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olor: #f85959。阎立本确实是凭着建筑和绘画才能为皇帝做了很多事,比如绘制昭陵六骏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创作《步辇图》等,但这些可是大唐政府极为重要的纪念和宣传活动,算是政治任务,能够参与其中那也是极为荣耀的事。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手挥五弦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阎立本

在当下这个时代,才艺是个宝贝,在琴棋书画等方面只要能有一项特长,那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若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名利双收,受用无穷。如果说因为某人因为善于绘画而苦恼,似乎是有点矫情的味道。不过对于初唐著名画家,官位高至宰相的阎立本,身负的杰出艺术才华却的的确确对他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成了不折不扣的拖累。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阎立本倒不是为生活所迫,他是真的酷爱绘画。阎立本以丹青名世,是历代画家中的顶级人物,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他工于绘画和建筑,尤其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形象逼真传神,时人誉为丹青神化。保留至今的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职贡图》等,人物表情刻画入微,绝对是国宝级的文物。

不大为人所知的是,阎立本的从政经历也不简单,仕途走得比较顺畅,达到了官场的顶点位置。最初在秦王府任库直,太宗朝又先后担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高宗朝先任将作大匠、再迁工部尚书,最后官至右相,也就是中书令,那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可谓位极人臣。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毫无疑问是职业生涯和兴趣爱好双双达到巅峰,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正史也好,笔记也好,众口一词地评价阎立本只会搞建筑工艺这种俗务,缺乏施政才能,没有宰相之器,全靠绘画这种末技上位,言语中很是鄙视。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步辇图》

在历朝历代的士大夫看来,唯有读书做官、修齐治平才是正道,琴棋书画这些文艺技能都属末技,至于建筑,更是归入手工艺之类的贱业了。若是凭这些末技作为进身之阶,哪怕出将入相,也会被舆论嘲笑。

新旧《唐书》作为唐以后修的正史,对于阎立本只是在其兄阎立德后面附了一传,篇幅很短,内容基本上只有他因丹青才艺招致的屈辱和差评,并没有半点关于施政方面的内容,看来对阎立本的态度也是很不屑的。特别是用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篇幅记载阎立本“画鸟受辱”这样一件糗事,描述得绘声绘色。

此事在《大唐新语》《历代名画记》等中晚唐著作中也都有记载,和新旧《唐书》记载基本相同。

说的是太宗有一次泛舟春苑游赏,见到池中有只怪鸟,很是惊异,当即传召阎立本把怪鸟画下来。阎立本当时任主爵郎中,急匆匆地赶来,一身是汗地趴在池边描画,搞得甚是狼狈。宣召的人以“画师阎立本”称呼,像是传唤随时伺候的待诏,更是让阎立本羞愧不已。因此阎立本告诫其子,千万不要再学习绘画这类技艺,自取其辱。

类似的经历李白也有过,因为诗写得好,被玄宗用为翰林供奉,专门陪侍皇帝吟赏。李白多半也是以此为羞,故而狂傲不羁以示不甘,并干出让高力士脱靴之类的事,最后还是受不了而自求放还。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画鸟受辱”一事有些疑点,不太像真的,倒像是他人编排出来故意恶心阎立本的。

一是此事最初出处《国史》经过许敬宗根据自己的爱憎曲意篡改,一些记载并不可信。有人说阎立本绘制《秦府十八学士图》,把许敬宗画丑了,因此许敬宗在《国史》里予以报复。

二是传召的人以“画师”称呼阎立本,有点不拿豆包当干粮的意思,不大合常理。当时阎立本作为主管封爵的吏部郎中,丹青技法又深得皇帝器重,论地位、论亲近程度,都不比传令的近侍差,不大可能如此放肆而不用尊称。

不过即便此事是编排出来的,作为被他人编排取笑的对象,阎立本一样也会感到难堪。

而类似带有嘲弄味道的编排并不止这一桩,还有升级版。高宗总章元年阎立本擢升为右相,而同时姜恪以边将战功擢升左相,时人套用《千字文》两句话,凑了一句“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将两人放在一起对比,仍是讥讽阎立本以绘画技能而升官。与之前的故事相比,这一句话短小精悍而又十分巧妙,《千字文》的现成句子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更方便众口相传,对阎立本的伤害力更强。

阎立本贵为宰相,却仍然受到鄙视,却又一点办法没有,想必十分苦恼。说他是被自己的才华所累真是一点也不为过,精于绘画居然还有错了,这上哪说理去。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萧翼赚兰亭图》

阎立本是不是真的没什么施政才能,纯靠绘画技能受到赏识而身登高位呢?恐怕未必如此。只是由于史料关于阎立本的事迹记载太少,除了在狄仁杰的列传中记载了阎立本发现并提拔了狄仁杰这件事以外,没有找到其他直接的佐证,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推测出一些端倪。

阎立本最初担任秦王府库直,实际上是随侍的亲卫,艺术才能是用不上的。库直多由名门亲贵子弟担任,看来阎立本算是靠门第进身,并非靠绘画技能受到赏识。据《旧唐书》记载,阎立本继其兄阎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这样的高官,时论以为非常荣耀。如果当时就有靠末技上位的评论,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反而更加可能是兄弟二人一起被鄙视,可见阎立本受到的讥讽应当是在他身登宰相高位后才出现的。

事实上对阎立本的批评之词是“无宰相之器”,针对的也是右相这一职务。也就是说,阎立本在任右相之前,应该没有什么非议,说明任职表现应该是称职的,最起码也是中规中矩。将作少监、将作大匠、工部尚书这几个职务正好发挥阎立本的特长,干得好那是不用说,而主爵郎中、刑部侍郎这类职务和绘画技能毫无关联,如果没有人事、司法方面相应的才干,那是不可能胜任的。

