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2019.5.18 12:41 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江西省 德安篇

德安篇 預告片


“鄱陽勝事聞難比,千里連連是稻畦。”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廬山腳下的德安縣北靠長江、南臨國內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境內多丘陵,水網密佈。自古以來,這裏人傑地靈,物阜民豐。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最初,這片土地被稱爲歷陵縣,據說爲西漢年間所建。唐朝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稱爲蒲塘場。

義門陳氏的始祖因其豐饒遷居於此,繁衍出一個數千人口的龐大家族。公元927年,在陳氏家族棲居了500多年後,五代時期的吳王楊溥將蒲塘場升格爲縣,並命名爲德安。既有德所綏安之意,也有以德定邦的願望。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今天,德安人守護着秀美山川,依託鄱陽湖的支流博陽河開發旅遊資源。這片孕育了天地靈氣的千年小城,依然是人們眼中漁舟唱晚,稻禾飄香, 菜蔬豐饒的安樂家園。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古物默默 見證歷史風華

德安縣博物館是國家重點縣級博物館之一,擁有館藏文物50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件39件。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其中,有這樣一件文物尤爲特殊,它是1988年德安縣考古人員在一處宋代墓葬內發現的,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糉子,迄今已有700多年曆史。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小小的糉子是德安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有力見證。而德安出土的絲綢,當時被稱爲“羅”的紡織物,又揭示了當時手工業的發達。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此外,德安在古代天文學領域也有一番成就。

這張作爲陪葬品的星宿圖長2米,寬約60釐米,其銀河兩頭和雙方繪製着行雲和57顆星斗,星宿用直線毗連,比例大小都較爲精確。專家鑑定其繪製時間爲北宋年間,並將其視爲國寶級的存在。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宋元期間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研討的頂峯期間。而整個宋代,籍貫德安的官員多達百位,其中就有載入史冊的夏竦、王韶等歷史名臣,考古人員推測大概是他們將星宿圖傳入了家鄉。

天下陳姓出義門


古代帝王爲表彰尚義門族常賜予“義門”二字以彰其名。

德安縣境內,有一個古老的村落,名叫義門陳村。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從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時任江州牧兼德安知縣的陳旺舉家遷徙至此地,到200年後的宋朝,這個家族創造了15代不分家、3900餘人口、330餘年聚族而居、和諧共處的家族奇蹟。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陳氏家規處處體現出一個“公”字,在族羣裏,同鍋共竈,財產公有。唯一的私有財產是1斤油,用於夜裏點燈看書,不論男女,每個月都得用完。

唐朝末年,陳氏家族創辦了培養陳氏子弟的私塾——東佳書院。經過幾年經營,逐漸形成了功能完備的大書院,還設有學田,保證書院經費供給,開創了學田制的先河。書院還開放辦學,招收外姓子弟,出現了“江南名士皆肄業於其家”的盛況。


東佳書院復原圖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陳氏的治家方法曾受到皇帝的多次旌表,譽名華夏。

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宋仁宗以向全國宣揚義門孝義爲由,下詔義門陳氏分家。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一家繁衍成萬戶,萬戶皆爲新義門”,義門陳氏分成了271莊,遍佈天下,繁衍到今天,人數難以勝數,故有“天下陳姓出義門”的說法。


時至今日,義門陳村經常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陳氏家族後裔前來尋根祭祖。

西河大戲廣流傳

西河戲也被稱爲“彈腔大戲”,西河,是指贛江支流西河一帶,大戲者,以曲牌或板腔之結構,表現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之風流雅韻也。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西河戲發源於德安縣高塘鄉湯家畈村,據湯家族譜記載,清道光年間,族人湯大樂先後在南昌和漢口學戲,之後載譽歸鄉,與其兄湯大榮一起,以西皮二簧爲其基本曲調,兼以青陽高腔,漁歌、山歌及民間小調等,創辦了在贛東北地區廣爲流傳的西河大戲。湯家班之名,廣播四方。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1940年,第三代班主湯昌禪在爲國憂憤中病故,湯家班就此解散,藝人分散各鄉,聊以卒歲。

2016年,德安縣政府爲了重振西河戲,請來了流散在外地的湯家班後人到德安指導村民們演出西河戲,這個流傳上百年的民間藝術在70多年後,終於重現德安。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中國影像方誌 | 德安:水鄉澤國魚米豐足,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德安位於江南,其水鄉澤國,景色優美;其水土肥沃,魚豐米足;其民風淳樸,意態逍遙。以德爲先、以安爲樂。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誌

《德安篇》

播出時間:5月18日 12:41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李林倩 張羽(實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