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熙八年(412年),劉毅戰敗,劉裕將要策劃北伐,北伐之前全國應當統一以保持穩固,同時收復益州對於出兵伐後秦有重要戰略意義,基於此,譙蜀的滅亡開始倒計時。只是相比龜縮一隅的南燕,胸無大志的盧循,風雨飄搖的譙蜀,後秦帝國卻是一個盤踞關中三十餘年的大國,它不是劉裕所滅的那些毫無還手之力的小政權,而是正真有實力與東晉掰掰手腕。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南北朝小傳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上回書說到: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雙殺:慕容輓歌

桓玄篡晉的時候,益州還在東晉版圖之上,益州刺史毛璩是東晉的擁護者,劉裕起兵之時他還在益州響應,桓玄也是死在毛璩部下益州督護馮遷手上。桓玄死後,他又派派弟弟毛瑾、毛瑗順外江而下,令參軍譙縱及其將侯暉領諸縣氐人“率軍赴難”(晉書·毛璩傳),討伐盤踞在荊州的桓氏餘孽,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不僅沒能幫他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相反毛氏一族還爲此死傷慘重。

毛璩想東出爭鋒,派的卻是益州兵士,不管戰爭輸贏,死亡的只會是蜀兵,蜀人不願意背井離鄉東征打仗,與其死在異鄉還不如反了算了。侯暉遂與巴西人楊昧合謀,發動兵變,以武力逼譙縱爲主。譙縱與三國時候力勸劉禪投降的譙周是同族,譙氏是益州的大族,自古但凡軍隊譁變必推舉名門望族擔任主事首領,譙縱符合這一要求,軍隊推舉他爲首領希望他能帶領蜀兵打回老家去。

譙縱“少而謹慎,蜀人愛之”(晉書·譙縱載記),但在這一回他退縮了。譙縱想要逃走,卻在江邊被追兵趕上,無奈譙縱只好投水自盡,希望一死了之,卻又被侯暉從水裏撈出來,三番五次勸他他擔任盟主,事成之後便可做皇帝,譙縱就是不聽。

到這時候侯暉只能把心一橫,拿劍架在譙縱脖子上逼他坐在車駕上,並出兵攻殺毛璩弟西夷校尉毛瑾於涪城,到這時候譙縱已經下不了船了,便自稱梁、秦二州刺史,向益州挺近攻打毛璩。

自古新帝建國,不免三推四辭,羣臣多次力勸之後纔不得已,爲了天下蒼生榮登大寶。譙縱的不從卻不能說全是作秀,因爲他本人知道他的蜀國從建立之初就處在隨時亡國的威脅之中。蜀地重要,掌控南朝門戶,如若失去蜀地控制權,就會門戶洞開,甚至上游敵人可以沿長江東下,使得南朝戰略上陷入極大被動,因而只要南朝力量允許的情況下斷然不會令益州脫離自己控制。

一百年前,成漢能夠在此地立國是當時的西晉已經自顧不暇,繼起的東晉內部需要磨合也暫時理不到他,而一旦緩過來,桓溫立即突襲滅掉成漢。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所以自義熙元年(405年)譙縱攻殺毛璩,佔據益州自稱成都王伊始,譙蜀便一直與東晉兵連戰接。首先發難的就是龍驤將軍毛修之,毛修之是毛璩的親侄兒,譙縱攻陷成都之時大殺毛氏一族,於公於私毛修之都必須報這個仇。義熙二年(406年)、三年(407年)毛修之接連發兵攻打譙縱,但都因內部問題無功而返。但兩次發兵使得譙縱深知僅憑自己之力無力對抗東晉,爲了自保譙縱稱臣後秦,又聯結盧循。

蜀地人口衆多、糧草齊備,誰能拿下益州,誰在東晉帝國內部的話語權毫無疑問將會增加,五十年前荊州刺史桓溫不顧朝廷反對,率奇兵一舉攻滅成漢,聲威大震,一躍成爲東晉的執政,劉裕明白必須要拿下益州,而且決不能讓它落入劉毅手裏。

義熙四年(408年)劉牢之子劉敬宣受劉裕之令,率兵伐蜀,卻由於蜀軍拼死抵抗,後秦又出兵救援,晉軍不能進,且軍中食盡,又疾疫流行,“死者大半,乃引軍還”(晉書·劉敬宣傳)。劉裕一生用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伐蜀是他第一次受挫。

