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红素清

摘自:红素清的新书《中国结——不可不知的中华节日常识》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这个全家团圆的日子里,月饼为代表的糕点类,馍为代表的面点类,鸭鱼为代表的肉菜类,“荷花”、“菜饼”为代表的“素菜”类,西瓜、香蕉为代表的水果类,它们化身一道道“团圆菜”在这个属于我们的团圆宴上为我们庆祝,这珍贵而美好的时刻,确实值得我们去珍惜,而这珍贵而美好的节日,则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月饼圆又圆, 咬一口,香又甜,教我如何不想念 。盼中秋,等月圆,月饼端上我心欢。不等爷奶慢,不管弟妹玩,我先把上一快解解谗 。啊,月饼好好吃个遍,管它肚子愿不愿。”……一首首童谣,道出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团圆日,也道出了这团圆日里的一道“家宴菜”——月饼。

八月十五,人是圆的,月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这一切多么应景。现在中秋节还未到,圆圆的月饼已经在市场上开始销售,肉的、素的、甜的、咸的……各种各样的馅儿呈现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挑选,它之于中秋节越来越亲密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甚至已经连为一体,堪称“连体婴儿”。

我们都知道再亲密无间的朋友也是从陌生开始的,可很多人不知道八月十五与月饼这两个“连体婴儿”也并非天生的,它们亦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密无间,从亲密无间到不可分割。

月饼,曾经也叫过小饼,月团这两个小名。说起来,它比中秋节可要“老”得多,探寻史料的足迹,它的“影子”在殷、周时期就若隐若现了。那时江浙地区有一种“太师饼”是用来纪念太师闻仲的,两边薄中间厚,从各项研究来看,这饼十有八九就是我们月饼的“始祖”。

至于中秋,若是单说这两个字与那月饼“始祖”离得还不算远,这两个字最早“现身”在《周礼》这本书中。在魏晋时期又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可是这时它还不是节日,等到它成为节日的时候,已经是唐朝了,《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离得可是有些远。

不过也许有人会说,那“太师饼”不过是月饼的“始祖”,并不能代替月饼本身而存在。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即便是月饼本身,也和最初的中秋节是陌生的。

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月饼”这个词,那时它还不是圆的而是菱花形的,种类也很“单纯”,那是它在历史上最早的影子。可书中有记载“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单单这十二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它起初确实和中秋节毫无关系,只是市面上的一种普通吃食。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在东坡先生的两句话中我们看到了月饼的小名——小饼,看来这月饼的这一别称正是这时有的。据说那时它在宫廷的中秋节很流行,叫“宫饼”,而它的另一别称月团也是在这时的民间出现的,不过这时它与中秋节还是没有什么固定的关系。

月饼真正和中秋节“相识”并“熟悉”起来是在明代,那时关于它与中秋节“并肩而行”的记录非常多。

《帝京景物略》中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可见,明代时的月饼已经是圆形的了。据说当时还有心灵手巧的制月饼者将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以图片的形式印在月饼上面,更为月饼添上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和浓厚的节日气息,让它与中秋节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酌中志》中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馈送。西苑鹿藕。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这时集市是热闹的,八月十五的月饼从八月初一就开始卖,而且还被赋予了团圆之意,可见它不仅和中秋节走得很近,而且作为节令食品应该已经分外盛行了。

关系近了,总是不觉得想为对方做些什么,月饼真是一位难得的“好友”。到了清代,月饼的种类更加繁多,清人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说道:“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和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松仁、核桃、瓜子、冰糖……这时的月饼将自己填充的如此丰富,真是为中秋节添了不少“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时间的“亲密接触”让月饼和中秋节更加认识到了彼此的真心,也更加愿意为彼此“增光添彩”,中秋节里月饼的一切越来越好。它不但形成了京、津、苏、广、潮的系列风味,而且围绕中秋节里赏月、拜月的这些习俗又生出了不少地方中秋节的“嫩芽”。

在江南,人们把中秋节的月饼切成小、中、大三块并叠着放在一起,大的称为“状元”,放在下面;小的称为“探花”,放在上面;中等大的称为“榜眼”,放在中间。吃的时候全家人一起掷骰子。谁掷数字最大,就是“状元”,吃大块,数字小的则是的“榜眼”,吃小块,排在中间的当然就是“探花”吃中等的,当地人给这称为“卜状元”,甚是有趣。

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以前叫冀县)的一些地方,还有“吃乱了月饼死公公”的说法,在那里如果新嫁的媳妇第一年在娘家过了中秋,那第二、第三……连续几年都要在那里过中秋,婆家亦是如此,否则就成了说法中的“乱吃了月饼”啦。

在河南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中秋节还有蒸月饼的习俗,那蒸的月饼和卖的月饼可不一样,它以面为主要原料,可以说的馒头的“变式”,分甜、咸两种。

甜月饼就是将核桃、花生、芝麻等东西和糖混在一起,然后揉成圆形,大小不一,最后再从大到小依次往上叠放,而咸的把糖换成盐即可。另外,这地方人们还会在中秋节蒸“月亮”即把与月饼一样的馅儿包在面里,揉成月亮的形状。这月饼与市面上的味道也是截然不同,满满的都是当地人民勤劳与质朴的象征,很受人们的欢迎。

