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見識了華州的鉅變,朱溫認爲韓建是個治理地方的能臣,加上他逼殺諸王、出賣屬下,人品大跌,已經不足以威脅自己,遂原諒了韓建,對他說:“韓兄本是許州人,應該早日衣錦還鄉。color: #f85959。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陳華

就在荊南成汭擼開袖子大幹的時候,遠在陝西華州的韓建同學也沒閒着,緝民生業,恢復生產,弔民問疾,忙得不亦樂乎,生生地將兩州廢墟之地建成了亂世樂土。可惜韓建同學抓經濟是一把好手,搞政治卻比較孬,好不容易哄來皇帝,握着一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牌,卻讓他打爛了,最後還弄了個辱君殺王賣部下的惡名,不得不乖乖獻出自己的法寶。此後,他擺正了位置,和朱老三搭夥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小日子,直至朱老三被兒子掛了後,才莫名其妙地死在叛亂的部下手裏。


亂世的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就是不管不顧地搶果果,最不喜歡乾的就是實心實意地搞建設。在殘唐五代的漩渦中,搶果果的多如牛毛,搞建設的寥若晨星。一個在網上苦搜多日也找不到圖片的韓建,恰是五代少數派的代表之一。

雖然找不到貌似韓建的圖片,但韓建的生卒年卻非常明確。韓建,字佐時,生於855年,(正是唐宣宗李忱大中九年,唐宣宗這個即位前從不被人看好的唐朝皇帝,卻是位真抓實幹的好皇帝,一心想把唐朝從泥潭裏拽出來,可惜天不假年,積重難返的大唐在他死後再無回天之力)。韓建生在宣宗年間,體驗過大唐迴光返照的榮華,是否在心中埋下過治事的種子,不得而知,或許會有一些啓發吧。

韓家世代爲蔡州牙校(當年吳元濟父子憑藉蔡州隔絕內外,自作威福,蔡州軍人兇焰高張,從不把朝廷放在眼裏,幸虧李愬雪夜入蔡州,剿滅叛軍,使蔡州重歸王化。剛過了沒幾年安生日子,蔡州又在唐滅五代的硝煙中變成了喫人的屠宰場)。即便是韓建出生的許州長社,也是中原混戰的重災區,這裏的社廟再也長不出高大挺拔的喬木,長出的只是燃不盡的狼煙和撲不滅的戰火。

輾轉亂世 軍人子弟成功上位

公元880年,許州牙將秦宗權驅逐蔡州刺史,招納亡命,割據自雄。韓建正當壯年,又與秦氏出身相若,自然首選秦宗權投效,憑着戰功,很快當上小校。

第二年,秦宗權理論上的上司忠武軍監軍宦官楊復光起兵進剿黃巢,羽翼未豐的秦宗權派出大將鹿晏弘助拳,小校韓建亦在鹿軍中。

楊復光將治下各州招募的軍衆一分爲八,指派鹿晏弘、韓建、王建(前蜀高祖)等八將分別率領,號稱“忠武八都”。韓建能夠受到楊復光的越次提拔,足見其人頗有幾分本事。

韓建和忠武八都在楊復光的率領下,打敗了彼時還在黃巢革命陣營的朱溫,收復了鄧州。這也是韓建和朱溫的首次交集,兩人註定將在未來的30年間相愛相殺。

正當韓建準備在剿滅義軍的道路上大展宏圖的時候,帶頭大哥楊復光突然掛了。八都無主,大家只好推舉實力最強、資歷最深的鹿晏弘爲首。鹿晏弘一尋思,功高莫過救駕,與其在戰場上和黃巢搏命,不如到蜀中去護持唐僖宗。於是,忠武八都轉進蜀中。

一路上,忠武八都將蔡州軍的豪放發揮得淋漓盡致。所過州縣,無不剽掠。走到漢中,鹿晏弘覺得這地方不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當年漢高祖的龍興之地,自己完全可以指馬爲鹿地佔爲己有。於是,一聲大喝“老子要了!”,八都軍殺入興元府,鹿大將自稱山南西道留後,直接任命其他都將爲下轄各州刺史,絲毫不把朝廷放在眼裏。真不知這樣的軍隊是去護駕還是劫駕?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鹿晏弘剛過了兩天威權自用的幸福日子,就開始胡思亂想了,總覺得那些曾經和自己並列的都將不靠譜,於是,把他們都扣在興元不讓赴任,而且對於他們中最具號召力的韓建、王建格外上心。鹿晏弘經常召二人到自己的臥室,對他們賞賜頗厚。二建的親信覺得主人受寵,特有面子。哪知韓建卻哭喪着臉說:“鹿僕射哪裏是親睦我們,分明是對我們不放心,才把我們帶在身邊監視,我們的禍不遠矣!”二建爲求自保,便與僖宗最爲親信的權宦田令孜勾結,還祕密聯絡其他都將,結夥出走,真心實意地去完成護駕大業。

