些錢去鞏固和培養自己的勢力。這局年羹堯勝,不過武將參與政治,爭取政治勢力,地方文武勾結,取死之道,年羹堯看是勝利,實際已經暗藏禍根。

五問原文年羹堯:皇上,朝廷難,西北更難。雍正:西北難在何處?年羹堯:無處不難,特別是臣下缺人,需要陛下幫助。雍正:這點,正和我意。於是,雍正派孫嘉誠去西北,輔助年羹堯。解讀:此段是年羹堯示弱之舉。他怕雍正對自己的無理要求,有更多的異心產生。就假借西北困難缺人,讓雍正在他身邊安排一個人去監督,安雍正心。雍正順水推舟,在他身邊安排一個心腹臥底,隨時監控年羹堯的動態。

此回合雍正勝利其實雍正皇帝犯不着如此麻煩去做這些事情,但是他還是很看重和年羹堯從小到大的感情。也重視年羹堯的領兵打仗能力,一再給他提醒,給他派的人過去也主要是爲了讓他收斂自己的言行。可是誰又能料到年羹堯口味頑固不化,最後。大家都知道結局。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