与河南西部地区的“月饼”有些相似,在它临近的陕西西安的一些地方有“团圆馍”,在当地每到中秋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这种馍。这馍有两层即底部和顶部,中间夹有芝麻,顶层有一个用大碗“烙印”的圆圈,有中秋月圆、人圆的意味,圆圈中间还刻了一块“石头”,上面站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它正在吃蟠桃,有意思极了。

这馍既然蒸的这么讲究,那吃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草草了事,要切成尖牙的形状全家一起吃的,每人一牙,若是有外出未归的,需要给其留下一牙,若是有姑娘出嫁了,娘家还会把一牙馍送到她婆家,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全家团圆不忘,这馍,这团圆,果真是该属于中秋节的。

从见面到熟悉到亲密再到“连体婴儿”,月饼与中秋节一路走来,彼此共勉,变得越发精彩漂亮,在传统节日里“大放光彩”。不过在月圆、人圆的中秋节里,团圆宴上除了月饼这道“主菜”,也有不少的“陪菜”,它们散在各地,用自己的“风味”点缀着中秋节。

打粑、吃麻饼、蜜饼是四川地区中秋节的“小菜”,当然在美食频出的四川,中秋节自然不止这一样“小菜”,那里还有有名的烟熏鸭子,它是四川西部地区中秋节团圆宴上的又一道“菜”。时值八月,当年养的鸭子也该长大了,选一只宰杀,再用当地特有的方法熏腌,香气扑鼻,还好放,不仅中秋节,即便其它时间食用起来也方便,算得上一道好菜。

除了烟熏鸭子,台湾高雄县的水鸭,也是当地中秋节团圆宴上的一道“菜”,在当地饲养水鸭的人很多,而中秋那个时节恰好是水鸭长得最嫩之时,所以它自然就“献身”给中秋节了,尤其是美浓地区的客家人,水鸭已经成了他们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特色。

除了水鸭,金陵还有名吃桂花鸭,虽然这美味的桂花鸭作为金陵特色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但是对于南京人来说,中秋节吃挂花鸭也成了一种习俗,在那团员之际,吃一道属于我们自己的“名菜”,滋味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中秋的鸭子菜很有名,鱼却也不输它,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作为当地中秋团圆宴上的“菜”,不仅有味而且有意。晋代时期作官者张翰因为思乡而借“莼菜、鲈鱼”的思乡之意放弃了大好前程,丢掉官职回乡,这份真诚给莼菜贴了一个赤诚的标签——思乡。恰逢中秋团圆日,无论是否团圆,这在当地也都属于一道“团圆菜”了。

当然,中秋团圆宴上的菜也不尽然都是荤的,它也有素。

“荷花”是江苏东台一带中秋节团圆宴上的一道“菜”。这“荷花”又名藕饼,它不是我们看到的荷花,它用横断的藕作为饼,然后再包少许碎肉,再加点小麦屑,用油炸熟即可,入油锅炸熟,有和睦团圆的意思,和中秋节的寓意如出一辙。

如果你说“荷花”还不算是素的,那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宜兰地区的“菜饼”是中秋团圆宴上绝对的一道素“菜”了。它的主要材料是面粉,再将黑糖抹在中间,最后烘焙而成,素里带香。

既然荤素兼具了,那水果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在陕西,西瓜可是那里中秋团圆宴上一定会有的“菜”,八月十五,天气还是略微有些热的,在这个时候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每人来一块清凉、解暑的西瓜,想必热气会消弱不少,这可真是一道颇为实用的“菜”。不过这中秋节的西瓜也有它特别的地方——切成莲花状,以莲花来配着中秋,也是为它增加了一份团圆的喜庆。

北方有水果,南方就更不用说了。在广东的潮汕一带,中秋节可有一道“水果盛宴”的,那时正值很多水果成熟之际,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都成了当地中秋节的一道香飘飘的“菜”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这个全家团圆的日子里,月饼为代表的糕点类,馍为代表的面点类,鸭鱼为代表的肉菜类,“荷花”、“菜饼”为代表的“素菜”类,西瓜、香蕉为代表的水果类,它们化身一道道“团圆菜”在这个属于我们的团圆宴上为我们庆祝,这珍贵而美好的时刻,确实值得我们去珍惜,而这珍贵而美好的节日,则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中秋节饮食习俗不可不知的常识:

1.月饼为拜月神的祭品,历史非常悠久,但起源至今无处可考。关于它与中秋节的联系,有很多的传说,有说是唐朝祝捷的食品,也有说是元朝人们起义的约定品等。不过有史料证实的则是文中介绍的明代。

2.莼菜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文中所说的张翰在《晋书·张翰传》中有记载,说是齐王冏辟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椽,在洛阳。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所以后人常用"莼羹鲈脍"为辞官归乡的典故。

3.文中所介绍的中秋节饮食习俗中的很多食品,现在已经不是中秋节的专属,它们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只是中秋又添了一份团圆的味道。另外像河南、陕西的蒸月饼、蒸馍等一些习俗现在保存下来的很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