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绿毛水怪

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会稽王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移置京师,以充兵役,号"乐属"。浙东诸郡群情激忿。以此事件为导火索,东晋帝国末期,长达十二年的孙恩、卢循之乱拉开了帷幕。

东晋版"黄巾起义"——孙恩、卢循之乱

黄巾起义

让我们把时间线回拨至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这一年,头系黄巾的贫苦农民们(多为信徒)在张角的号令亦或煽动下,呼号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揭竿而起,史称"黄巾起义"。纵观封建王朝史,农民起义屡见不鲜。然而"黄巾起义"的幕后策划者张角却与众不同,他煽动劳苦大众跟着他一起造反的工具尤为特殊—宗教。

东晋版"黄巾起义"——孙恩、卢循之乱

游戏中张角形象

"东汉光和中,张角为太平道,张修为五斗米道…"

东汉末年,张角以奇书《太平要术》为蓝本,创立太平道教。后来他以救助人民为名,四处传教笼络人心,在当时已然不堪重负,生活难以为继的贫苦大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从而为后来的"黄巾起义"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

孙恩、卢循的发迹史与张角极其相似,不过其宣传工具为张修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教。据《三国志》裴松之引《典略》记载,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教法门相似,因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鬼吏,使病者家出五斗米为常例,因故获名五斗米教。

孙恩、卢循何许人也?

"孙恩,字灵秀,琅琊人,孙秀之族人也。世奉五斗米道。"

孙恩,琅琊人,是孙秀的晚辈族人,其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道教。

东晋版"黄巾起义"——孙恩、卢循之乱

游戏里的孙恩形象

"孙秀字俊忠,琅琊人。初赵王伦封琅琊,秀给为近职小吏。伦数使秀作书疏,文才称伦意。伦封赵,秀徙户为赵人,用为侍郎,信任之。"

孙恩的祖先孙秀,初始供职为琅琊小吏,后因文章写得好,被时任琅琊王的司马伦看中提拔,引为心腹。后来司马伦被封为赵王,孙秀也随之迁了赵人户口,受任为侍郎。孙秀不愧为五斗米教的忠实信徒,在司马伦手下当官的时候,仍不忘潜移默化地向领导传教。

"伦、秀并惑巫鬼,听妖邪之说,秀使牙门赵奉诈为宣帝神语,命伦早入西宫,又言宣帝于北芒为赵王佐助。于是别立宣帝庙于芒山,谓逆谋可成。"

赵王伦相信了孙秀的无稽之谈,认为自己父亲(司马懿)在九幽之下,支持自己去替代晋惠帝司马衷,于是司马伦与孙秀一主一仆交换了意见,统一了认知,矢志不渝地造起了自家的反。

东晋版"黄巾起义"——孙恩、卢循之乱

司马伦像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造反还是"卓有成效"的。虽然司马伦没当几天皇帝,但好歹过了一把当皇帝的瘾,引起了一个时代潮流后(八王之乱,由此愈演愈烈),主仆二人双双殒命。

赵王伦、孙秀失败后,孙氏家族到了孙恩这一代,已经迁居南方。孙恩的叔父孙泰,历任东晋的将军,太守等官职。最厉害的是以五斗米道教为媒介,得到三吴士庶的信仰,化身为五斗米道教的人间代言人。

《孙恩传》里讲孙泰"浮狡有小才,诳诱百姓,愚者敬之如神,皆竭财产,进子女,以祈福庆"。可见,孙泰极孚人望。不过,作为一个大忽悠,忽悠一些"愚者",显然不是孙泰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太子少傅王雅先与泰善,言于孝武帝,以泰知养性之方,因召回。道子以为徐州主簿,犹以道术眩惑士庶。稍迁辅国将军…… 会稽世子元显亦数诣泰求其秘术。"

据史书记载,当时上流阶层甚至皇帝,如晋孝武帝,以及执政的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都对孙泰或者说孙泰代言的五斗米教宠信有加。究其原因,在于五斗米教有"服食之术",得之可长生。对于当时皇族崇信道家一事,我们从简文帝的一些行为似乎也可一窥端倪。简文帝字道万,有两子。一子即孝武帝字道生,另一子字道子,皇室起名用字极为考究,简文帝取字如此,似乎侧证了当时五斗米教在皇族之中的影响力。

东晋版"黄巾起义"——孙恩、卢循之乱

司马道子卧像

相比之下,孙恩的起义伙伴卢循的家谱则更加显赫的多。

"卢循字于先,小名元龙,司空从事中郎谌之曾孙也。"

卢循太爷爷是卢谌,卢谌是范阳涿郡人,其祖上卢毓于曹魏时位列司空,卢氏更是范阳的名族。到了卢谌这一代,值永嘉之乱,四海南奔。卢谌却坚定地选择留在北方,然后被迫在羯族石氏的朝廷后赵当官,以致"沦陷非所"。到了卢循这一代,这支卢氏业已南渡。