从皇帝用人的角度来看,若是仅仅需要丹青妙手侍候游赏,在闲暇消遣时助兴,也没有必要安排一个需要处理实际政务的官职。太宗、高宗朝时宫内都有待诏之所,安置精通词学、书画等各种才艺的人员,随时听候召唤,用起来还方便得多。高宗并不像传说的懦弱无能,实际上文治武功都不差,东边的高丽、西边的突厥,都是高宗朝征服的,疆域达到唐朝的最大。作为干出这样一番事业的皇帝,在识人用人是很有一套的,不大可能如同儿戏一般,凭着对一个人文艺技能特别欣赏而委以重任。

阎立本在工部尚书任上被委为河南道黜陟使,发现并举荐了狄仁杰这样的人才,称赞其为“海曲明珠、东南遗宝”。而日后狄仁杰的表现,足以证明阎立本慧眼识人,在人事工作方面绝不会是庸碌之辈。这也说明高宗用人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并非轻率之举。总章元年既然任用阎立本为右相,说明高宗对阎立本的任职能力是信任的,即便是绘画技能起了帮助作用,最多也只能算是加分项。

况且到了一定品级的官位,用人也不完全是皇帝说了就算。唐朝时的相权还是很有分量,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当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决策由中书省提出,经门下省审议,交尚书省执行,哪怕是皇帝的意思,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也可以驳回。涉及重要人事任命,则需要中书门下省附署意见。中书门下省不同意,皇帝强行任命也不是不行,只是被任命的人会更加遭受鄙视。

阎立本任右相,应当也是得到了中书门下省同意,否则批评嘲笑阎立本的人怎么可能不拿来吐槽,故事、段子都要编,何况这种实实在在的槽点。可见中书门下对阎立本任职右相也是认可的,并不认为是靠着绘画末技而受到赏识提拔。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职贡图》

那么问题来了,阎立本到底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不公允的评价?当时具有书法、丹青等方面一技之长的人也很多,都没有像阎立本这样受到鄙视。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这样的书法大家,那都是唐初名臣,评价都很高,拥有的书法技能对他们的美誉度增色不少,对名声的影响完全是正面的。阎立本确实是凭着建筑和绘画才能为皇帝做了很多事,比如绘制昭陵六骏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创作《步辇图》等,但这些可是大唐政府极为重要的纪念和宣传活动,算是政治任务,能够参与其中那也是极为荣耀的事。若是因为这些功劳而被认为是靠末技上位,那么像欧阳洵奉敕书写《九成宫醴泉铭》碑文之类的事,只是为皇帝游玩而助兴的应制创作,岂不是更应该受到指责。可见另有缘故,最大的可能,应该是任右相期间的一些措施得罪了人,因此遭到报复。

《大唐新语》中记载的“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这两句段子,后面还有两句“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而前面又交代背景是“时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前后一联系,只怕这就是阎立本招致嘲弄的原由。

唐初人才匮乏,一些职务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太宗朝用了个办法救急,国子监学生能通晓一种《礼记》或《春秋左氏传》这样的大经便可以补官。然而这个救急办法开了张便停不下来,补官的门槛既不高,又没有相应的铨选制度,导致国子监人满为患,冗员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人事方面的积弊。这一问题牵涉官员和学生利益,注定是个难啃的骨头。《资治通鉴》记载,高宗显庆二年知吏部选事刘祥道曾提出精简品官,宰相杜正伦表示同意,高宗也予以支持,但最终因为众多大臣不敢改革而中止。

阎立本总章元年底任右相,便以关中饥荒为由放散国子监学生,应该便是要果断下手废止通一经便可补官的做法,解决取士过滥的积弊。而总章二年铨选制度也开始施行,虽说是吏部侍郎裴行俭主持,但与放散学生这一举措的时间相近,不太可能是独立事件,极有可能是阎立本进行人事改革的第二步措施。

这样看来,阎立本颇具为政的魄力和担当,敢为他人不敢为的事,没有把问题留给下一代。由此被影响仕途之路的众多学生和冗官群体必定心中愤恨,自然会想方设法骂阎立本出气。而对阎立本的攻讦之词,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还有什么比“无宰相之器”“以末技进身”更合适呢?以当时被放散的学生数量之众、来源之广,这样的舆论非议只怕当时就广泛流传开了。

这样一件牵涉众多利益的改革,此前朝廷一直顾忌重重而不敢下手,而阎立本却坚定的干了,实行起来似乎也还大体平稳,没有引起大规模上访和不稳定,这也证实了阎立本的施政才能。只是招致的报复是对于官声的诋毁,而这种出于泄愤的非议影响之大,在阎立本身后居然形成了普遍观点,只怕也是始料不及。

旧唐书中提到阎立本告诫其子不要学画时,认为自己学识和能力并不弱于同侪,最后落了个全靠丹青才艺才为人所知的名声,可见对这种不公允的评价还是很不忿的。

即便如此,因为过于痴迷丹青,阎立本对此道仍然欲罢不能,戒画或许只是一时意气之言。其实阎立本大可不必拿自己的丹青技能背锅,推动改革得罪的人太多,即便对绘画一窍不通,也会有人编排出别的说辞。差评是躲不掉的,这倒是无可奈何了。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END

作者简介

手挥五弦:好读史,不求甚解,史海拾贝者一枚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读书,让房玄龄不仅怕老婆,还怕女儿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98版《水浒传》最好的四处改编

丹青宰相阎立本,艺术水平太高也是苦恼

一段关于8小时的斗争史,劳动节你到底在纪念什么?

商务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