經過一番跋涉,韓建與他的兄弟夥終於找到了避難蜀中的組織。韓建等人順利投到田令孜門下,當了乾兒子,被增補爲神策軍都校和金吾將軍,正正經經地加入了公務員隊伍。

885年,韓建護駕回返長安,順勢在潼關落腳,高高興興地當上了朝廷委任的潼關防禦使兼華州刺史。後來朝廷在華州、商州增設華商節度使(鎮國軍節度使),韓建順利當選,終於成爲雄視一方的封疆大吏。

治理華州 營造一隅樂土

在黃巢起義那些年裏,華州一帶是控扼出入長安的要衝,義軍和官軍多次搏殺於此,破壞得相當徹底,使當地城郭殘破、人民流散、田疇荒蕪,正如《秦婦吟》所吟唱的“百萬人家無一戶”一樣,昔日的繁華城市業已變成了野狼豺狗們的樂園。

面對百業凋零的景象,韓建同學並不氣餒,而是將其視作幹事創業的好地方,擼起袖子大幹快上。

第一,招徠流民,披荊斬棘,發展農業生產。韓建雖是軍戶出身,但唐末財政枯竭,無力供養軍戶,所以韓建年輕時也不得不下田勞作,這爲他積累了較爲豐富的農耕經驗。如今,他就以這些經驗爲基礎,廣招四方流民,勸課農事,樹植蔬果,很快就將戰爭中的荒地開墾成了五穀豐登的良田。

第二,出入閭里,親問疾苦,營造良好環境。長期混亂局面,勢必積攢衆多矛盾,特別是官民之間怨氣頗重。韓建深諳亂世疾苦,特別喜歡下基層,訪貧吊疾、噓寒問暖,同時儘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平斷事非,化解矛盾,讓百姓申告有處,進而民心思歸,即便是外鄉人也願意輾轉華州託庇宇下。

第三,破敵衛境,興商稽稅,增強經濟實力。華州地處進出中原的要衝,素爲多方勢力覬覦,故此韓建在搞好民事的同時,也時刻不忘武備。他曾打敗故主秦宗權派出的將領,確保了地方安定。他還利用唐昭宗駐蹕華州、商賈雲集的機會,稽徵商業稅,在兩年之間就得錢九百萬緡,大大充實了華州的府庫。只是可惜,隨着老朋友朱溫的到來,這些財富大多爲他人做了嫁衣裳。

第四,勤奮自學,招徠人才,促進文化繁榮。軍戶出身的韓建同學基本上是文盲一個。如今當上了一方主宰,總得讀文件和簽字吧,再要以文盲自居就不好了。沒有文化可以學嘛,韓建一向是個親力親爲的好同志,現在有錢有閒,完全可以請先生教,花時間學。總之,韓建學得那個投入啊,在文盲叢生的五代也沒誰了,一準完爆同樣沒文化的唐明宗李嗣源。

韓同學的學習挺講究方法的,他命人在自己平時常用的器具牀榻上寫上這些物件的名字,久而久之就逐漸識字了。後來他得到了唐版字典《玉篇》,高興地了不得,逢人就說:“我可以按部首來檢索生字呢,哪裏不懂學哪裏!”於是,他很快學會了音韻、聲偶,認字也多起來了。他終於可以在公務之暇誦讀儒家經典和史書,再不用擺一屋子大部頭裝文化人了。

既然老大學得這麼認真,華州的衆多小弟也不敢再以“粗人”自居了,大家紛紛捧起識字課本,朝九晚五地學起來。那些無處可去的文人們也沒少往華州跑,畢竟當時文人大都不值錢,去華州至少可以混個教書先生。在亂世裏,還能擺下一張平靜的書桌,華州在學習方面不僅完爆李嗣源,也完爆了成汭。讀書人多了,華州的文化事業就日漸繁榮起來了。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就這樣,韓建同學花了十六年的時間,在華夏族的最早族源地華州重又營造起一處人間樂土,贏得了“北韓南郭”的美名。