譙縱應當感謝東晉末年的時局。盧循盤踞廣州,盧循姐夫徐道覆時常勸他打回三吳老家;南燕慕容德、慕容超又經常騷擾淮河一帶,他們對劉裕的威脅都比譙縱要大,所以劉敬宣攻蜀受挫後,劉裕暫時沒有精力去處理譙縱。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而當411年滅南燕、412年平盧循後,又由於劉毅出任荊州刺史,盤亙在劉裕與譙縱之間,成爲一個緩衝帶,保全了譙縱。儘管歷史又給了譙縱幾年時間,但他也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這段時間他唯一做的就是義熙五年(409年)接受後秦給他的蜀王封號,直到這個時候“譙蜀”才成爲這個割據政權的正式名稱

義熙八年(412年),劉毅戰敗,劉裕將要策劃北伐,北伐之前全國應當統一以保持穩固,同時收復益州對於出兵伐後秦有重要戰略意義,基於此,譙蜀的滅亡開始倒計時。伐蜀的主將是當時資歷尚淺的朱齡石。進攻成都的水路有三條,即外水(岷江)、中水(沱江)、內水(涪江),此役晉軍兵分三路進攻,譙蜀是個小國,沒有足夠的兵力把手每一條路,只是以前,劉敬宣主伐蜀走的是內水,按理來說晉軍應該不會重走老路,不過譙蜀朝廷考慮到劉裕經常不按常理出牌,他們覺得劉裕這一次依然會走內水航線,所以最終把主力配置到了內水上游。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而這也是劉裕所想要的,朱齡石出發前劉裕交給他一個錦囊,旁書“至白帝乃開”(晉書·朱齡石傳),軍隊抵達白帝城後,朱齡石打開錦囊,看到了劉裕的密令——主力走外水,偏師走中水,老弱走內水。

其實這個密令的內容朱齡石出發之前劉裕就已經跟他探討過了,之所以劉裕還要這樣故弄玄虛,一來是因爲這個計劃成敗的關鍵,在於保密,一旦讓譙蜀的人知道就不值一文了,所以計劃正式實施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二來爲什麼不讓朱齡石自己下令?這是因爲朱齡石資歷尚淺,恐不足於服衆,讓朱齡石下令,部將中萬一有人不服從,事情就麻煩了。而如果是劉裕本人下達的命令,則不可能有人不服。

既然一切都安排妥當了,那就照計劃來吧,果然進攻異常順利,由於譙蜀錯估了晉軍的主力所在,朱齡石不費吹灰之力就率軍進入蜀地,儘管期間朱齡石一時糊塗“欲蓄銳息兵,伺隙而進”(晉書·譙縱載記),但很快被手下勸誡醒悟。義熙九年(413年)5月朱齡石到達白帝城,7月就已經逼近成都。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九年的帝王生涯到此結束,譙縱倉皇從成都出逃,先去辭別祖先陵墓,然後準備繼續逃竄,女兒勸他“逃跑不一定就逃的了,還不如死在先人墓前,以顯示氣節。”但譙縱沒有這個勇氣,他去投奔同族的譙道福,卻只受到“人誰不死,何怯之甚也”(晉書·譙縱載記)的責備,走投無路的譙縱只好自殺,當年造反之前他想投水自盡沒有成功,而今沒有人再阻止他了。巴西人王志將他的腦袋砍下來,送給朱齡石。

以西征爲契機,劉裕把東晉的勢力重新擴張到西南,對關中的後秦政權施以重壓,東晉最壯麗輝煌的北伐即將開始。只是相比龜縮一隅的南燕,胸無大志的盧循,風雨飄搖的譙蜀,後秦帝國卻是一個盤踞關中三十餘年的大國,它不是劉裕所滅的那些毫無還手之力的小政權,而是正真有實力與東晉掰掰手腕。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晉書》、《論劉裕》(朱紹侯)、《氣吞萬里:南朝第一帝劉裕大傳》(麥老師)、《兩晉南北朝史》(呂思勉)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讀書,讓房玄齡不僅怕老婆,還怕女兒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98版《水滸傳》最好的四處改編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一段關於8小時的鬥爭史,勞動節你到底在紀念什麼?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