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年4月,日本侵略者以陸軍的優勢兵力在朝鮮釜山登陸,同時以強大的艦隊配合陸軍行動。李舜臣指揮朝鮮水師奮起抗擊,屢挫日本海軍,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權,遲滯了日本陸軍的進攻速度。5月上旬,李舜臣水師與日本海軍在玉浦洋麪上展開激戰。當時,日軍傲氣十足,不把朝鮮水師放在眼裏,在玉浦港的日本戰船上的大部分水兵一登岸,便進村莊搶劫去了。李舜臣乘敵不備,率85艘艦船隱蔽疾駛,直撲玉浦港,當即擊沉、燒燬敵艦26艘,擊斃日軍1000餘人,當晚又擊沉擊毀敵艦18艘,朝鮮水師僅一人負傷。

從5月底到6月上旬,李舜臣又指揮了唐浦戰役。

1592年5月29日,李舜臣率領備龜船的23艘戰艦,與元均指揮的水師會合,準備向泗川洋麪的日軍陣地發動進攻。到達預定地點時,李舜臣發現敵佔據的地形險要,不利攻擊,便隨機應變,採取以退爲進的戰術,誘敵出港,準備在洋麪上殲滅敵人。日本海軍見朝鮮海軍不戰而退,誤以爲是膽怯,即全力追擊。待敵追至對朝鮮水師有利的海域時,李舜臣出其不意地轉退爲進,以“龜船”充當先鋒,衝入敵陣,左衝右撞,往來穿梭,同時發射各種火炮,將敵艦撞破或擊沉。其它戰船也不甘示弱,箭炮齊發,日本艦隊大亂。經過一番激戰,日軍參與追擊的全部艦船不是被擊沉就是被繳獲。

1592年6月2日,李舜臣率艦隊進攻唐浦敵軍,令龜船衝向敵旗艦並將其撞破,同時縱火將在唐浦的21艘敵艦全部燒燬。

1592年6月5日,李舜臣與李仁祺部,採取誘敵出洋,前後夾攻的戰術,又燒燬敵艦26艘。7月,朝鮮水師在閒山島海戰中擊毀敵艦近百艘,一舉殲滅敵海軍主力。

爲挽回敗局,日寇巧施反間計得逞,李舜臣被撤職,致使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滅,閒山島大本營被敵人佔領。這時朝廷迫於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重新任命李舜臣爲三道水師統制使,委以挽救國家危亡的重任。但同時,朝廷認爲水師已垮,難以禦敵,令李舜臣率部登陸作戰。臨危受命,再次復出的李舜臣以軍事謀略家的眼光洞察形勢,認爲水師絕不可廢。李舜臣以殘存的12只戰船和120名水兵爲基礎,首先補充了一部分兵員,抓緊訓練,其次重新選擇了新的水師基地,李舜臣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及其它因素。很明顯,敵人在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我方要取勝,必須藉助地利,即利用有利地形打擊敵人。

8月底,李舜臣指揮朝鮮水師擊退前來偷襲的8艘敵艦後,主動撤到地勢險要的珍島碧波亭隱蔽起來。這一帶的地勢李舜臣是瞭如指掌的:前有小島阻攔,港內可以隱藏數十艘戰船;更爲有利的是這個海域有一條狹窄的通道,即鳴梁海峽。這裏每天海潮漲落4次。李舜臣認爲這個“阻難狹路”是殺敵好戰場。他派人在鳴梁海峽東西兩個出口暗設鐵索和木樁,目的是要漲潮時駛入的敵艦,退潮時不能駛出,給朝鮮水師提供一個理想的甕中捉鱉的場所。

1597年10月26日,日軍以330艘戰船和9200人的兵力向朝鮮水師發起進攻,在敵我雙方兵力十分懸殊的情況下,李舜臣胸有成竹,沉着應戰。他先派出一艘戰船進攻敵艦,將大批敵艦引入鳴梁海峽。不久,潮水退落,敵艦被暗設的鐵索;木樁所阻,無法駛出。李舜臣即派水師反攻,以12艘戰船擊沉敵船30多艘,殲敵1000餘人。這就是朝鮮歷史上著名的“鳴梁大捷”,也是世界海軍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隨後李舜臣移師古今島(今莞島),建立基地。

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戰中,與陳璘等指揮聯合艦隊大敗敵船隊,但在追擊逃敵時中彈犧牲。兩年後,朝鮮朝廷爲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爲一等宣力功臣。

1643年即他死後的45年,贈諡“忠武”,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爲了紀念他,稱他爲“忠武公”。遺著輯成《李忠武公全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