捲入亂戰 成爲炙手可熱的權臣

天下皆亂,小民百姓可以躲在韓同學的庇護下耕耘樂土,韓同學卻不得不面對桃花源外的風起雲湧。

890年,唐廷和當年的救星李克用翻臉了,在朱溫等地方實力派的慫恿下,以宰相張濬爲河東行營都招討,準備起兵圍殺河東。護駕有功的韓建同學自帶乾糧參戰了,被任命爲北方面軍的主將。沒想到河東軍的點子硬,一個照面就將韓建的北軍打得稀里嘩啦。韓建不服,老子怎麼也是從天子親軍中出來的,讓地方軍閥打成這樣,以後還怎麼混?

於是,韓建從軍中選出三百壯士,讓他們夜襲趙城,想找回場子。不想夜襲隊遇上了五代第一猛人李存孝,三百人根本不夠給猛將哥塞牙縫的。於是,韓建一敗再敗,和張大丞相一起悲催至極地被困在晉州。李存孝圍打了一陣後,猛然省悟,真要俘虜了當朝宰相,反倒多了個燙手山芋,所以,故意撤圍,放張濬和韓建逃出昇天。

一路上,張宰相威儀盡失,全靠韓建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才得以逃回長安。打了敗仗的朝廷面對李克用,只能放下架子乞和。始終標榜自己忠於唐室的李克用也不爲己甚,只讓朝廷貶了一味對河東用強的張濬和幫兇孔緯。唐廷只得讓張孔二人提前下崗。衆多藩鎮畏懼李克用權勢,都不敢接納二人,還是韓建同學主動伸出了橄欖枝。

不久,韓建舊主楊復光的堂兄、宦官楊復恭被控謀反,昭宗派兵攻打。楊復恭無奈,只得逃奔楊復光養子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然後與楊家其他藩鎮抱團取暖。早就和楊家撇清關係的韓建這次毅然和唐廷站在一起,與以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靜難節度使王行瑜爲首的藩鎮結成討楊團隊。894年,楊復恭、楊守亮伯侄在討楊團隊的不懈努力下,不得不北上逃亡,準備去河東找李克用,沒想到路上卻被韓建的士兵截胡。

韓建殺死楊復恭,將楊守亮押解至京師報捷,但留下楊守亮的幕僚、善寫檄文的隴右人李巨川爲己所用。韓建的這次“義舉”令昭宗很感動,大筆一揮,加封韓建爲太尉、潁川郡王(韓建的出生地許州,漢時屬穎川郡),還命大文人司空圖爲韓建撰寫德政碑。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唐昭宗

韓建不想成爲別人攻擊的靶子,就婉言推辭了,既未受爵,也未立碑。韓同學此時還是很低調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95年初,河中藩鎮爆發了繼承人戰爭。重回大唐懷抱的李克用主張任用自己的女婿王珂,剛剛在討楊之戰中結下深厚友誼的韓建、李茂貞和王行瑜則主張王珙繼任。本來還以爲唐昭宗會看在討楊勤王份上支持己意的韓建等人,卻尷尬地遇上喜歡玩制衡的昭宗,昭宗不想自己身邊的韓李王太得意,就同意李克用所請。這讓韓李王三家極爲不滿,於是商定兵諫。

當年五月,韓李王三家進軍長安。昭宗登上安福門城樓接見,三人盛陳甲兵,拜舞於門下。

昭宗質問三人爲何不經奏請就擅自興兵。名不正言不順的王行瑜、李茂貞不覺汗流浹背,囁嚅半天不知說什麼好。只有韓建大聲陳述入朝是因爲皇帝身邊有小人,做事不公,自己只想匡正朝綱。一席話,讓昭宗放下心來,敢請這三位不是想找自己試刀,就召三人上樓賜宴。

韓建哥三知道此時大唐餘威尚在,不能做得太過分了,就藉口他們不喜歡的宰相韋昭度、李磎做事不利,奏請皇帝誅殺二人。昭宗拒絕,只是貶謫二人,他們卻在都亭驛殺了二人,又殺樞密使康尚弼及宦官數人,並迫使昭宗下詔任命王珙爲河中節度使。

