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大跌,推動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受美股大跌影響 日經225指數大跌5%跌至22個月以來新低,日經225指數跌5%至2017年5月上旬以來新低,東證指數跌4.55%至2016年11月以來新低;日股36個板塊全線下跌,精密機械和醫藥板塊領跌。

有分析師指出,當前市場負面情緒已取代理性。在這些拋售行爲中,三分之一是出於恐慌,三分之一是出於止損,剩下的則是投機者試圖從市場崩盤中牟利。日股這波拋售潮幾乎完全是被美股大跌所觸發,而不是受日本國內市場的負面因素影響。

全球經濟週期愈發成熟,2019年投資環境更具挑戰性,經濟增長、全球央行刺激政策都處於重大拐點,市場波動性上升,資產減值越來越普遍。中國股市連續下跌,即將逼近前低。一段時間後,我們大概率會見到“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情景變爲現實,就像我此前在推文裏提及的美股的走勢進入“趨勢性下跌通道的概率較大”一樣。

美國股市在牛了八年之後,終於低下高貴牛逼的頭顱,開始掉頭向下,且以十分可觀的斜率和二階導數。截止目前,美股三大股指均已自高點下跌超20%,技術上,這叫“跌入熊市”。一般牛市持續時間爲10年左右,但是牛市中介並不是因爲時間過長,儘管今年波動性比去年大,但分析師仍認爲該情況與一個成熟的週期相一致,股市仍然有上漲空間。

美股進入熊市可比中國股市跌了一年的意義和影響要深遠得多。要知道,全球金融和資本中心並不在中國。華爾街的觀點和行動,纔是真正左右全球資本市場走勢的關鍵。如今,拋售一切風險資產,正在成爲華爾街的廣泛共識,或者金融一點的說法,叫一致預期。而美國股市,毫無疑問是全球風險資產的核心代表。

這樣的一致預期背後,是全球經濟金融週期的最新變化: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全球經濟擴張已經進入一個週期的末尾,哪怕是政策刺激,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市場正在用腳投票,認爲一場以資產價格下跌爲表現形式的市場化“出清”變得不可避免。

具體來說,美國經濟擴張見頂,典型的是房地產週期,疊加美聯儲加息的累積效應,特朗普稅改刺激作用的消退等,導致市場很難再找到美股繼續維持高位的理由。而對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來說,情況比美國更爲複雜。中國在重要會議上宣佈的來年經濟刺激計劃包括減稅和改革,並沒有能立即扭轉市場情緒,中國股市依舊一路奔向東南。

資本市場就是這樣,只要增長不及預期,大家就會果斷地選擇拋售。資本市場瘋狂起來可以把豬吹上天,冷血起來,也可以讓豬自由落體,立即粉身碎骨,甚至萬劫不復。

堆積如山的是小黃車,恐怕再難翻身了吧。還是之前那句文藝的話:只因人在風中,聚散不由你我。

這風是什麼?就是週期的力量,週期到了頂部拐點,無論如何都抵抗不住它要掉頭的壓力,美國不可以,其他體質恐怕也不可以。經濟週期,從來都不可能被消滅,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常識,但很多人總會認爲,常識是錯的。

不要在錯誤的循環裏呆久了,就忘了正確本來的樣子。人在風中,是不是胖一點就可以了?要知道,只要風夠大,百年老樹也是可以被連根拔起的,遑論幾頭飄在空中的虛胖的豬?颳風時,記得借力。風停了,記得強身健體。

有多少人願意在沒風的日子裏埋頭苦幹?又有多少人每天都在找風口而其實根本就駕馭不住?只有那些在沒風的日子裏,踏踏實實努力的人,風來了才能順勢借力,風停了也才能安全着陸。經濟機器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比如,對於個人來說的道理,很多對於國家一樣適用。畢竟,個人的加總就是國家。個人的交易行爲,加起來就是國家的宏觀經濟。

說回到我們現在面臨的現實,我一直強調是幾個週期的疊加,拐點已現 ,2018 | 週期的疊加與拐點的匯合。在這樣的現實下,很多我們關心的問題,答案其實不言自明。

比如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放鬆後,房價會再度暴漲嗎?

答案當然是不會。邏輯也很簡單,沒有風了,房地產這頭最爲虛胖的肥豬,還怎麼飛?能不能託得住,讓它安全着陸,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比如中國股市有沒有V型反轉?邏輯一樣簡單,基本面的問題,沒那麼容易解決。信用創造的機制,要恢復也需要時日,時間只是“信用疏通”的必要不充分條件,而信心的恢復,顯得更加具有不可預測性。

同時掘金資訊也建議投資者不妨提前休假,遠離任何風險資產。哪怕是短線投資者,不妨等到來年開春萬物復甦之時,擇機進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