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走向了大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網上物品吸引人們的眼球。淘寶購物、京東、天貓。讓人足不出戶便能購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除了這些,還有一種購物:微商,這種代購是指商家從全國各地帶回來的東西直接賣給賣家。那麼,微商代購是否違法?微商購買到假貨找誰投訴?消費者在投訴時應注意什麼?北京市易理律師事務所趙江濤律師解析。

微商代購是否違法?微商購買到假貨找誰投訴?

微商代購是否違法?

一、微商也要營業執照根據國家工商總局頒佈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第7條規定:

從事網絡商品交易的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並且向第三方交易平臺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證明、有效聯繫方式等真實身份信息。目前相當部分微商並未辦理工商註冊登記,也未向第三方交易平臺提交相應的身份信息,以“零門檻”“零審覈”的方式直接開店銷售,涉嫌行政違法。

二、部分微商進行的海外商品代購,已經涉嫌走私根據《海關法》第47條規定:

從境外購物入境的,應當如實申報物品的種類、價格、用途等信息。入境物品“自用”的可以免稅或者徵收較低的關稅,“轉售”則要徵收較高的貿易關稅,且不能免稅。目前,微商境外代購的盈利大多來源於未繳納貿易關稅,以“自用”免稅入境,繼而改“自用”爲“轉售”,從中牟利。根據《刑法》第154條第2項規定:“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補繳應繳稅額,擅自將特定減稅、免稅進口的貨物、物品,在境內銷售牟利的”,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視其情節輕重及金額大小,分別給予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

三、部分微商參與的通過“分銷”“代銷”等模式銷售商品的行爲,涉嫌違法傳銷

正常合法的銷售模式是商家從廠家或上家進貨,然後向下家銷貨,決定其利潤的是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價差,下家之後的銷售行爲與商家利潤無關。而傳銷的本質在於“多層次相關聯經營”,即商家的利潤不僅與進價、售價相關,更取決於下家之後的“銷售”行爲。當前微商圈中存在不少“分銷”“代銷”模式,實行“跨級提成”,以代銷產品的名義招募代理,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並直接或間接以發展人數以及下線的銷售情況作爲計酬返利的依據。根據國務院頒佈的《禁止傳銷條例》第7條及刑法第224條之一的規定:這一銷售模式屬於傳銷性質,視其涉案的層級、人數及金額情況,可能會受到行政或刑事處罰。

趙江濤律師補充:

微商購買到假貨找誰投訴?

當你發現購到假貨時,首先要保護證據,主要有物品和發票等,最好不要直接去與商家交涉以避免發生正面衝突或被搶失證據。正確的步驟是:

1、請技術質量監督部門進行鑑定;

2、請消協出面調解(要注意:只有調解權);

3、如調解不能,則可應工商部門舉報(要注意:工商部門是以行政處罰爲主要任務,你不一定得到相應的賠償);

4、如果此事具有新聞的典型性,且商家因怕造成社會影響對其不利,也可以向新聞媒體反映(要注意:新聞媒體只有報道權,沒有調解義務也沒有執法權,有時弄不好他自己還會攤官司);

5、最好的辦法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法索賠。只要你證據充分,你就一定會勝訴的(要注意:在提出訴訟請求時別忘了讓被告承擔全部的訴訟費用)。

消費者在投訴時應注意什麼?

消費者在購物時,首先要向銷售方索取發票、信譽卡、保修卡、產品說明書等憑證或收據,並當面檢查是否填寫清楚所買物品的品牌、價格。其次,要了解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相關權利。目前法律法規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民法通則》等。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 易權、求償權、獲得知識權、人格權、監督舉報權等。同時要選擇合法途徑和合適索賠對象。最後,不要逾期投訴。因爲國家明文規定,商品超過保修期和保證期而產生的糾紛,不予受理。按規定,實行三包產品自出售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可退貨;15日內可換貨;財務遭受損失的索賠訴訟時效爲2 年,人身損害的則爲1年。

如果購買到假貨投訴時,不要不切實際投訴。投訴時應根據自己權益受損的程度,實事求是地提出相對合理的賠償或維權要求,不能漫天要價,虛擬誇大損失,這樣 往往因小失大。此外,不要盲目投訴。如消費者未按商品使用說明使用而導致商品損壞或造成人身損害的投訴;爭議雙方曾經達成協議並已執行;人民法院、仲裁機 關、有關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已作出處理;投訴理由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等等,類似投訴有關部門將不會受理。

北京資深專業律師,執業近20年,北京市律師協會互聯網金融與金融衍生品委員會委員。目前專注於代理投資理財欺詐糾紛案件(包括金融衍生品、大宗商品交易、類期貨交易、新三板、P2P、互聯網金融、虛擬貨幣案件等),非法吸收公衆存款及非法集資類案件、房屋買賣及拆遷案件、物權糾紛、民間借貸、商帳追收、家事糾紛、交通與人身傷害賠償、各類執行相關爭議、勞動爭議、疑難複雜的再審案件、刑事案件的預防及糾紛化解等。微商代購是否違法?微商購買到假貨找誰投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