不久,韓建哥三覺得昭宗不好擺佈,就想廢黜昭宗,擁立其兄吉王李保。不想此時,卻傳來李克用起兵勤王的消息。患有恐李症的三人害怕了,忙放棄了廢立企圖,留下精兵宿衛京師,監視昭宗,然後各歸本鎮。

哪知道,李克用卻不依不饒,於當年七月率後渡過黃河,進圍華州。韓建登城請求李克用退兵說:“我未嘗失禮於河東,爲何被攻打?”李克用回覆:“汝身爲人臣,逼天子、殺大臣,無禮至甚!如果你是有禮者,那誰是無禮者呢?”

韓建雖然理虧,但卻深得華州軍民擁戴,他們不肯向李克用屈服,加之李克用得知李茂貞和王行瑜試圖劫持昭宗的消息後,遂將兵鋒轉向王行瑜。

很快,王行瑜敗亡的消息傳來,這讓李茂貞和韓建哥倆不得不有所收斂,對待昭宗的態度重又變得非常恭順。

李克用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就請求昭宗同意他消滅李茂貞。哪知昭宗同樣怕李克用做大,再次祭出了平衡法器,堅決不予批准。出門多日的李克用擔心河東有失,見好就收了。此後韓李二人故態復萌,又變得傲慢起來。

求人不如求己。深知軍閥靠不住的昭宗決心親自掌控兵權,可此時的天子親軍――神策軍早就被宦官蛀得千瘡百孔,只能選練新軍。於是,昭宗拿出家底,選補數萬人爲殿後四軍(安聖、捧宸、保寧、宣化),讓諸王統領,試圖確立親王典兵制,緩和韓建等軍閥的壓力。

還沒等韓建出手,李茂貞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他認爲昭宗讓親王典兵明顯是針對自己,一旦天子新軍編練完成,自己的好日子就一去不返了。於是,他再度進軍長安。

昭宗只得向李克用求援,哪知早讓唐廷平衡怕了的李克用這次卻不肯奉詔。李家軍一戰擊敗覃王率領的新軍,逼近長安。昭宗只得率百官和諸王逃離長安。

昭宗離京後,一時也不知道該去投奔哪家藩鎮,延王建議還是投奔河東。昭宗剛要答應,沒想到韓建的長子韓從允卻奉表奏請昭宗就近巡幸華州。想起韓建逼宮嘴臉的昭宗有心不許,哪知韓建不停上表請幸華州。昭宗實在抹不開面,加上隨行官員也不願走遠,於是就派人去召韓建面議去留。韓建光着腳跑進行在,叩頭認罪,哭着說:“現在跋扈的藩臣豈止李茂貞,陛下要是遠離宗廟,巡狩邊疆,臣害怕車駕渡河後再也回不來了!如今華州雖兵力微弱,卻控帶關輔,加上臣積聚訓厲十餘年,足以自保。且華州西距長安不遠,願陛下駕臨,亟圖興復。”一席話,說得昭宗感動得不要不要的。韓建或許不靠譜,誰又敢保證李克用就一定靠譜,亂世人心啊,有誰說得準?

於是,七月十五日,昭宗移駕華州,以原有府署爲行宮。韓建則避居龍興寺辦公。

昭宗明白韓建接自己到華州的目的,就下詔讓韓建參與議政。韓建不想和那些比他更有文化的宰相們一起坐而論道,就堅辭不受。韓建的低調只是爲了麻痹天子,對於那些宰臣們來說,只要韓不點頭,他們也不敢專斷政事。昭宗索性加韓建爲中書令。

韓建手裏有了天子這張好牌,不免有些得意忘形。他讓李巨川傳檄天下諸藩,把糧餉送到華州,用來修復被老哥們李茂貞破壞的長安城。這還不算,他還請旨外放和自己不對付的宰相崔胤。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沒想到,自以爲得計的李茂貞沒有等來諸藩的錢糧,卻一頭撞上朱溫的小脾氣。朱溫和崔胤是政治盟友,當然不贊成崔被外放,就上表請求昭宗去洛陽做客。這下可要了韓建的老命,此時的朱溫可不是當年的敵人,而是體制內的大腕,得罪不起。

