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徐達

徐達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對於幫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諸多功臣抱有極其強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見徐達下棋,而且要求徐達拿出真本領來對弈,徐達只得硬着頭皮與皇帝下棋。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勝負,正當朱元璋連喫徐達兩子自鳴得意時,徐達卻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問道:“將軍爲何遲疑不前?” 徐達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皇上細看全局。” 朱元璋仔細一看,才發現棋盤上的棋子已經被徐達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興便把下棋的樓連同莫愁湖花園一起賜給了徐達,那座樓便是後來的勝棋樓。

徐達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將領,而且還在和州救過朱元璋的命,殺掉他對朱元璋沒有任何好處,而且他爲人低調,從不招搖。退一步講,即使朱元璋要殺徐達,也不需要用這麼笨的法子,找個人開點毒藥,派兩個錦衣衛就能解決問題。何苦要用賜蒸鵝這麼明目張膽的方法來殺掉徐達。

徐達是明朝的優秀將領,他平民出身,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他從小兵幹起,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殘酷的戰爭中成長爲元末明初最優秀的將領。他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深通謀略,爲人寬厚,歷數十役,戰必勝、攻必取,與北元第一名將王保保的作戰更是他軍事生涯的最高峯 。他告訴我們,一個平凡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能成爲叱吒風雲的名將 。而他的赫赫戰功及傳奇經歷也告訴了所有的人: 我徐達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第二位、 常遇春

明朝開國名將。起初,常遇春在綠林大盜劉聚手下,後棄盜爲良投奔朱元璋,自請爲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衆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常遇春是朱元璋軍中第一勇將,也是唯一敢跟張定邊對陣的大將,冷箭射傷張定邊,使朱元璋脫險,要不然,那一仗,朱元璋就成了張定邊的刀下鬼。所以常遇春40歲在軍中暴病而亡,朱元璋極爲悲痛,追封開平王。

常遇春短暫的一生猶如煙花般絢爛,他就像是一個劍道高手,出手如電,在別人還沒反映過來時,已被一劍封喉。他一生征戰,未嘗敗績,是元末明初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他和徐達的配合更是天衣無縫,漢族政權首次以騎兵對騎兵的方式對陣遊牧民族而不落下風。

不過,民間也有傳聞說常遇春嗜殺戮,將俘虜和投降的敵方兵士統統殺掉,朱元璋爲他惡補善待俘虜的教育知識,這才收斂不少。古語云,殺降不祥,不知道這是不是導致他英年早逝的一個原因。

第三位、戚繼光

戚繼光爲保衛大明王朝的邊疆奮鬥了 40多年,南征北戰、出生人死,被稱爲中國“古 來少有的一位常勝將軍”。他智勇兼備,多謀善斷,練兵有方。他還著有《紀效新書》和 《練兵實紀》兩部兵書,這是他多年選兵、練兵及指揮打仗的經驗總結,是傑出的軍事理論 著作,爲後世兵家必讀書目之一。

戚繼光對倭寇使用的日本刀很忌憚。因爲最初幾次接觸中,戚家軍因日本刀遭受很大的損失,因此在朝鮮之前,戚繼光就開發出專門對付日本刀的兵器。也就是後世稱爲狼筅。這種在竹製長付上很多枝杈的武器,擁在戚家軍中,然後10人一組進行演練,練成鴛鴦陣,給日本方面造成很大的傷害。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在日本評價很高,因爲這位將軍在明朝時就擊敗了裝備精良的倭寇軍,而且當時日本刀是世界上最強的武器,也被戚繼光破解,所以到了2百年後的江戶時代,日本大儒者荻生徂徠就向各地大名(諸侯)推薦了這本書,說是軍人必讀的讀物。其中 就特別指出日本陰流劍術,希望各方認真研讀。

第四位、袁崇煥

目前比較權威的評價就是袁崇煥是一個愛國英雄,而不是一個賣國賊。關於袁崇煥功罪的爭論,從明清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現在依然存在着爭論不休的“挺袁”和“倒袁”兩派。 倒袁派以草根爲主,多是依據各種史料證據中袁崇煥寡謀、損兵、丟糧、不救、議和、獻媚、暮氣、資敵、斬帥、縱敵、敗陣、苟且等劣跡對其提出質疑。挺袁派中不乏名人,如康有爲、梁啓超、金庸、閻崇年等,挺袁派則多以《明史》爲依託,其中最爲犀利的就是“反間計”和“冤殺”。

以前袁崇煥在我心中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現在也是。不過歷史就是歷史。現在到2011年爲止有人知道我們國家對這位歷史人物最權威的評價麼,要目前國內史學家最權威的學者教授對他的最真實研究結果,有人有麼。 我不懂歷... 不過歷史就是歷史,樹立一個英雄形象遠遠比敗壞一個英雄形象來的更有價值,讓人們對自己的民族更有信心,這或許就是一種氣節,有人有麼,呵呵,以前袁崇煥在我心中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要目前國內史學家最權威的學者教授對他的最真實研究結果。當然事實或許有時與我們的想法有偏差。

我不懂歷史。一個民族應該多一些這樣的英雄,現在也是。不過就我個人看法來說,我認爲如果就目前國情來看。現在到2011年爲止有人知道我們國家對這位歷史人物最權威的評價麼,但也想知道真相最近看了很多對袁崇煥的各種說法 展開 要一個最權威的說法,不要某一個或者某一家歷史學者對其的一面之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