东晋版"黄巾起义"——孙恩、卢循之乱

游戏里的卢循形象

"时江东王、谢诸族方盛,北人晚渡者,朝廷悉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皆不得践清涂。"

何谓"伧荒"?南方人嘲讽北方人粗鄙,北地荒远,谓之"伧荒"。卢循家族乃是范阳卢氏,中原高族。因为南渡较晚,仍被辱为"伧荒"。这种心理落差,可能为自小遭受南方士族白眼的卢循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南朝门阀士族时代是最看重门第的时代,尤其婚嫁更讲究门当户对。从后来卢循迎娶孙恩之妹来看,以范阳卢氏的奕世高华,虽然沦陷非所,仍不至于沦落到与孙恩联姻。在卢家江河日下的表象之外,恐怕还与卢循与孙恩同为五斗米教信徒有关。

东晋自淝水之战后,谢安交权隐退,不久去世。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接管政权,政治极其腐败,士族的奢侈,直追西晋贵族。下层的吴人因为频繁的服兵役和沉重的赋税,十分痛苦。加上桓玄与执政的司马道子父子尤为不和,东晋朝廷内部势力互相倾轧,整个国家,乌烟瘴气,乱象毕露。

孙恩的叔父孙泰,眼看时机成熟,决定举扛起革命的大旗,推翻暴晋。

"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煽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会稽内史谢輶发其谋,道子诛之"

孙泰以为晋祚即将终结,便召集他的徒子徒孙一试锋芒,未曾想被谢輶告发,出师未成便被司马道子诛杀。于是孙恩接过叔父的大旗,继承"五斗米教代言人"这个桂冠,于海岛上,召集亡命之徒,伺机向东晋复仇。

"及元显纵暴吴会,百姓不安,恩因其骚动,自海上攻上虞,杀县令,因袭会稽,害内史王凝之,有众数万。于是会稽谢鍼、吴郡陆瓌、义兴许允之、临海周胄、永嘉张永及东阳、新安等凡八郡,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旬日之中,众数十万。"

东晋版"黄巾起义"——孙恩、卢循之乱

孙恩,卢循起义

终于,孙恩等来了机会,司马道子父子横征暴敛,纵暴江左,"乐属"政策颁布之后,老百姓们不值暴晋久矣。于是,孙恩伺机揭竿而起。此时潜伏东晋朝堂之上的五斗米教信徒纷纷造反给予响应,例如会稽谢鍼,出于会稽四姓之一的谢氏;吴郡陆瓌,出自吴郡四姓之一的陆氏。他们都是江东显赫的士族,却站在五斗米教这一边。不难看出,此时五斗米教已渗透士族门阀,发展成为一股隐于朝野的庞大力量。

"于是恩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诸贼皆烧仓廪,焚邑屋,刊木填井,虏掠财货,相率聚于会稽。其妇女有婴累不能去者,囊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

五斗米教教义乃是追求长生,于是孙恩把跟随他起事的党羽称为'长生人'。孙恩率领他的"长生人"一路烧杀掳掠,相约聚集在会稽。军旅之中,有的妇女怀抱婴儿不能跟随,孙恩便让她们用木头制作一个摇篮,把婴儿放置在里面,投到水中,并妖言惑众道:"恭喜这些婴儿先一步去了天堂,等我们死后也会飞升登仙。"由此可以看出,孙恩名为五斗米教的信主替天行道,实为借宗教以实现自己个人的私欲罢了。

孙恩、卢循起事后,其义军成员多为常年居住河海边的居民。后来,孙恩侵犯临海,被临海太守辛景打败,无路可逃,自溺于海中。跟随孙恩的信徒们开动脑筋,翻阅《太平御览》,其中一篇《道部 尸解》引《登真隐诀》中记载,尸解有刀、兵、水、火之解。按照孙恩的死法,应归于水解。所以孙恩投水被神化为"登仙堂",自沉被曲解为"成水仙"。

东晋版"黄巾起义"——孙恩、卢循之乱

孙恩、卢循起义图

孙恩死后,卢循接过造反的大旗,以成"水仙"为名,继续笼络人心,作乱广州。后趁着东晋新晋权贵刘裕北伐之际,兵犯建康,也算得势于一时,后虽不敌刘裕,兵败身死,亦不负巨寇之名。

宗教一旦沾染上了政治,势必沦为凡人手中搏杀的工具。那个时代的人们不堪现实的苦痛,希冀于来世,误信了一众人间"神佛"。不成想,却随之陷入了无底的深渊。

参考文献:

[1],(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2],(唐)房玄龄等.《晋书》 [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3],(南朝宋)刘义庆等.《世说新语 贤媛》注引傅畅《晋诸公赞》[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4],(梁)沈约.《宋书》[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5],(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岳麓书社出版社,2009.

[6],陈寅恪著,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