不過,韓建修長安還是挺上勁的。他兼領了修創京城、京畿制置、催促諸道綱運等使,督役輦運工作,大張旗鼓地復建大明宮。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大明宮

可惜,昭宗不想讓韓建借修宮殿大出風頭,就讓韓去攻擊盟友李茂貞。韓建不想去,就讓李茂貞上表請罪,絕了昭宗一石二鳥的念頭。

昭宗在華州呆得久了,君臣間的矛盾再次浮出水面,特別是韓建和護駕諸王的矛盾愈演愈烈。作爲一個地方實力派出身的權臣,韓建一點也不喜歡護駕諸王和他們掌控的殿後四軍。於是,他和李巨川合謀,藉口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說諸王典兵預政,不利國家,應該讓他們解散軍隊,然後回家讀書。他甚至指使人密告昭宗,說諸王欲謀殺韓建,然後劫駕去河中。昭宗無奈,只得解散四軍,然後勒令諸王歸十六宅思過。最後,韓建竟矯詔在石堤谷誅殺了諸王。

奸謀得逞後,韓建索性又逼着昭宗斬殺護駕有功的捧日軍都將李筠,進一步剪除天子的羽翼。對於和自己不睦的文臣方士,韓建也不放過,不僅誣殺昭宗近臣太子詹事馬道殷和將作監許巖士,還藉口與馬、許勾結罷免宰相孫偓、朱樸。

韓建又奏請立皇長子德王李祐爲太子、拜未封王皇子爲親王,試圖藉此緩解與昭宗的關係。昭宗只得立李祐爲皇太子,更名李裕,一舉打破了唐武宗以來不立儲君的慣例。

基本搞定昭宗後,韓建又想舊事重提地行廢立之事。沒想到這次韓建玩大了,他的老爹韓叔豐嚇壞了,哭着對他說:“你本是陳、許間一介農夫,遭遇亂世,蒙天子厚恩纔有了現在的地位,卻想憑藉兩州之地行大事,我不忍見滅族之禍,不如先死!”加上李茂貞、朱溫也都躍躍欲試,想過一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癮,韓建只得作罷。

898年正月,韓建和李茂貞爲了防止朱溫西征,決定迎昭宗回京,並同李克用講和。宮闕修理由韓建全權負責,韓派出部將督建。八月,昭宗回京,韓建留在華州。此後,昭宗封韓建爲潁川郡王,並賜鐵券及御筆“忠貞”二字,親自爲韓建畫像,還昇華州爲興德府。韓建屢次上表請辭王爵,昭宗遂改封其爲許國公。此時的韓建炙手可熱,兼領宣力興復功臣、鎮國匡國等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修葺宮闕同州長春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傅、兼中書令、興德尹、使持節同州諸軍事、兼同州刺史、上柱國等職。

發揮餘熱 亡唐興梁作推手

時光指向了公元900年,韓建的老朋友、時任神策左軍中尉的劉季述廢黜並幽禁昭宗。要說昭宗這位才子皇帝也真是苦逼,不作爲吧,不甘心做傀儡;想作爲吧,卻總是被算計,真不知前世做了什麼孽?

對於劉季述的大逆不道,韓建的策略是坐視不理。本來嘛,他就想幹卻沒敢幹的事,現在有人替他幹了,高興還來不及呢。

不成想,昭宗次年就成功復辟了。宰相崔胤爲此建議將亂政的宦官斬盡殺絕。宦官韓全誨聞訊,便與李茂貞勾結。崔胤怕宦官被逼急了先殺自己,便請求朱溫率軍到長安對付宦官。當年十一月,韓全誨劫持昭宗至鳳翔。對此,韓建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此時,兵強馬壯的朱溫正向華州殺來。面對氣勢洶洶的朱溫,韓建的大將、匡國軍留後司馬鄴率先迎降。朱溫派司馬鄴入華州,勸韓建投降,否則就兵戎相見。韓建嚇壞了,知道朱三哥今非昔比的他,立即派鎮國軍節度副使李巨川至軍前請降,並獻銀三萬兩助軍。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朱溫雖然與韓建有過節,但兩人也曾在討伐李克用的過程中共過事,彼時,朱溫剛剛投靠朝廷,對於韓建非常客氣,明明比韓建年長,卻一口一個韓兄,叫得好不親熱,加之韓建多年來一直對自己還算比較恭順,所以想就此放過韓建。但韓建曾經收容過的張濬卻主張,韓李同黨,理應一併剷除,以絕後患。朱溫得知韓建的地頭富裕,軍事實力有限,此時不打更待何時,於是,率軍轉進華州。這下,韓建慌了,只得跟着朱溫派出的使者一道,單騎出城晉見朱老弟。朱溫面責韓建以往的過失,韓建爲了保命,很不地道地將責任全部推給李巨川。

朱溫本不想殺李巨川,但是他的謀主敬翔擔心李的才氣蓋過自己,力主殺之。李巨川就這樣悲催地成了背鍋俠。

見識了華州的鉅變,朱溫認爲韓建是個治理地方的能臣,加上他逼殺諸王、出賣屬下,人品大跌,已經不足以威脅自己,遂原諒了韓建,對他說:“韓兄本是許州人,應該早日衣錦還鄉。”一句話,就把韓建從他苦心經營的華州趕回了百廢待興的老家,成爲忠武軍節度使。

老實說,生活在亂世之中,韓建也曾經是個有理想的軍閥,可惜他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無比骨感。因爲他生活在朱老三與李鴉兒的時代,隨便哪個都可以秒殺他。無論他把華州建得多好,無論他把昭宗玩得多死,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這兩個都不是他的法寶,而是禍端。

幸好,自學成才的韓建有文化,知道“捨得”的真諦,打不過朱老三,就和朱老三交朋友,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朱老三看好自己多年徵收的商稅,給;朱老三看好了自己重建大明宮的木料,給;朱老三看好了自己經營多年的華州,給。如此給力,朱老三都不好意思了,大家還是開開心地做朋友吧。

903年正月,李茂貞交出昭宗,向朱全忠求和。翌年,朱全忠便迫使昭宗遷都洛陽。韓建前去迎駕。

昭宗熱情地召見朱韓二人,頻頻舉杯說:“遷都之後,國步小康,社稷安危,系卿二人。”昭宗皇后也舉杯向朱溫敬酒。此時,一個宮女卻悄悄地對昭宗耳語。韓建見狀馬上踩了朱溫的腳。朱溫醒悟,佯裝醉酒退去。韓建出門後對朱溫說:“天子和宮人私語,幕下有兵仗之聲,我害怕您不免大禍。”通過這件事,朱溫特別感激韓建,也逐漸放下芥蒂。此後,韓建積極參與朱溫的廢立之事,總算了了自己的一樁心願,無形中也成了當之無愧的亡唐推手。

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建立後梁,改名朱晃。之後,韓建被調回中央,擔任守司徒、同平章事,充諸道鹽鐵轉運使。朱溫認爲韓建有文武之才,且懂得農業、軍事、財政等事務,是個治國的幹才,所以對他恩澤特異,後梁臣僚中幾乎沒有能與之相比的。朱溫性格殘暴不講道理,大臣們都不敢勸諫,只有韓建時有諍言,朱溫對他優容有加。朱晃郊祀於洛陽,專門讓韓建擔任大禮使,足見重視。哪怕是在韓建罷相後,朱溫仍詔命他每逢月旦、十五入閣稱賀赴朝參。朱溫還特令中書門下長官不得限定韓建在節度使上的任期並替換他。看來,任何時代要想搞好,都離不開治理一方的人才。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912年六月,朱溫被其子朱友珪弒殺,後梁人心動搖。許州軍士作亂,韓建猝不及防,於當月二十日,被屬下馬步都指揮使張厚殺死於衙署之內,其次子從訓同死。翌年,韓建被梁末帝追贈爲太師。

爲了鞏固關中,朱溫曾以長安爲佑國軍,任命韓建爲佑國軍節度使,重建長安城。彼時的長安與當年的華州一樣,早已沒了帝都的風采,只剩下飽經戰亂後的滿目廢墟。韓建發揮其治理天賦,果斷放棄長安的絕大部分地方,只在原來皇城的基礎上修建了新城。新的長安城,可以稱之爲第三長安城。新城雖然只有原長安城總面積的1/16左右,卻奠定了現在西安城牆的基本格局。此後,宋、元、明、清的長安(西安)城,基本上都是以這個爲基礎建設的。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讀書,讓房玄齡不僅怕老婆,還怕女兒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98版《水滸傳》最好的四處改編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一段關於8小時的鬥爭史,勞動節你到底在紀念什麼?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相關文章